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难搞的孩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3岁宝宝 (3)

【多发情形】

孩子的顶嘴多发生在父母严于律孩子,而疏于律己的家庭中。很多家长自己都做不到,非要孩子做到。孩子被逼急了,往往说出真话:“你都做不到,还来说我。”

有些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内心,武断批评孩子,孩子觉得委屈,往往会顶嘴,申辩自己的理由,诉说自己的缘由,这也使得父母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觉得孩子“不听话”“不懂事”。

【错误成因】

通常,孩子爱顶嘴是由于以下原因:

(1)3岁孩子好模仿,如果父母平时因为小事就与家人发火,时间长了,会让孩子受到消极影响,学会顶嘴。

(2)有些父母爱干涉孩子,要求孩子必须服从自己,容不得孩子有半点不同意见。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独立欲望愈加强烈,此时父母还大包大揽,孩子就会反感,进而以顶嘴来反抗。如,孩子正与小朋友玩得高兴,父母却强令孩子回家,孩子就会顶嘴说“不”。

(3)3岁宝宝往往普遍感到安全感缺失,所以希望父母能够多关注自己。如果父母不加理会,孩子往往会因为感到受挫而顶嘴抱怨。

【解决方案】

对顶嘴的孩子,你可以这样引导:

(1)父母要注意语言技巧,尽可能把“不要做”变成“要做”。比如去超市时,不要反复叮嘱孩子“不要到处跑”,而可以让孩子“跟着购物车走”。“不要”有批评的意味,而“要”则显得肯定得多。

(2)无论说什么,都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一来可以让孩子听清你在说什么,二来会让孩子感觉你亲切友好,对你所说的话更加认同。

(3)用商量与引导来代替命令与强制。如,孩子到了睡觉时间还不想睡觉,因为正在进行的活动太兴奋了。这时父母不妨将灯光调暗,音乐调低,再拿出孩子喜欢的绘本吸引他躺到床上讲故事,然后自然地过渡到睡眠上。

【误区警示】

面对顶嘴的孩子,千万不可这样做:

☆对孩子喋喋不休,恐吓孩子再顶嘴就打他。

顶嘴是孩子独立性发展的一个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父母应该鼓励孩子顶嘴,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

☆对孩子严格,对自己松懈。

如果你自己总爱睡懒觉,却要求孩子早早起床,孩子自然不会乖乖听话,甚至以此来顶撞你。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父母自己必须先做到。这样才是最有效果的教育。

认生

【释义】

认生是指孩子怕见陌生人,或者畏惧陌生的环境。

【典型表现】

孩子在见到陌生人时,往往表现出惧怕、躲藏、紧张等行为。比如躲在父母身后,甚至躲在自己房间里不出来。即使在自己家里见到陌生人,孩子也会感到紧张不安。在去朋友家做客时,这种情形更加常见。

【多发情形】

这种情形在父母偶尔带孩子外出时,或家中突然有陌生的来客时,比较常见。

如,孩子平时经常在家里玩,很少外出,很少见外人,在这样的环境长大的孩子,一旦被父母带出去,多会有认生表现。表现得害羞、寡言、退缩、不敢大声说话,甚至突然口吃等。

【错误成因】

孩子为何会认生呢?家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原因:

(1)社交过少。很多父母怕孩子外出受欺负,或者去人多的场合容易被传染上疾病,而不带孩子外出社交。长期如此,孩子就会在生人面前感到不自在,进而惧怕生人。

(2)3岁宝宝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缺失安全感。因为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孩子独立自主机会的增多,他逐渐感到自己和父母不是一体,进而感到焦虑。再加上生活方式的改变——3岁宝宝一般都要开始幼儿园生活——更加剧了孩子的安全感缺失。所以就会对生人、陌生的环境表现出紧张和不自在。

(3)敏感内向的孩子往往更加认生。敏感的孩子想象力往往更加丰富,看到生人会联想到打人的坏人,甚至把生人想象成怪兽,所以就会对生人感到惧怕。而性格内向的孩子因为疏于交际,往往也在生人面前感到不自在。

【解决方案】

以下小妙招,可以帮助孩子改善认生情绪:

(1)父母可以经常带孩子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或邀请他们来自己家做客,给孩子创造接触生人的机会。如果家里来客人,父母可提前把孩子喜爱的玩具、糖果等交给客人,让客人带进门。这样就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给孩子留下亲切的印象。

(2)父母要经常带孩子到儿童游乐场、公园等孩子多的场合,让孩子与陌生的孩子们一起滑滑梯、荡秋千、攀登障碍物、做游戏等,鼓励孩子与同龄的玩伴交朋友。

(3)带孩子去亲朋好友家串门时,可以给孩子带上一两件孩子喜欢的物品或玩具,这些小东西能够在陌生的环境中给孩子亲切感。

(4)当孩子能够自然地回答陌生人问话或有礼貌地呼叫陌生人时,千万别忘记及时给予奖励或称赞。

【误区警示】

孩子认生,父母千万不要这样做:

☆强迫孩子叫人,或者把躲在自己身后的孩子强拉出来。这样会加重孩子的惧怕心理,让他感到更加紧张。

☆因为孩子怕生人,所以家里来了客人就早早让孩子躲在自己的房间不要出来。家长的这种做法只会给孩子“陌生人很可怕”的暗示,加剧孩子的认生。

☆喋喋不休地告诉孩子不要怕生人,生人没什么可怕的,怕生人的小孩子是胆小鬼。父母的这种做法其实是一种负面强化,孩子会觉得“父母为什么总要说生人呢,可见生人很可怕”。

生气

【释义】

3岁宝宝非常爱生气,稍有不顺就生起气来。在与同伴玩耍时发生争执,或者家人没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孩子就马上冷下脸来,不理对方,甚至以打人、摔东西来表达自己的气愤。这种行为在3岁宝宝身上是非常常见的。

【典型表现】

在与同伴玩耍时,因为意见不合,孩子马上停止游戏,不理对方,或者马上离开游戏现场,躲在一边生闷气。

如果父母批评了孩子,孩子马上拉下脸来,歪着头生气,甚至之后很长时间都不理父母,也不和父母说话,对父母的呼喊也不应答。

【多发情形】

这种行为在孩子感到受挫时比较多发。比如父母没有满足孩子的要求、同伴没有采纳自己的意见、因为做错了事情而受到批评,等等。

【错误成因】

孩子爱生气,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3岁宝宝自尊心强,对于失败、批评的耐受力非常差,所以,一旦感到受挫,就会产生挫折感,生自己的气,或者生别人的气。

(2)3岁宝宝控制情绪的能力差,一有不良情绪就会通过发脾气等方式表达出来。

(3)孩子爱生气还与自身气质有关。通常,敏感、暴躁的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更差,更易表现出烦躁,爱吵闹,爱生气。

【解决方案】

孩子爱生气,家长别着急,只要采用以下办法,就可让孩子平息怒气。

(1)身体接触法。不管孩子为什么事情而生气,家长都要拥抱他。身体接触可以安抚孩子的情绪,平息孩子的怒气。

(2)转移注意力法。3岁宝宝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转移,所以恰当使用就可平息孩子的怒气。比如拿出孩子平时喜欢的玩具和孩子一起玩,或者带孩子出去走走。

(3)做“生气操”。当孩子生气时,父母可与孩子一起做“生气操”。具体方法是:父母与孩子坐在床上,或站着,先摇摇头,再甩甩手,一边甩手、摇头,一边说“我不生气”。这样做可帮孩子宣泄不良情绪。

(4)发泄法。准备耐摔的东西让孩子生气时摔打,或者给孩子画笔和纸让孩子通过画画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来宣泄情绪。

【误区警示】

孩子生气时,父母不能这样做:

☆孩子因受到家长的批评而生气时,有些父母认为孩子不接受自己的建议,进而更加大发脾气,对孩子大吼大叫。这种做法是非常要不得的。因为这样做只会吓坏孩子,让孩子产生胆怯或对抗心理。

☆任由孩子生气,还说“爱生气就让你生个够”。孩子生气是因为感到受挫,此时孩子最需要得到的就是家长的安慰和认同。如果父母冷处理,任由孩子生气而置之不理,甚至讽刺挖苦,很容易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变得自卑。

小性子

【释义】

小性子是指孩子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发作,动不动就生气,爱赌气。

【典型表现】

3岁宝宝与同伴相处时,常因一点小的分歧而使小性子。比如,两个孩子玩跳棋,其中一个孩子老是输,输的孩子就会在一气之下使小性子,不玩了,而一走了之。

3岁宝宝与家人相处时,也经常为一点小事,或一句话就使小性子,甚至赌气不吃饭,以此来要挟父母。

【多发情形】

3岁宝宝耍小性子是很常见的现象。在孩子觉得委屈、遭到挫折时,更加多发。比如,因为做错了事情而被批评时,或者自己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孩子会使小性子,以此表达自己的不满。

【错误成因】

孩子小性子,一般有以下几种原因:

(1)3岁是一个经不起打击和失败的年龄,一旦自己做不好事情,或者受到批评,孩子就会感到受挫。为了宣泄这种不良情绪,孩子往往通过使小性子的方式来平衡自己的情绪。

(2)有些孩子爱使小性子,是由于其心理比较脆弱,承受不了挫折。比如,有的孩子在与小朋友玩游戏时,只能赢不能输,如果输了,就爱使小性子。

【解决方案】

孩子爱使小性子,父母可按以下方式引导:

(1)3岁宝宝常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心而使小性子。家长除了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注意方式方法以外,还要在批评之后拥抱孩子,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只是不喜欢他做的事情,但并不表示不喜欢他,这样孩子就不会过于在意家长的批评。

(2)如果孩子习惯了在公共场合或外出时使小性子,家长可在出门前和孩子做好约定。如,带宝宝去商场前,先约定只能买一件玩具,并且把玩具的名字写到纸上。如果孩子在商场临时变卦,家长只要提醒孩子事前的规则,孩子一般都能停止小性子、生气。

(3)对正在使小性子的孩子,冷处理是最好的办法。如果孩子生气不吃饭,家长尽可把孩子的话当真,不给他盛饭。几次之后,孩子就知道乱发脾气的坏处,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

【误区警示】

孩子爱使小性子,家长避免这样做:

☆对使小性子的孩子批评或者打骂。家长的这种态度,更会加重孩子的小性子,而对矫正孩子的行为不利。

☆向孩子服软。有些家长看孩子哭闹不吃饭,便心疼孩子,答应他的无理要求。几次之后,孩子一旦感到不如意,就以此来要挟父母。

争强好胜

【释义】

争强好胜,是指孩子不管是在生活琐事上,还是在游戏玩耍的过程中,都要求做强者,时时事事处处超过或压倒别人。

【典型表现】

3岁宝宝的争强好胜心表现在生活中任何细微的地方。游戏,要争第一;吃饭,要争第一;睡觉,要争第一……甚至连去厕所、排队、和老师拉手,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要为第一争来争去。争到的一方兴高采烈,没争到的一方垂头丧气,甚至为此哭闹伤心。

【多发情形】

3岁宝宝的这种争强好胜心在与同伴一起时,表现得更加强烈。如果独自和父母在一起,往往不怎么明显。

如果父母或老师以“第一名有奖品”来刺激孩子时,孩子的争强好胜心就会更加强烈,甚至会为此而与同伴大打出手。

在父母或老师夸奖别的孩子时,自己的孩子往往会通过说大话来与对方“较量”一番,这也是争强好胜心在作怪。

【错误成因】

3岁宝宝对于“第一”这个头衔非常敏感。这是因为3岁宝宝的自尊心非常敏感,需要得到“最棒”“最好”“第一名”这样的外部认同来强化自己对自己的信心。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往往爱争第一。

而且3岁宝宝也有了竞争意识,开始明白快慢、首末、输赢的意义,更喜欢争第一。

父母和老师经常通过竞争让孩子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如,孩子不想吃饭,家长以“比赛,看谁吃得快”哄孩子去吃。长期如此,孩子就会因为想要得到表扬而时时处处争第一。

【解决方案】

孩子有竞争意识当然是好事,但时时处处争第一,一旦争不到就生气,对孩子的成长不利。父母可尝试以下方法,对孩子的竞争心理进行疏导:

(1)如果两个孩子因为都想当第一而争吵,或者其中一个孩子因不是第一名而生气,父母可以这样说:你们一个是男孩第一,一个是女孩第一;或者我们今天有两个第一名。这样做,就能保护孩子的好胜心。

(2)父母可经常与孩子进行吃饭或起床比赛。在比赛后,要告诉孩子第二名和第一名一样棒,奖励第一名,同时也奖励第二名。这样,没得第一名的孩子亦会同样兴高采烈,从而避免孩子有太强的挫折感。

(3)孩子最喜欢玩游戏,父母可以多与孩子做游戏。在做游戏的过程中,让几个孩子排队,轮流当第一名。可借机培养孩子的耐性。

【误区警示】

当孩子为争第一而争吵,或者没得第一生气时,父母千万不能这样做:

☆孩子在竞争中失败后哭闹时,家长切不可因此而批评孩子笨。这种做法对孩子的自信心非常不利。

☆当孩子为谁是第一而吵闹时,父母不加引导,听之任之。这种做法,只能让孩子吵闹不休,甚至会为此大打出手,不利于平息孩子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