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遥远的乐河
李金声更新时间:2020-04-14 20:45:57
最新章节:跋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是中国第一本以三线建设为主题的纪实性著作。书中真实地再现了中国直升机生产基地之一的乐河机械厂,从北国冰城哈尔滨搬迁到赣北山区的一个大山洞里。为了抢在战争爆发前生产出军用直升飞机发动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当年设计、当年基建、当年搬迁,当年出产品”,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工业壮歌。作者李金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父母从黑龙江来到江西,在远离家乡的乐河边上,他亲眼目睹、亲身参与了那个工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苦建设过程、也亲自体验了那个工厂后来逐渐由盛而衰直至消亡的悲壮结局。本书生动具体地描写了“三线人”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风云壮举,同时也披露了部分鲜为人知的奇闻趣事。
品牌:中国经济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9-04-30 00:00:00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经济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遥远的乐河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李金声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19世纪英国文学中的趣味焦虑
英国19世纪中产阶级日益壮大的语境中,本书以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小说文本为中心,考察“趣味”概念在19世纪英国文学中的发展轨迹,尤其关注上述阶级焦虑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如科学、音乐、美学等)之间的对话,以发现在这个特殊的社会转型期,中产阶级是如何获得自身的文化认同并成为英国19世纪文化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我国,有关“趣味”话题的讨论早已成为大众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与公共文化建设息息相关。因此,就文学11万字 - 会员
屐痕处处郁达夫
本书为作者20年来郁达夫研究部分成果之结集。作者采取区域文化批评、比较文学批评、文本细读、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或角度,结合郁氏文本和相考证,对诗人郁达夫的行旅生涯、社会交往、自叙传写作等专题开展了饶有个人兴味的探究。其尤让人瞩目者,是作者在北京、上海、杭州、安庆等地探寻郁达夫“屐痕”的一组演讲。这些与不同人文地理相结合的研究形成了“一幅别具生面的‘郁达夫学术地图’”。全书文字简朴,叙事详实,思维细密文学15.2万字 - 会员
文学大众化与解放区小说研究
本书从文学大众化的维度力求整体上对解放区小说给以关注,把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结合起来,依据解放区小说创作在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上形成的独特特征为章节进行编排,以论述解放区小说创作的总体特征。本书侧重于研究文学大众化思潮对解放区作家的创作理念、审美情趣、艺术手法、写作状态的影响,进而研究解放区作家在大众化追求、小说题材、结构形式、地域化风格等方面的创作实践。文学25.4万字 - 会员
明清书坊业与通俗小说研究
明中叶至清中叶,是书坊业的鼎盛期,也是通俗小说的繁荣期。书坊业与通俗小说几乎同时于明中叶走向繁荣。书坊业对通俗小说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明清通俗小说的繁荣离不开书坊业的支撑。江南运河城市因为大运河的重要地位与便利水运而成为明清商品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苏州、杭州、扬州、常州、湖州等江南运河城市在明万历后成为新的坊刻中心和通俗小说刊刻中心,为明清通俗小说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城市的书坊业在明清文学13.9万字 - 会员
次元的破壁:网络小说改编剧的互文性研究
“二次元”特指以ACGN为代表的网络文化,它与代表传统文化、工业文化、大众文化的三次元之间存在着代沟。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实践倾向于打破这个隔阂,改编实践即是其中之一,当下学界业界更是以“破壁”二字表达两种文化圈层在情感与价值上的互相尊重。在历时性地梳理了网络小说改编剧大量文本的基础上,本书以互文性切入改编实践,通过类型化、民间化、性别叙事三个层面的分析,推论出价值共融的文化发展方向文学20万字 - 会员
乾嘉才子李调元研究
作为与袁枚、赵翼、蒋士铨、王文治、姚鼐等乾嘉名家大体生活于同一时代的四川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民俗学家李调元,学术界对于他的研究还不太充分。基于这点考虑,本书从生平学述、诗歌创作、诗学理论、戏曲美学、民俗学等方面对李调元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和评价,并将当时和后世研究他的相关资料文献作了分类整理。该书的内容对当代从事清代学术文化和文学艺术等领域研究的学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文学21.9万字 - 会员
未拨动的琴弦:中国新诗的批评与反批评
本书共收录14篇文章,分三部分:批评困境、文本及探险,集中论述了中国新诗诸多显要议题。第一部分主要讨论当前诗歌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对诗歌史书写问题、长诗写作问题、现代抒情精神、新媒体语境下的诗歌写作加以观照;第二部分是探索诗学经验所取得的艺术效果,主要研究对象为昌耀、多多、萧开愚、孙文波、靳晓静;第三部分在一种科学分析和史学态度的关照明晰“地方之于诗歌”的作用,研究对象主要有徐玉诺、苏金伞、森子、罗文学17.7万字 - 会员
小说·田野:舞鹤创作与台湾现代性的曲折
舞鹤(1951-)是当代台湾重要的小说家。他从个人生命经验出发的书写,奇崛而丰饶,贯穿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台湾社会的重大转折与现代性问题。本书往返文献的案头与社会生活的田野,探讨舞鹤创作的文学、历史内涵及其折射的台湾现代性问题的曲折:包括殖民史的反思、戒严体制下自由意识的生成、本土政治与本土文化叙述的兴起、乡土/都市的现代化景观与批判、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乌托邦想象等。概言之,舞鹤体现了战后台湾“婴文学22.5万字 - 会员
现代西方审美主义思潮与文学
本书梳理了审美主义思潮从萌发到扩张的纷繁复杂的流变过程,展现了现代性内部的矛盾与人类的生存困境,呈现出丰富而多彩的文学景观,有助于重新审视个体生存、情感体验、时间感悟、伦理建构、艺术救赎等与现代人切身相关的精神性命题,触及了人类命运、人性秘密与生存意义等文学本质性问题。本书还揭示了审美主义内部的矛盾危机,探析其交织着颓废与先锋、反叛与媚俗、自由与虚无、艺术与生活、灵与肉等多重面孔的复杂样态。在当前文学23.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