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国人的关系原理:时空秩序、生活欲念及其流变
翟学伟更新时间:2019-12-20 16:34:03
最新章节:进步的观念与文化认同的危机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中国人的关系原理:时空秩序、生活欲念及其流变》主要内容简介:“关系”是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社会科学领域出现的一个中国概念,目前已被社会科学界所接受。关于这个概念,有许多学科的介入和讨论,但其含义、特征及其功能等均显得扑朔迷离,抑或众说纷纭,更多的情况则是停留在描述的层面。《中国人的关系原理:时空秩序、生活欲念及其流变》将“苯系”作为认识和探讨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的最核心要素,通过结合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对其学科属性、时空维度、生活内涵及人生意义等分别进行了富有原创性的探究。内容涉及“关系”的文化预设、社会构成,网络运作、行动策略及其自身的动力学等问题;此外,还对它的延展性逻辑,比如大公平观、权威传递、虚幻欲望表达、文化认同危机等,给予了较深入的研讨,希冀能在学理上为读者展示一个完整、清晰且变动的中国人社会生活之画卷。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1-05-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中国人的关系原理:时空秩序、生活欲念及其流变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进步的观念与文化认同的危机
- 狐媚与美眉——虚拟世界的现代性转换
- 中国人的关系向度及其在互联网中的可能性转变
- 第五篇 社会变迁中的关系
- 中国人的“大公平观”及其运行模式兼同日本的“公私观”做比较
- 关系与权力从共同体到国家之路
- “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理论遗产
- 第四篇 关系动力学
- 报的运作方位
- “关系”研究的脱殖民地化与理论重构
翟学伟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霸权兴衰与变动中的全球治理秩序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秩序进入动荡变革调整期,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风险日益凸显。本书批判性地借鉴和发展了斯特兰奇结构性权力的分析框架,聚焦国家逻辑、市场逻辑和制度逻辑的互动机制,致力于辨析霸权的兴衰原因与其行动逻辑。为了护持霸权,霸权国采取了诸如联盟扩容、泛安全化或是相互依赖武器化等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冲击了全球治理秩序。在系统内各类型国家的互动中,出现了另起炉灶、联盟异化或是抱团取暖等政治14万字 - 会员
非洲研究(2018年第2卷/总第13卷)
《非洲研究》由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主办,是刊发非洲研究成果、探讨非洲问题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栏目设置以非洲为中心,以中非关系为出发点,突出中国特色和视角;以非洲领域和问题研究为基本栏目(设有“非洲政治与国际关系”“非洲经济与发展”“非洲历史、教育与文化”“中非关系”等专栏),平衡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在整体把握非洲问题的同时,突出展现非洲国别和区域的差异性;还设有“大使访谈”“非洲研究书评”“调研报告政治12.3万字 - 会员
北非阿拉伯国家宪法变迁与政治发展研究
本书对北非阿拉伯国家宪法变迁与政治发展的历程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揭示其发展进程中的规律;阐释北非阿拉伯特色的宪法制度与政治体制;剖析欧美国家宪法、伊斯兰教、社会主义思潮及军人政权等因素对北非阿拉伯国家宪法变迁与政治发展的影响;预测北非阿拉伯国家宪法变迁与政治发展的趋势,探讨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借鉴意义。政治16万字 - 会员
亚太国家研究(第2辑)
本书是一部论文集,内容涉及俄罗斯(包括沙俄、苏联时期等)、澳大利亚、日本、尼泊尔、夏威夷、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外交、民族、国家认同、历史记忆等问题,对我们了解亚太国家历史的各个层面,尤其是近现代亚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道路选择、转型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辑主要研究俄罗斯文化、俄国社会思想和社会运动、俄国发展道路与社会变迁、俄国革命等。政治16.2万字 - 会员
大变局下的南高加索地区
本书以地处南高加索地区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大变局时代三个国家转型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具体内容包括:介绍南高加索地区的地缘政治定位;评述国内学界关于南高加索地区的研究历程与现状;检视南高加索地区各国的国情特质,如格鲁吉亚的大国博弈、亚美尼亚的历史现实、阿塞拜疆的发展轨迹、该地区的共产主义烙印等;解析南高加索地区的地缘战略安全;展望共建“一带一路”下南高加索地区各国政治15.8万字 - 会员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实践成败经验教训考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距今已经超过了30年,使得社会主义阵营瓦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谷。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对于今天我们所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事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实践成败经验教训考》一书,针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反对斯大林、反对列宁的逆流进行了批判,坚决捍卫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不可撼动的地位,深刻地阐释了苏东社会主义蜕变的根本原因在政治40.4万字 - 会员
津巴布韦土地改革与政治发展
纵观津巴布韦1890年以后的历史,土地问题与政治问题一直紧密相关,甚至可以说“土地就是政治”。津巴布韦的土地问题以及独立多年后的土地改革就是一个从少数白人通过强力占有土地转变为多数黑人平均占有土地的过程,此演变的根源何在?演变如何得以发生?这种土地关系演变的过程如何?此过程的影响有哪些方面?沈晓雷博士的著作从历史角度多方位地探讨了津巴布韦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现实过程以及在经济、政治、社会和宗教方面政治18.7万字 - 会员
全球治理中的弱制度设计: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巴黎协定》
本书系统分析了国际制度研究中长期被忽视的弱制度现象,尝试提出并推动关于“第三项研究议程”的讨论,即不同类型制度在作用方式上的差异。本书围绕弱制度为什么会存在以及为什么会产生强治理这两个核心问题展开探索,弱制度作为权力均衡的异质性环境中各方观念平衡的结果,具有显著的灵活性、适应性与包容性等独特属性,并遵循了一种与强制度不同的“制度—合作”逻辑。随着大国制度竞争加剧以及国际关系民主化深入发展,弱制度可政治19.7万字 - 会员
现代中国变动与东亚新格局(第2辑)
本书重点分析了21世纪东亚的历史与现实问题、东北地区满语文化状及城镇体系的形成及特点、19世纪末俄国的对华认识与义和团事件、1882—1894年中朝商路历史性变迁原因及其影响、抗战初期日本媒体的战争宣传、集体化时代中共在农村关于贫困和反贫困的实践、“天乳运动”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展开论述、中国舟山群岛新区捕捞活动的变化及其影响、当代中国政治史中的“公民”等问题,关注了中国和东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政治47.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