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广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9章 脏腑类(14)

白术 人参 甘草 干姜(各一两) 青皮 陈皮(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沸汤点服,不以时。(《鸡蜂》)(按:方名云丸而为末服,可疑。又此方本出《活人书》,名治中汤。)香砂理中汤(即理中汤加木香、砂仁,服法亦同),治脾虚气滞,或受外寒,泄泻腹痛喜温,或呕吐胸膈满闷,肠腹雷鸣等证。(《续焰》)补虚,生胃气,逐冷痰,和五脏,快胸膈,进饮食,止泄泻,附子仓米汤。

附子(一只炮去皮脐八钱) 黄 (半两) 甘草(半两微炒) 人参(半两去芦头) 南木香(一两半)白术(半两) 川姜(二钱重微炒) 半夏(半两汤泡七次切作片焙干姜汁制)上为 咀,每服二大钱,水一盏半,入炒陈仓米半合,同煎八分,去滓食前温服。(《选奇方后集》)朴附丸,治脾元虚弱,饮食迟化,食必多伤,腹痛肠鸣,脏腑滑泄,昼夜无度,胃气虚损,不美饮食,呕哕恶涎。此药性温,兼治翻胃恶心。

附子(炮去皮脐) 浓朴(去粗皮各一斤姜汁制) 干姜(炮三斤) 神曲(炒八两)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米饮,或盐汤下亦得。(《和剂》)煨姜丸,治本脏虚,饮食不化,或成 癖,或发心痛,冷水积脾,结聚疼痛,一切冷气等疾。

附子 砂 木香 生姜上用大附子五十个,各重半两者,去皮脐,以尖刀子剜去心子,约容 砂半钱实之,却以附子末和面作饼子,裹附子,用文武火煨令黄,用木香如附子之半,同为细末,以水为丸,如鸡头大,复以生姜一块,劈作两片,以药在内湿纸裹,令煨候姜熟,白汤嚼下,空心服。(《和剂》)附饼子,治翻胃吐食,十膈五噎,呕逆不止,心腹疼痛,粥药不下。

附子(一枚重七钱者,剜脐作一窍,入研细 砂一分在内填满,将附子碎末塞口,用生面作饼裹之,如有剩者附子末,更以一饼裹之,慢火煨令面焦黄为度,去面不用,只用 砂附子为末。) 木香(三钱) 丁香(三钱二味同为末)上件一处拌匀,面糊为丸,每一两作二十丸,捏作饼子,每服一饼,用生姜一块,如大拇指大,切作两破,置药在内,湿纸裹煨,令香熟,和姜细嚼,米饭送下,不拘时候。(《杨氏》)沉香温脾汤,治脾胃虚冷,心腹疼痛,呕吐恶心,腹胁胀满,不思饮食,四肢倦怠,或泄泻吐利。

沉香 木香 丁香 附子(炮去皮脐) 官桂 人参 缩砂 川姜(炮) 白豆蔻 甘草(炙) 白术(各等分)上十一味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五片,枣一个。

煎至七分,去滓热服,空心食前。作粗末亦可。(《宝鉴》)温中降气丸,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满闷,腹胁刺痛,呕吐痰水,噫醋吞酸,饮食迟化。常服消痞快气,进美饮食。

京三棱(煨) 蓬莪术 青皮(去白) 陈皮(去瓤) 干姜(炮) 良姜(锉) 吴茱萸(汤洗) 木香(以上各一两)上为细末,水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食后生姜汤送下。(《御药院方》)荡积泻热诸方 深师疗宿寒,脾胃中冷,心腹胀满,食不消化,温脾丸方。

大黄(二两) 麦曲(熬) 干姜(各三两) 浓朴(炙) 附子(炮) 当归 甘草(炙) 桂心 人参枳实(炙各一两)上十味捣下筛,蜜和服如梧子十五丸,日三,增至二十丸亦得,食已服之。(《外台》)《范汪方》治久寒,不欲饮食数十岁方。

茱萸(八合) 生姜(一斤切) 硝石(一升)凡三物,清酒一斗,水一斗,煮令得四升,绞去滓,温饮二升,病即下去,勿复服也。(《医心》)开胃进食,丁香汤。

藿香(半两) 巴豆(二十粒去壳取肉) 丁香(四十九粒) 粟米(一合)上先将粟米、巴豆肉同炒,令赤色,去巴豆不用,只使粟米与丁香、藿香,同研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

(《本事续集》)消食快气,尊贵食药。

陈米(半升年深者为妙) 大麦 (一两) 陈皮(半两去瓤) 青皮(半两去瓤) 缩砂仁(一两) 丁香皮(半两) 甘草(一两炙) 香附子(二两去黑皮生者) 巴豆(三七粒和陈米炒七分熟不可焦取出去巴豆不用)上八味为细末,水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熟水吞下,嚼碎亦得,小儿量力加减,空心淡姜汤下。(《选奇后集》)三黄枳术丸,治伤肉食湿面辛辣浓味之物,填塞闷乱不快。

黄芩(二两) 黄连(酒洗) 大黄(湿纸裹煨) 神曲(炒) 橘皮 白术(以上各一两) 枳实(麸炒五钱)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一倍,每服五十丸,白汤送下,量所伤服之。(《辨惑论》)治脾气实,其人口中淡,甘卧愦愦,痛无常处,及呕吐反胃方。

大黄(六两)上一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分再服。又主食即吐,并大便不通者,加甘草二两,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千金翼》)治脾脏热,唇焦口气,引饮不止,红芍药散方。

红芍药(一两) 川大黄(半两) 甘草(半两) 地黄(一两干者)上件药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温服食后临卧。(《简要济众》)润补诸方 清膈散,治脾家疸热,令人口甘。

麦门冬(去心) 沙参 人参(去芦) 金钗 石斛(各一两去根) 草龙胆 柴胡(去梗) 陈皮(去白)黄连(去须) 木通(各半两)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日进二服。(《魏氏》)戊申有一贫士,七月中病脾胃虚弱,气促憔悴,因与人参芍药汤。

麦门冬(二分) 当归身 人参(以上各三分) 炙甘草 白芍药 黄 (以上各一钱) 五味子(五个)上件 咀,分作二服,每服用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脾胃论》)调摄法 调理之法,以和为贵。和之法不一,在饮食宜频而少,使饥饱不失时。脾主信,以准节为功。

脾喜温而恶寒,禁用生冷之物。脾喜通而恶滞,宜用虚糁易消之物,凡坚硬难化者忌之。脾喜燥而恶湿,凡油腻、茶汤、冰水,不可多用。脾喜香而恶臭,不妨兼食炒炙 辛香以开胃。人之脾胃有浓薄,有虚实,有寒热,生成性体不同。若欲治病,必先审明胃气如何。脾胃若健,不惟病易愈,即所服之药亦易见功也。(《证治百问》)病久人虚,饮食无味,倘其所欲,勿过拘忌,但量与之,以助脾胃,药乃作效。亦尝有脾虚气滞,食之不能,不可强与,恐病转增。(《医读》)

伤食

前门及以下八门,皆须互意参看,读者请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