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心理医生的故事盒子
更新时间:2023-01-18 15:12:11
最新章节:故事来源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德米安是个焦虑而迷茫的年轻人,对自己和世界充满了好奇,又时常无法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包括学业、爱情、人际关系等。他不断质疑自己,也迫切地希望了解自己。于是,他找到了完形学派的心理治疗师豪尔赫。豪尔赫的治疗风格十分独特:每次见面,他都会给德米安讲一个故事。从古代到现代,从宫廷到民间,这些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丰富哲理的故事,解答了年轻人的各种疑惑,减轻了他的焦躁和恐惧,让他感到自己的人生又重新开始了。
品牌:果麦文化
译者:梅静
上架时间:2022-12-01 00:00:00
出版社:万卷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本书数字版权由果麦文化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心理医生的故事盒子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最新上架
很想找个人聊聊
这不是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手记,也不是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的记录,这是倾诉者与倾听者的故事,是普通人的成长手册,记录着我们探索、发现、重塑和雕刻自我的过程。当然,这也是一本成年人的自愈读物。本书作者把数千名讲述者的经历编写成了通俗易懂的故事,记录了无数成年人的人生困惑。例如,为家付出所有却遭伴侣嫌弃,怎么扳回这局?总有不配得感,不敢追求美好,怎么办?被情绪操控,总是胡思乱想,如何过上内心平静的日子?总是心理11.2万字- 会员
心理治疗艺术之治疗师培训手册
书中4个核心主张,10个暖身训练,50个培训练习,聚焦于运用体验式方法来开发治疗师的潜能,是治疗师一辈子都需要钻研精进的“成功秘籍”。《心理治疗艺术之治疗师培训手册》的精华在于深刻体验,而不是知识理论。萨德老师坚信,“心理治疗不是把理论套到个人身上,而是为个人量身打造适合的疗愈”。书中的练习有助于每个治疗师找到自己的独特风格,为不同的来访者打造不同的疗愈。心理11.3万字 - 会员
我是个年轻人,我得了躁郁症
《我是个年轻人,我得了躁郁症》是一本带有自传性质的心理自助类图书。23岁、研究生毕业的年轻人阿杰正要展开新的人生,却在此时确诊了躁郁症,跌入了无边无际的黑暗,像被困住了。作者以躁郁症亲历者视角真实记录一场绝望与希望交织的生命之旅。他经历了困惑、怨恨,克服了如“木柴在火堆里烧得噼里啪啦”的痛苦后,终于走出黑暗,迎来清晨,并鼓励人们,躁郁症康复后,人还是那个人,日子还是那些日子,但生命开始有了坐标轴,心理7.5万字 - 会员
写给中国人的心理科普书(共五册)
那些被压抑的不良情绪需要合适的出口,强求完美只会让自己更焦虑。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打破枷锁,过不内耗的人生。三甲医院医生写给中国人的心理科普书,从临床案例展开,摆脱强迫症、抑郁症、妄想症、讨好型人格……心理29.1万字 - 会员
美人鱼去看心理医生:自我觉醒的心旅行
每位女性都应该是一条美人鱼,畅游在蔚蓝的大海里,唱着美妙的歌。在旁人眼中,易晴的生活趋近完美:丈夫爱她,女儿乖巧,领导赏识,同事友善……然而,只有她自己知道,她这条美人鱼,发不出声音:两点一线的生活让她倍感疲惫与压抑。为了顾家,她默默放弃了外派升职机会,眼睁睁看着别人取而代之,大放异彩。易晴不知道:为何自己的内心有那么多冲突?如何才能兼顾好个人与家庭?怎么活,才能活出完整的自己,唱出美妙的歌?在心心理10.5万字 - 会员
创伤与记忆:身体体验疗法如何重塑创伤记忆
记忆是创伤疗愈的核心问题。治疗师必须探究患者的过去如何在当下上演,才能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未来。创伤记忆不同于其他普通的记忆。普通记忆是会随时间改变和衰退的生命故事,创伤记忆则是再现的身体感觉与动作,伴随强烈的恐惧、羞耻、愤怒和崩溃等消极情绪。心理创伤的痕迹不是对储存为一件过去发生的坏事情的叙述,而是一种被体验为直接威胁到生命安全的身体感觉,而且这种威胁会被感知为发生在此时此刻。本书讲述的是我们如何心理9.1万字 - 会员
我和我的焦虑怪兽
本书介绍了一种对焦虑症患者更友善、更富有慈悲心的方法。与其与心中的敌人共存,不如看到真正的焦虑——你内心的英雄。它总是试图保护你免受威胁,然而,它对现代世界的真正威胁一无所知。读者可以在本书中学习如何应对焦虑,通过幽默和慈悲心了解社会为何污名化焦虑,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焦虑怪兽。本书旨在帮助读者与焦虑怪兽和平相处,训练焦虑怪兽成为你更好的人生伙伴。心理7.1万字 - 会员
自我疗愈的力量
自我疗愈,是一种激发自我力量,让人重新焕发活力的过程。当我们受到伤害、感到疲惫时,自我疗愈让我们有机会重新站起来,继续前行。在本书中,作者布朗博士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心理健康思维方式——“心灵自愈的四大支柱”,即呼吸、睡眠、饮食和运动。布朗博士研究认为,优化这四大支柱有助于我们获得目标感、平衡感和满足感,并充满希望地生活。他通过分享自己和患者们与抑郁症斗争的经历,向读者展示了这四大支柱如何影响着我们的心理9.4万字 - 会员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了凡四训》的心理学解读
中国传统文化从来就不缺好的故事,缺的是好的解读。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了凡四训》,拨开了生命重建的重重迷雾——袁学海信命、认命,最后躺平,“澹然无求矣”,其实是陷入了心理学上的“习得性无助”。他心如死灰,“终日静坐,不阅文字”,感受不到活着的意义,恰恰是抑郁症的表现。在栖霞山中,云谷禅师与袁学海那场惊心动魄的对话,活脱脱就是无与伦比的心理治疗,仅仅通过一次,就让他获得了治愈。之后,袁学海改名袁了凡,心理9.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