
- 会员
常识与理性:走向实践主义的司法哲学
常识是一种有约束力的信念原则,在与政治、道德、法律等有关的实践哲学中起规范和准则作用。对于法官而言,常识与理性同等重要。若司法判断忤逆常识,譬如作出“火车非机动车”之判断,那么司法权威将无从树立。因此,中国的司法改革当回归常识和理性,以实践为全部基础,遵循一种行动中的司法哲学——司法实践主义。随笔16.5万字2.3万人气 - 会员
宁夏律师优秀案例选编
宁夏律师协会自2017年开始,面向全区律师广泛征集2000年以来承办的各类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历经申报、初评、复审、专家评审,并经多次反复修改后,选出优秀案例共计80篇。其中包括:刑事辩护案例29篇,民商事案例30篇,行政诉讼案例10篇,非诉讼法律事务案例11篇。《宁夏律师优秀案例选编》涉及范围广,既包括了刑事辩护、民商事诉讼代理、行政诉讼代理,也包括了律师在建设工程、融资等领域提供专项法律服务的随笔28.7万字2.2万人气 - 会员
依法治国与廉政建设(第2版)
廉政建设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反腐败是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近些年来,在对“腐败”保持高压态势的同时,我国在廉政的制度建设和实施机制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2018年设立监察委员会专责行使国家监察职能,是我国依法治国和廉政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依法治国与廉政建设涉及国家制度的诸多方面,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本书收录了法律学者对此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有见地的随笔39.2万字2.2万人气 - 会员
宁夏法治发展报告.2020
全书从总报告、领域篇、建设篇、研究篇和市域篇等五个方面,对2019年宁夏立法、检察、公安、法治政府建设等方面予以研究分析,资料翔实,叙述科学,结论令人信服,是研究2019年宁夏法治和预测2020年宁夏法治发展趋向的重要参考著作。随笔21.7万字2.2万人气 - 会员
宁夏法治发展报告.2021
宁夏社会蓝皮书之一。全书从总报告、领域篇、专题篇和协商民主篇、区域法治篇、大事记等各个方面,对2019年宁夏法治建设状况、宁夏的立法、法治政府建设、审判、检察等工作做了详细的调研报告,是了解当年宁夏法治发展和预测来年宁夏法治趋势的重要参考著述。随笔21.3万字2.2万人气 - 会员
法陌履痕
《法陌履痕》是杨立新教授年届70岁时的自选随笔集,收入其人生不同阶段的文章96篇,分学步、初耕、精耘、细耘、贤达、情怀和品味七辑。本书以“民法牛七十而立”为开篇,记录作者人生旅程的主要阶段,以身边的人、事、物为记述的点,以历史阶段为面,时间从20世纪50年代东北小城市通化为起点,记叙了到姥姥家、上小学;60年代上中学;70年代上山下乡、参军,后转业进入法院工作;80年代自修法律专业知识,任法官和检随笔32.9万字2.2万人气 - 会员
宁夏法治发展报告.2019
宁夏社会蓝皮书之一。全书从总报告、领域篇、专题篇和协商民主篇、区域法治篇、大事记等各个方面,对2018年宁夏法治建设状况、宁夏的立法、法治政府建设、审判、检察等工作做了详细的调研报告,是了解当年宁夏法治发展和预测来年宁夏法治趋势的重要参考著述。随笔19.7万字2.2万人气 - 会员
司法与责任
本书的内容延续了刘哲作品以往的写作风格,贴近实际,引人深思。这些文章在司法工作者中有深远的影响力,其传达的理念不仅得到了一线司法工作者的认同,而且还在整个司法系统中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尤其是“你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同名文章,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原文推广到全国的检察系统研读学习。刘哲的系列文章所传达的理念,体现了新一代法律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意识。本书集精华文章之大成,将前述作品的核心理念精随笔8.2万字2.2万人气 - 会员
像律师一样思考
如何像律师一样思考?本书作者立足于实务研究,瞄准律师实务工作中最核心的要素——律师思维、案件事实的认定和分析、证据规则与证明、法律论证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作者从律师执业方法论的角度对律师思维、律师工作进行分析,并援引多个知名案例,向有志于成为律师或已在律师事务所工作的各位读者清晰地展现律师应有的思维模式。随笔17.9万字2.2万人气 - 会员
法律人的谋生与谋道
《法律人的谋生与谋道》为著名刑法学者刘艳红教授的致辞、作序、后记以及接受的各种采访等的合集,精挑细选集结成册,共计45篇。作者以法律人的坚守和对法治的追求,寄望法学莘莘学子在法律职业人的道路上砥砺求真,担当作为。同时,通过记叙作者20多年来的学术探索之路,也从中折射出了中国法学的发展历程,成为中国刑法学术史和作者个人学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每一位法律学人从作者这些极富个人魅力的语言文字之中,都能随笔13.4万字2.2万人气 - 会员
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考察
本书以感性的生活情怀作为出发点,以中国背景下的司法实践和法治理论为基础,通过课堂模拟的形式一步步展开,将法律社会实践活动与法学理念、法学思维、法学文化等紧密联系、有效整合,最后达致对法理精神与规范分析、社会分析、价值分析的全面理性的思维考察。本书力图突破机械法条主义的束缚,将单方面的教义理论的灌输转变为自主法律思维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法学辩证法思维,希望能够让大家真正爱上法理学,开启法律之门去感受法随笔26.3万字2.2万人气 - 会员
法律人的同理心
本书的内容延续了刘哲作品以往的写作风格,贴近实际,引人深思。这些文章在司法工作者中有深远的影响力,其传达的理念不仅得到了一线司法工作者的认同,而且还在整个司法系统中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尤其是“你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同名文章,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原文推广到全国的检察系统研读学习。刘哲的系列文章所传达的理念,体现了新一代法律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意识。本书集精华文章之大成,将前述作品的核心理念精随笔8.2万字2.1万人气 - 会员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法律发展报告2018:2015—2017年中国法治满意度评估
本报告从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党内法规体系和法治效果体系等若干角度,以调查问卷的方法,分指标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法治状况进行评估。2017年报告来自东中西部另外9个省区市。评估的方法和指标体系三年基本保持一致,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可比性。随笔16.1万字2.1万人气 - 会员
刑事程序中的透明性与正当性:摆脱对抗制的教条
来自英美法系的对抗制理念在我国风靡一时。关于何谓“正当程序”,一些对抗制教条逐渐演化为流行叙事,然而其理论预言却时常与我国的司法实践结果相悖。为了理清上述悖论,本书就相关机制进行功能比较研究,并以之为样本检视上述教条在中国是否成立。为了跳出对抗制的论证循环,本书采检察视角,以各国检察官的程序角色和功能作为考查其刑事程序基本宗旨的最主要切面,并从比较法律文化和法律史的角度寻根溯源,发现流行的对抗制教随笔20.2万字2.1万人气 - 会员
推开法务的门
本书围绕法务的职业选择与规划、工作思维与技能、职场情商与相处、职业风险与责任等方面,以娓娓道来的文风,生动有趣的故事,全方位描绘出法务职业的方方面面。职场锦囊、业务干货,均和盘托出。本书可帮助法务工作者重新审视自己在企业中扮演的角色,从而发挥自己职业的巨大价值;帮助律师、法官、法学研究者更好地了解法务的工作特质;帮助法学专业毕业生更清晰地看待职业的选择;帮助公司内部的其他职员更清楚地认识法务的工作随笔13.5万字2.1万人气 - 会员
徘徊的思想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的学术散论或随笔集。内容包括这期间作者的读书(文)杂记、序跋文字、学术随感、学术演讲以及学术访谈等。作为一部学术散论集,其形散而神不散。在较为宽广的学术视野中,作者基本围绕其专业志趣法哲学,特别是民间法研究而展开。这些篇章短小的文章,在一定意义上浓缩性地表达着作者的思想。它与作者既有的《法林望道》《法林守道》《法林问道》《法意与表达》等一起,构成作者的学术随笔系列。随笔20.3万字2.1万人气 - 会员
律师如何发展:从选择专业到做好专业
本书由北京市朝阳区律师协会组织编写,书中共收录了12篇文章,主要内容是12位专业律师对各自执业领域现状的分析、对多年执业经验的总结、对律师职业发展的建议以及对律师行业发展的思考。全书体现了律师们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从多方面为律师选择专业和持续成长提供了实用中肯的建议。随笔19.8万字2.1万人气 - 会员
法学阅读(修订2版)
包含作者关于多部法学学术名著、法律文化畅销书的阅读笔记。涉及《送法下乡》《政法笔记》《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法律教育之路》《简约法律的力量》《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法律的概念》《法庭之王》《哈佛雄辩》《今日说法》等书。内容深刻,语言通俗易懂,跟学术类图书相比,这本书更像一本法律文化书,适合律师、学生、法官等各类法律从业者阅读。使读者在速览多篇法学名著的同时,能够体会笔者的阅读智慧。随笔8.6万字2.1万人气 - 会员
历练:基层政府法律人成长日志
《历练:基层政府法律人成长日志》一书,记录了一位在基层工作了十多年的政府法制工作人员对于法制情怀、法制事业、法制信仰、法制追求的所思、所想,是作者多年来博客和微信公众号文章的精选。作者生动幽默的文笔介绍了自己在政府法制部门丰富多彩的工作经历。随笔11.1万字2.1万人气 - 会员
司法观
本书是作者在一线办案的思考与总结,紧密结合当下的司法改革实践,与最前沿的司法理念接轨。不忘初心,面向未来,代表了最新一代检察官的人文情怀与法治信念。能够引领关于“法治如何前行”的新一轮思考。作者在《你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一书中,做了很好的铺垫,使得本书在法官、检察官以及律师队伍当中都有一定的读者基础。随笔11.9万字2.1万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