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海昌文存丛谈
更新时间:2024-04-15 18:49:13
最新章节:第110章 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海宁地处吴越之交,素有文化重镇之称,虽一隅之地却因历代文人众多,艺文之盛,为全国之翘楚。据钱泰吉《海昌备志·艺文志》记载,海宁艺林人物著作从晋代干宝始,到清代道光末期的1500多年间,各类有影响力的儒林人物有1300余人,著作多达3100余种,收录于《四库全书》的就有近百种,可见帙卷浩繁,洋洋大观,其中不乏鸿篇巨著和学术巨擘的扛鼎之作。《海昌文存丛谈》一书从海昌历代名人及其典籍中精心遴选了108人的百余种著作,跨时千余年,涉及经、史、子、集各个领域,可谓是瀚海拾贝,艺苑撷英。对他们的生平行迹,作品内容、特点,业绩贡献及前人评述等作了详尽而恰当的介绍和品评。全书共26万字,以丰富的地方人文历史内涵呈现了区域文化特色,具有可读性和趣味性,促进了历史文化的普及。
上架时间:2023-06-01 00:00:00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海昌文存丛谈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第110章 后记
- 第109章 文似永叔 诗近中唐——清·钱保塘《清风室诗文钞》
- 第108章 其得意处殆与少陵为近——清·杨凤翰《镜海楼诗集》
- 第107章 可怜乡曲悼才华——清·许光治《江山风月谱》
- 第106章 荏苒三十余年 仅载一砚归籍——清·王士雄《归砚录》
- 第105章 贫居陋巷无所求 愿与史籍同生死——清·管庭芬《渟溪老屋自娱集》
- 第104章 笑我一官乃落此 瘴云百道排飞鸢——清·朱有莱《饮香读画斋诗集》
- 第103章 卅年校官 讲席以继——清·钱泰吉《甘泉乡人稿》
- 第102章 七代诗僧后 君应出一头——清·释六舟《小绿天庵吟草》
- 第101章 称心而出 适意而止——清·马洵《室诗集》
最新上架
- 会员
重构中的莒文化:理论与实践
莒文化源远流长,底蕴丰厚,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为“山东三大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莒文化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珍贵的物质遗存,其精神亦深深积淀在今人的生活实践中,历久弥新。本书以前人研究为基础,从地域文化视角探讨莒文化的实体内涵和表现形式,探讨莒文化与齐鲁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关系,追溯这一地域文化观念变动的历史过程,梳理莒文化的多样态文化资源,立足于新时期“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对区域发展的要文化19.5万字 - 会员
广府文化(第5辑)
广府文化是一种粤语文化,也是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一种地域文化。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中心是广东省委宣传部批准建立的“广东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基地”,也是广州市规划办确认的“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汇集了省内外一大批从事广府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本书设有“广府论坛”、“史海钩沉”、“文化随笔”、“调研报告”、“广府文学与语言研究”、“广府美术与民间工艺研究”、“广府民俗研究”、“广府建筑与古村落研究文化20.4万字 - 会员
古村镇文化景观整体保护与扶贫策略研究:以山西“三河一关”20个古村镇为中心
传统古村落、古名镇是星罗棋布的中国农村的缩影,是“乡愁”的寄寓地,也是新世纪城镇化建设的出发地。农村的城镇化推动了社会现代化进程,同时也使传统乡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生长在农耕文化土壤上的乡土民俗文化变成了遥远的历史记忆。该书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硕成果,选择山西沁河流域、汾河流域、黄河沿岸、长城边关“三河一关”有代表性的古村镇作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为古村镇文化景观的整体保文化48.5万字 - 会员
丝路东段北道地名文化
本书是作者采取文献梳理和实地考察结合的方法进行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地名文化研究的一次尝试。在大量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陇山开始,到玉门关、阳关结束,作者对考察沿线重要的自然地理实体和社会人文要素类地名计160余条,逐一进行考察和实证。由于作者自身的学术积淀和研究方法难以达到对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地名文化巨细无遗的程度,因此疏失在所难免。其中错误和未尽之处,敬祈海内智识,不吝赐教。文化19.8万字 - 会员
北学研究(第二辑)
《北学研究》由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北学研究院主办,是国内首家专注于北学研究的学术刊物,力图为北学研究提供一个思想交流的学术平台。辑刊目前为一年一期,主要关注问题有:北学的源流、内涵、学术传统、文化精神、当代价值等研究,北学的代表人物及学派研究,北学文献整理研究,北学与其他地域之学比较研究等。文化25.2万字 - 会员
湘学研究(2020年第1辑/总第15辑)
《湘学研究》系湖南省湘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集刊,聚焦湘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湘学与国学的关系、湘学文献搜集整理与研究、国内各地域文化与湘学的比较研究、湘学传统与湖南现代化研究、湘学与当代湖南发展研究、湘学与当代中国发展研究等学术领域。本书是总第15辑,分为湘学精神、湘学人物、湘学学统、湖南历史文化、湘学文献整理与研究五个部分。文化11.6万字 - 会员
生生不息:甘肃文化的传承·甘肃丝绸之路文化(第三卷)
本书分为史海钩沉、辉煌文化、节点明珠、未来展望四个篇章。史海钩沉部分介绍丝绸之路甘肃段简史及丝绸之路甘肃段的时代价值;辉煌文化部分从建都设郡、佛陀之光、乐舞蹁跹、马背文明、商旅往来、石窟艺术、长城文化、周秦光华、绚丽彩陶九个视角,系统梳理甘肃丝绸之路的宏大文化脉络;节点明珠部分介绍甘肃丝绸之路沿线节点城市的历史及其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未来展望部分提出甘肃丝绸之路发展的前景及构想。文化19.8万字 - 会员
湘学研究(2019年第2辑/总第14辑)
《湘学研究》系湖南省湘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集刊,聚焦湘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湘学与国学的关系、湘学文献搜集整理与研究、国内各地域文化与湘学的比较研究、湘学传统与湖南现代化研究、湘学与当代湖南发展研究、湘学与当代中国发展研究等学术领域。本书是总第14辑,分为湘学专题、湖南人文历史、湘学文献研究、书评四个部分。文化17.3万字 - 会员
融汇亲和的京味文化
2017年8月,成立了以蔡奇为组长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并全面开展相关工作,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向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下达了“首都文化内涵挖掘”的课题项目并出版《首都文化研究丛书》。该丛书主编为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沈湘平。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研究报告,并得到市委领导的进一步指示。本书为该丛书之一种,对北京的京味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文化18.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