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解读目标设定与规划——把握方向,正确选择比努力更重要(1)
122.选择离你最近的那一个
巴黎一家现代杂志曾刊登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竞答题目:“如果有一天卢浮宫突然起了大火,而当时的条件只允许从宫内众多艺术珍品中抢救出一件,请问:你会选择哪一件?”
在数以万计的读者来信中,一位年轻画家的答案被认为是最好的——选择离门最近的那一件。
这是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答案,因为卢浮宫内的收藏品每一件都是举世无双的瑰宝,所以与其浪费时间选择,不如抓紧时间抢救一件算一件。
大道理:在成功的道路上,如果你确定了至少3种以上的目标,那么,最佳的选择往往不是最绚丽最诱人的那一个,而是离你最近的那一个——在“新经济”大行其道的今天,磨刀是要耽误砍柴功的?
123.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一位武术大师隐居于山林中。人们都千里迢迢来跟他学武。
人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大师正从山谷里挑水。他挑得不多,两只木桶里水都没有装满。
人们不解地问:“大师,这是什么道理?”
大师说:“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够用。一味贪多,适得其反。”
众人越发不解。
大师笑道:“你们看这个桶。”
众人看去,桶里划了一条线。大师说:“这条线是底线,水绝对不能超过这条线,否则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开始还需要画一条线,挑的次数多了以后就不用看那条线了,凭感觉就知道是多是少。这条线可以提醒我们,凡事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众人又问:“那么底线应该定多低呢?”
大师说:“一般来说,越低越好,因为这样低的目标容易实现,人的勇气不容易受到挫伤,相反会培养起更大的兴趣和热情。长此以往,循序渐进,自然会挑得更多、挑得更稳。”
大道理:诚然,在制定和规划自己目标时一定要“取法乎上”,但一定不要太脱离自己的实际情况。挑水如同武术,武术如同做人。循序渐进,逐步实现目标,才能避免许多无谓的挫折。
124.成功等于目标
马拉松比赛正在进行着,进行到5000米以后,有两个人逐渐地甩开了后面的人,跑到了前面。
长时间的奔跑,已经使他们的体力消耗很大了,但是他们依然坚持着向前跑。这时的天气很不好,雾很浓,几十米内几乎看不清东西,后来天空又渐渐的飘起了小雨,又给比赛增加了难度。
跑在最前面的一个人,依然在拼命的跑着,他不管雾有多大,也不去理会,但他却担心会被脚下的雨水给滑倒,他始终注视着脚步下不远的地方。跟在他后边的另外一个人却把头昂得高高的,他在注视着目标,他心里在不停的默念着终点,终点,我就要到终点了。
两个人的体力都支持不住了,他们仅相差几米远。
后来跑在最前面的人终于累倒在地上起不来了。
第二个人也感觉要趴下了,但是他却猛然发现终点就在他前面的几十米处,透过迷雾,他隐约可以看见终点处摆动的旗帜。所以,他猛然又增添了一种动力,顽强地最先跑到了终点。
大道理:第一个人因为没有看见目标,所以在就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勿庸置疑,这就是目标对于成功的重要性。成功等于目标,其它全是这句话的注解。
125.把自己的目标细化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步行到十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
第一组的人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了。这些人刚走了两、三公里就有人叫苦,走了一半时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越低落。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段,但路边没有里程碑,他们只能凭经验估计行走的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就想知道他们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向前走。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时,大家情绪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上每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程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大道理:这不难理解。人们如果清晰的了解自己行动的明确目标和自己的进行速度,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目标设计的越具体越细化越容易实现。
126.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白龙马随唐僧西天取经归来,名动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马”,众驴马羡慕不已。于是很多想要成功的驴马都来找白龙马,询问为什么自己这样努力却一无所获?
白龙马说:“其实我去取经时大家也没闲着,甚至比我还忙还累。我走一步,你也走一步,只不过我目标明确,十万八千里我走了个来回,而你们在磨坊原地踏步而已。”
众驴马愕然。
大道理:通常,我们的悲剧不是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是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成功不在于你身在何处,而在于你朝着哪个方向走,并能够坚持下去。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永远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127.获胜只是一个事件
有三个人一起去参加一项声势浩大的马拉松比赛。在这些参加比赛的人中,不乏一些非常出色的运动员。最后虽然这三个人都很努力地跑出了自己的最好水平,金牌仍与他们无缘。
这个结果是否意味着这三个人都是失败者?绝对不是,因为他们都是怀着不同的目的参加比赛的。第一个人想通过比赛检验一下自己的耐力,他做到了,他的成绩超过他的预料;第二个人想提高自己以往的成绩,他也达到了目的;第三个人一辈子没跑过马拉松,他的目标就是跑完全程,达到终点,他也做到了。
由于这三个人都达到了目的,因此不管谁取得金牌,他们都是胜利者。
大道理:其实,获胜只是一个事件,做一名胜利者才是一种精神。金牌是我们参加比赛的惟一目标吗?其实就像上面故事所说的那样,我们每个人参加比赛都应该给自己定下一个应该实现的目标,实际上只要实现了自己立下的目标,就是一种成功。
128.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夜晚,一个人在房间里四处搜索着什么东西。有一个人问道:“你在寻找什么呢?”
“我丢了一个金币。”他回答。
“你把它丢在房间的中间,还是墙边?”第二个人问。
“都不是。我把它丢在了房间外面的草地上了。”他又回答。
“那你为什么不到外面去找呢?”
“因为那后面没有灯光。”
你肯定会觉得这个人很可笑。然而,我们中的有些人每天都在错误的地方寻找他们想要的东西。
大道理:一个想要找到金矿的采矿者,如果他认为在海滩上挖掘更容易,而因此就在那儿寻找金子的话,那么他找到的肯定只是一堆堆的沙土,而绝对不可能找到金子。不要在不必要的地方付出你全部的精力,若要有所收获,必须选择正确的目标。
129.看不到目标比死还可怕
一位军阀每次处决死刑犯时,都会让犯人选择:一枪毙命或是选择从墙上的一个黑洞进去,命运未知。所有犯人都宁可选择一枪毙命也不愿进入那个不知里面有什么东西的黑洞。
一天,酒酣耳热之后,军阀显得很高兴。旁人很大胆地问他:“大帅,您可不可告诉我们,从这黑洞走进去究竟会有什么结果?”
“没什么啦?其实走进黑洞的人只要经过一两天的摸索便可以顺利地逃生了,人们只是不敢面对不可知的未来罢了。”军阀回答。
大道理:看来,看不到目标比死还可怕。很多人把别人的成功看做是运气,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为命不好,放弃了努力,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上天。他们不知道一个伟大的奥秘,你的上帝就是你神圣的目标,只有他引领你去成功的殿堂与幸运之神约会。
130.只瞄准自己的目标
老阿爸带着自己的三个儿子去草原打猎。四人来到草原上,这时老阿爸向三个儿子提出了一个问题。
“你们看到了什么呢?”
老大回答说:“我看到了我们手中的猎枪,在草原上奔跑的野兔,还有一望无际的草原。”
老阿爸摇摇头说:“不对。”
老二回答说:“我看到了阿爸、哥哥、弟弟、猎枪、野兔还有茫茫无际的草原。”
老阿爸有摇摇头说:“不对。”
而老三回答说:“我只看到了野兔。”
这时老阿爸才说:“你答对了。”
大道理:一个能顺利捕获猎物的猎人只瞄准自己的目标。我们有时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看到的太多,想得太多,禁不住太多的诱惑,失去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一个人只有专注于你真正想要的东西,你才会得到它。
131.目标导致结果
美国人、法国人、犹太人,这三个人即将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说可以答应他们每个人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了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拥有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他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带火了。
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法国人正愁眉苦脸地准备着如何让孩子们长大成人。
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感谢你让我拥有一部电话,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
大道理: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目标导致什么结果。今天的生活现状是由三年前我们的目标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目标将决定我们三年后的生活。难怪有人说,目标永远是你将来生活的底片。
132.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气的
曾经有一位63岁的老人从纽约市步行到了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市。经过长途跋涉,克服了重重困难,她到达了迈阿密市。
在那儿,有位记者采访了她。记者想知道,这路途中的艰难是否曾经吓倒过她?她是如何鼓起勇气,徒步旅行的?
老人答道:“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气的。我所做的就是这样。我先走了一步,接着再走一步,然后再一步,我就到了这里。”
大道理:为了要达成大目标,不妨先设定“小目标”,这样会比较容易达到目的。许多人会因目标过于远大,或理想太过崇高而易于放弃,这是很可惜的。若设定了“小目标”,便可较快获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你在逐步完成“小目标”时,心理上的压力也会随之减小,大目标总有一天也能完成。
133.1+1=?
讲师伸出了一个手指,问学员这是几,学员们齐声说“1”。
讲师又举起了一个手指,问学员是几,学员们齐声说“1”,这时讲师问:“1+1=?”,讲师随即伸出了两个手指,学员们齐声说:“2”。
讲师又问:“1+2=?”,讲师这时有意的出示了3个指头,学员们异口同声“3”。
这时候,讲师继续问:“2+2=?”当讲师又随即出示3个手指头时,大部分学员都不加思索的异口同声回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