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自己:认识你的性格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性格的特征——一定要了解自己的性格优势(2)

4.性格的理智控制特征:你是一个很理智的人吗

理智控制性格特征多表现为思维具有独立性、深刻性、敏捷性、批判性、分析性和综合性。这种性格的人大都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感情,不容易激动、发怒、平时保持心平气和,一般从他们的表情中看不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具备理智型性格的人感觉真实,给人以安全感,性情稳定,思想成熟,做事周密,成功概率高。

性格中的理智特征包括感知、记忆和思维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人与人在个性上的差异也同样反映在性格的理智特征上。大致地说,人在感知、记忆和思维上的个性差异基本上表现为这样几类:主观或客观、被动或主动、精细或粗略、严谨或草率等。

人在理智特征方面的这些差异对人生的活动影响极大。以感知为例,有的人主动而细微,有的人则被动而粗略。前者观察时目标明确而专一,很少受与目标无关的刺激物的影响,感知时全神贯注,细致入微。后者则很容易受与目标无关的刺激物的干扰,感知时心猿意马,粗枝大叶。人感知时的特征与感知的结果是成正比的:感知主动而精细,则对被感知对象的认识就全面而深刻;感知被动而粗略,则对被感知对象的认识就难免片面而肤浅。再以记忆为例,有主动性和缺乏主动性的人,记忆效果总是大相径庭的。前者目标明确,愿望强烈,记忆过程中能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这就充分保证了记忆的质量。这不仅使学习省时省力,而且有利于扩大知识面和提高工作效率。后者缺乏目标和动机,因此,既无从保证记忆的量,更谈不上记忆的质。思维也是一样,有主动而严谨的思维习惯的人和盲从而草率的人,不仅在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上会存在很大差别,而且其实践结果也往往迥然不同。在处理问题时,前者总是深思熟虑每一个步骤,把可能有的结果都考虑到,在实施计划前就进行一些超前性研究,从而保证了决策的质量。而后者往往盲目冲动,草率从事,在碰了钉子后往往才能有所醒悟,结果常常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由此可见,人的理智特征与人的感知、记忆和思维之结果的优劣总是成正比的。但是,世界上并不存在什么天生健全的理智特征。任何人的理智,在没有经过严格的自我训练前,都有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健全之处。因此,这就产生了克服理智特征中的不健全因素,从而培养健全理智的问题。一般而言,健全理智的指标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是客观性。这是指感知、记忆和思维时能尊重客观事实。如成语中描述的“实事求是”“确凿不移”指的就是这种情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其二是主动性。这是指能主动地观察、记忆和思维,这样才能扩大信息源,避免盲目性,增强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不仅如此,它还有利于人及时把握时机。

其三是精确性。如成语中所说的“毫厘不爽”。理智特征中的精确性往往是重大发明和创造的前提。离开了精确性,凭借模糊的概念和印象,是绝难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的。

其四是严谨性。如成语中所说的“天衣无缝”“无懈可击”,这主要是指感知、记忆和思维时要严密、周到、全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感知、记忆和观察时的深入和深刻。

所谓性格的理智修养就是指按照健全理智指标调节自身理智特征,使其符合指标的过程。而健全理智的目标则是形成健全的思想。因此,作为性格美塑造的一个具体途径,健全理智的修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要从思想上充分了解培养健全理智的意义。人的行为取决于人的观念,如果没有真正认识理性对于人生的意义,如果理智修养不是我们发自内心的需要,那么,就不可能有健全理智修养的行为发生。

其次,应对自己的理智特征进行一番严格的全面分析。通过内省使自己达到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既包括对自身弱点的认识,也包括对自身长处的了解。人在理智特征方面的自知之明也是这样,既应知自己理智特征方面之短,也要知自己这方面之长。只有基于这样的自知之明,理智的修养才能有的放矢。

再次,就是要培养自己具备良好的理智习惯。因为健全理智的指标包括客观主动、严谨。而客观性则为健全理智的基本问题。然而,谈到客观性人们往往不以为然,总以为这是不言而喻或者很容易做到的。其实不然。中国有句俗话叫“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眼见却并不一定为实。若非如此,那为什么又会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一个被无数人生经验验证的事实存在?为什么同是秋天,诗人刘禹锡和词人李清照所见所感却是如此悬殊?又为什么同样一本书,专家所看到的与普通读者所看到的却大相径庭?

可见,客观性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到的。而且,要求所有人在理智特征上都保持毫厘不爽的客观性是不现实的。每个人都会因时、因地、因所处地位以及现有知识水平或心境不同而影响感知、记忆和思维时的客观性。但是,相对的客观性是存在的。我们固然不可能纯客观地描述立在我们面前的一只“鹿”,但我们至少不应犯“指鹿为马”的错误,至少应有对“鹿”的属性的基本认同。

特别重要的是,经验证明,要培养自己理智方面具备相对的客观性;这首先要求我们能克服自我中心主义倾向。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它使我们于不自觉中戴上了有色眼镜,以自己的喜好和愿望去感知和评价事物。“人只看见他愿意看见的东西”,这条由经验而得出的格言所说明的也正是这个问题。这种以主观代替客观的认知偏差难免会影响到我们对世界的感知、记忆和认识。因此,培养客观性必须以克服“自我中心主义”倾向为前提条件。

良好的理智习惯还要求我们训练自己思维的严谨性。客观事物本身是有内在规律和发展逻辑的,一个具有良好理智习惯的人就必须善于把握这种规律的内在逻辑,从而使自己的为人处事游刃有余。

魏晋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小时侯其父亲就非常注意培养他的理智习惯和思维的严谨性。一次,王戎和许多小伙伴经过一棵李子树时,别的小孩都去摘,唯有王戎不动。旁边的大人问其故,王戎回答说:“这棵李子树长在大路边,来往行人很多,谁都可以发现。但现在还有这么多李子,它一定是苦的。”大人不信,摘下来一尝,果然是苦的。于是,对王戎的智慧佩服有加。

因此,任何习惯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理智习惯的培养也是如此,它需要多次重复和练习才能产生。而我们性格的美正是这样被塑造的。

一个人是否理智,与其性格有密切的关系。而理智又是感知、记忆和思维的集成,你怎样认识事物就会形成怎样的“理智”,而怎样的理智就会表现和暴露出怎样的性格。

5.性格的意志调节特征:你是一个很坚强的人吗

性格的意志调节特征可分为下面四个方面:意志的自觉性——主要表现在你对自己的行为的目的,具有明确而深刻的认识,特别是能意识到自己行为的社会意义。意志的自制性——主要表现在善于主动地控制自己的言行。意志的果断性——能促使你在紧急情况下及时采取坚决的决定。意志的坚毅性——就是指在行动中坚持决定,百折不挠,顽强奋斗。

人们自觉地调节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叫意志过程,人们调节自己行为方式的自觉水平体现着意志的性格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首先表现为对行为目标确定的程度。如有人办事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有些人却凭一时感情冲动、五分钟的热度;有人有独立性,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有人却人云亦云,易受他人的影响和暗示。

其次,表现为对行为的自觉控制水平。如有些人办事主动,能督促自己行动,同时又表现出节制,不断纠正自己行为的错误或偏差;有些人却懒于行事,缺乏自觉性,或者任性胡来,对自己无法约束。

再次,表现为对紧急状态或困难情况的应付。如在遇到特殊情况时,有人镇定自若、果敢明辨和敢担风险;有人却惊慌失措,拿不定主张且迟疑彷徨。

最后,表现为如何作出决定并加以贯彻执行。比如,有人持之以恒,有人却一曝十寒;有人灵活善变,有人执拗顽固等。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听说某某人是一个“性格坚强的人”,某某人是一个“性格软弱的人”……这里所说的“坚强”“软弱”等,实际上都是性格的意志特征。通常人们总是用一个人的意志特征代指他的性格特征,这不是没有道理。事实上,意志特征是一个人性格特征的主导倾向,是性格的核心内容。人类从洪荒时代的愚昧走向现代社会的文明,创造了无数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不断创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人类的伟大实践体现了人类活动的目的性和顽强性,体现了人类特有的意志力。现代科学发现,在比较高级的动物中,也可以表现出“灵性”,也就是具有简单的思维能力和意识,也可以有情感表现,甚至是非常丰富和动人的情感。但是,动物不可能在自然界打上自己意志的烙印,这只有人能够做到。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说过:“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总之,成为‘理想的意图’,并且通过各种形态变成‘理想的力量’。”“理想的意图”在高级动物中可能也有所反映,可要变成“理想的力量”却只有人类才能实现。所以说,意志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人类心理花园的一朵奇葩。

意志就是人们自觉地确定方向、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人的行动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无须意志努力的初级行动,第二个层次才是意志行动。意志对行动的调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引起或推动人去从事达到一定目的所必须的行动;二是抑制和制止与预定目的相矛盾的欲望和行动。意志行动是人脑的高级机能,必须有第二信号系统——语言的参加。当一个人执行意志行动时,有声语言或无声语言都参与其中,起着命令、调节、制止等作用。一般年龄越小的人,有声语言越突出,下决心干什么,嘴上就讲什么;年龄越大,无声语言也就越占据主导地位。但当人们遇到特别大的困难,要克服很大的痛苦时,往往也以有声语言表达出来。所以,意志行动这种心理特征最能够反映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反映成人与小孩调节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差异,它也是反映我们性格坚强、成熟程度的最重要标志。

从个体心理的发展来说,强调意志在性格中的核心地位,也许更有现实意义。在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总是像散步那么自在,像看戏那样轻松。人生既不是平川纵马,也不是河滩嬉水,它是严峻的、曲折的、艰苦的历程。没有意志活动,人就会成为本能欲望的奴隶,就会被那些消极的情绪所控制,就会陷进那些不良生活习惯的泥淖而不能自拔。而一个人想要取得一点成绩,就要准备用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生活的事实告诉人们,成绩的大小与意志的强弱往往是成正比的。英国生物学家巴斯德为了弄清狂犬病的病源,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承受了三个孩子接连死去的打击,最后,自己的性命也差点搭进去。所以当有人问巴斯德成功的奥秘时,他回答得很干脆:“告诉你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没有意志,热情可能流为浮躁;没有意志,诚实可能导致轻易的叛变;没有意志,理想可能流为空想;一切性格特征只有与良好的意志特征结合起来,才能放出夺目的光辉!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一听到这优美的歌声,就使人想到《西游记》中唐僧师徒4人西天取经的动人画面。其实,中国历史上的唐僧姓陈名袜,佛号玄奘法师。他13岁出家学习佛经,27岁时只身一人离开长安,踏上了西天取经之路。一路上,他经历了数不清的磨难,跋涉险山恶水,顶着炎炎的烈日,忍着凛冽的寒风,面对毒蛇猛兽的袭击,身临缺粮断水的险境,终于冲破千难万阻,到达佛教胜地——印度,取回了真经。从取道西天到返回长安,他风风雨雨17载。上路之时,他还是个未过而立之年的青年人;返回之时,已是过不惑之年的中年人。经过17年的磨炼和归国后的潜心专研,终于使他成为我国佛教史上一位著名的学者。

像唐僧这样自觉地确立西天取经的目的,排除取经途中的千难万阻,实现取经目标的心理活动过程,就是坚持性。用心理学的术语说,坚持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它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形式。人的意志活动,通常包含着决心、信心和恒心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这三个心理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共同影响着人的意志活动,影响着人的性格走向。

决心就是人们常说的“立志”,是指对自己所做决定的肯定并付诸实施的心理,它是意志行动的首要环节。我国学者陆九渊曾指出:“学者须先立志”,“无志则不能学,不学则不知道”。一般说来,决心包括确立行动的目标和选择达成目标的方式、方法。就唐僧而言,决心一是指他确立了研习佛经的目标;二是指他选择了去西天取经这一实现目标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