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中医经验集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臁疮(1)

臁疮是发于小腿下部内外侧的慢性溃疡,又称“裙边疮”、“裤口毒”、“老烂脚”等,相当于西医下肢慢性溃疡。本病好发于长期站立工作,并伴有下肢静脉曲张者。多见于成年男性。病变主要发生在胫前和踝部。特点是溃疡经久难以收口,或收口后每因轻微损伤而复发。

【中医经验集成】

(一)辨证论治

湿热下注

(1)主症 疮色灰暗,脓水浸淫,臭秽,四周漫肿灼热,痛痒时作,甚者恶寒发热。舌苔黄腻,脉濡数。

(2)处方 苍术、黄柏、牛膝、萆薢、当归、赤芍、丹皮、防己各10g,茯苓、薏苡仁、金银花、紫花地丁各15g,甘草5g。

(3)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脾虚湿盛

(1)主症 病程日久,疮面色暗,黄水浸淫,或有湿疹,患肢浮肿,纳呆腹胀,便溏,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沉无力。

(2)处方 薏苡仁、莲子肉、党参、白术、黄芪各15g,茯苓、怀山药、桃仁各10g,扁豆8g,砂仁、甘草各5g。

(3)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气虚血瘀

(1)主症 溃烂经年,疮面肉色苍白板滞,疮沿高起如缸口,四周肤色黯黑,小腿静脉曲张。舌质淡紫,苔白腻,脉细涩。

(2)处方 黄芪、党参各30g,熟地、麦冬、茯苓、白芍、川芎、桂枝各10g,当归、赤芍各15g,甘草6g。

(3)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肝肾阴虚

(1)主症 溃烂经年,疮面潮红灼热痒痛,或有渗血,咽干少津,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

(2)处方 熟地、怀山药、鸡血藤各30g,茯苓、泽泻、山茱萸、丹皮各10g,丹参、桃仁、当归各15g,肉桂、甘草各6g。

(3)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二)名医经验

郑泽棠诊治经验

(1)以外治为主 中医外治疗法是治疗慢性下肢溃疡的主要手段之一。如《周礼·天官篇》载:“疡医下士八人,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刮杀之齐。”即运用祝药(外敷药)、刮杀之剂(拔除脓血的销蚀腐肉的药剂)外治溃疡。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广泛应用止血、止痛、祛腐、生肌等外用药,治疗慢性下肢溃疡。唐代孙思邀在《备急千金方》中提出:“夫痈坏后,有恶肉者,宜猪蹄汤洗去秽,次敷蚀肉膏散,恶肉尽后,敷生肌散,及摩四边令好肉速生”的药物清创(祛腐)和生肌的方法。陈实功《外科正宗》则详述升丹制剂的炼制,将红丹、三仙丹用于溃疡创面以提脓祛腐。

(2)从病因病机确立治则 郑教授认为,慢性溃疡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与脏腑、气血盛衰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多为疮疡、糖尿病、下肢静脉曲张、外伤、毒蛇咬伤所并发。治疗时必须根据局部和全身症状进行辨治,内外结合,并根据正邪相争的转化,调整治则治法,灵活加减运用方药。同时结合外治活血祛瘀、提脓祛腐、腐蚀平胬、生肌收口、手术等措施,达到加速愈合,缩短疗程的目的。

(3)局部与全身辨证相结合 ①气滞血瘀型:溃疡周围皮肤色素沉着,呈暗紫色而边界欠清,疮面暗红,流出少量血性液体或脓液,疮缘暗褐,新肉生长缓慢,局部刺痛,伴胸胁脘腹胀闷不适,舌紫红有瘀点,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涩。治宜活血祛瘀通络,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②热毒蕴结型:溃疡周围肿胀明显,边界清楚,颜色紫红,脓腐较多,脓液黄黏稠,局部灼热疼痛,伴发热头痛,口渴纳呆,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干,脉弦数有力。治宜清热解毒,方用黄连解毒汤加金银花、蒲公英、皂角刺、牡丹皮,大便秘结加大黄、虎杖,尿赤加车前草、薏苡仁。③湿热下注型:局部肿胀,肤红高突,或周围伴有湿疹,痒麻灼痛,疮面颜色暗红,脓水浸淫,气味臭秽难闻,伴恶寒发热,朝轻暮重,胸闷呕恶,舌红,苔黄腻或白腻,脉濡数。治宜清热利湿和营,方用萆薢渗湿汤加减。④脾虚湿困型:病程迁延日久,患肢浮肿,疮面颜色暗淡,脓水清稀淋漓,肉芽淡白水肿,伴胃纳减少,腹部胀闷,大便溏薄,四肢乏力,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治宜健脾利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⑤气血两虚型:溃疡日久不敛,肿势平塌,疮面苍白,腐肉难脱,新肉不生,脓水清稀,伴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唇色苍白,呼吸气短,声音低微,心悸不寐,头晕眼花,饮食不振,四肢不温,自汗,舌淡,苔少,脉细无力。治宜补益气血,托毒生肌,方用托里消毒散加减。

(4)先宜提脓祛腐,继则生肌收口 ①提脓祛腐:溃疡脓腐未尽之际,选用含升丹浓度较低的九一丹、八二丹等;疮面浅者一般直接撒掺,掺药宜均匀、宜少,外用金黄膏纱布盖贴、包扎;疮面深者可将药粉黏附在药捻上插入疮口中,亦外用金黄膏纱布敷贴、包扎。胬肉脓液多时,除传统方法用白降丹等腐蚀平胬外,亦可用矾冰液湿敷。也可应用现代外科手术方法进行清创,外用生肌膏、纱布包扎。②生肌收口:用于溃疡疮口腐肉已脱,脓水将尽之时,常用生肌散、生肌膏等;或可在疮面肉芽组织改善前提下,进行疮面植皮,力争短期内使疮面愈合。注意固定和减少局部活动,以减轻疼痛,宜抬高患肢,固定于功能位置。此外,在溃疡治疗中,还要重视患者的精神调摄,饮食宜忌,日常起居,加强医患配合,争取早日痊愈。

陈淑长诊治经验

(1)臁疮内治,首辨虚实 ①湿热下注型:患肢红肿,破溃渗水,腐溃脓血俱下,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数。治以清热利湿,活血解毒。药用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丹皮、赤芍、荆芥、防风、连翘、忍冬藤、蒲公英等。②脉络湿瘀型:下肢肿胀,浅静脉迂曲扩张,可有结节、条索,足靴区出现色素沉着,疮面肉芽紫暗,周边皮肤紫黑发硬,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下络脉迂曲紫暗,苔白或白腻,脉沉涩。治以活血祛瘀,利湿生肌。药用当归、丹参、地龙、川牛膝、赤小豆、炮山甲、赤芍等。③气血虚弱型:小腿漫肿,朝轻暮重,局部肉芽水肿,渗液,体倦食少,舌质淡,苔白,脉沉弱。治以健脾益气,活血生肌。药用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甘草、山药、扁豆、地龙、生黄芪等。若疮面色淡,光亮如镜,头晕心悸,舌质嫩淡,脉细弱,为气血两虚,常以八珍汤、六味地黄汤并用大剂量黄芪治疗。

大多数学者临床研究遵循传统的理论,即小腿慢性溃疡多由于湿热下迫,瘀血凝滞所致。陈老则认为臁疮一病,往往是“湿、瘀、虚”并见,且贯穿于疾病全过程。但临床治疗当权衡三者关系,要有侧重,临证治疗当首辨虚实。临床活用“去腐生肌”、“祛瘀生肌”、“补虚生肌”之法。临床虽可分为3型,但不能拘泥于此,要灵活运用。

(2)擅用黄芪 《珍珠囊》载:“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祛肌热,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五也”。陈老应用黄芪多生用,且剂量至少在60g以上,常用于各期臁疮的治疗,多取其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之效,亦能顾护脾肺,标本兼治。

(3)注重局部辨证 陈老尤重局部辨证,并指导临床用药。其局部辨证治疗要点为疮面色暗,或上附脓苔,脓水浸淫,秽臭难闻,四周漫肿灼热,或伴湿疹,痛痒时作,属湿毒热邪流阻经脉,治疗多重用连翘、忍冬藤、荆芥、防风、蒲公英等药。若患肢青筋怒张明显,疮面肉芽紫暗,边周皮肤紫黑发硬,则属血瘀脉络,失于调节,治疗多重用活血化瘀之品,如赤芍、当归、牛膝、地龙、益母草等。若病程日久,疮面色暗,局部肉芽水肿,黄水浸淫,无明显臭味,则属脾虚挟湿,湿流于下,重用健脾祛湿活血之品,如薏苡仁、赤小豆、扁豆、冬瓜皮、茯苓、白术等。若溃烂经年,腐肉已脱,起白色厚边,疮面肉色苍白、色淡,光亮如镜面,则属气血俱虚、疮面失养,治疗多结合全身辨证,以八珍汤或配合六味地黄丸收功。

(4)治疗臁疮,尤重外治 陈老认为外治作用更直接,用之得当,往往事半而功倍。如对于湿毒较重,脓腐较多的创面,常用宁舒洗剂外洗或湿敷。对渗出较多的疮面,习惯应用青黛散外敷,对减少渗出、祛除脓腐有较好疗效。对于脓腐已消的创面,常以溃疡油、生肌玉红膏等药物治疗。同时认为,改善静脉回流对促进疮面愈合有重要意义,主张配合应用气压式循环驱动治疗,以促进静脉回流,降低静脉压。

唐汉钧诊治经验

(1)急性期湿热蕴阻为标,脾虚失运为本 唐教授认为,臁疮感染急性期多因劳力过度,伤及中气,或久经站立,过负重物,使脾气受损,失其健运,造成湿邪留滞。湿邪重着黏腻,易袭阴位,且湿久化热,湿热下注则小腿皮肉溃烂而成溃疡。湿热蕴阻为其标,脾虚失运为其本。临证可见皮肤有凹陷性浮肿,溃疡面覆盖黄色分泌物,肉芽紫暗,周围皮肤暗红肿胀。触之稍痛,全身不适,舌胖,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化湿热,健脾燥湿为主,兼以活血通络。方以萆薢渗湿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2)慢性期经脉瘀滞为标,脾肾亏虚为本 溃疡慢性期,多见于老年患者,此类患者多已有数十年的下肢静脉曲张病史,久之则因静脉压增高,回流受阻,血管内血栓形成,造成下肢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局部组织缺氧,营养不良,代谢产物堆积,导致小腿溃疡反复发作。临证可见患肢浮肿,创面不鲜,呈污灰色,肢凉,多伴纳谷不香,或腰膝酸软。舌质淡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宜活血通络,温化寒湿为主,兼补脾肾。方以补阳还五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

(3)内外合治,多途径给药 唐教授认为,“外科之法,最重外治”。外治精当与否,常可决定病势之进退与转归,临证必须加强内外治协同。感染急性期局部外用提脓祛腐药、药线引流、中药湿敷等控制疮面感染。提脓祛腐药要根据脓液性质、色泽、气味,结合脓液细菌培养结果选用。脓色黄白稠厚,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细菌感染,可外用九一丹、八二丹;脓色绿黑、稀薄如水,或有气泡,或腥秽恶臭,多为绿脓杆菌、大肠埃希氏菌等革兰氏阴性细菌,或厌氧菌、真菌生长,抗生素常不敏感,可外用七三丹、五五丹,或一枝黄花、葎草、马齿苋、黄连、重楼等煎汤,待温浸洗湿敷患处。俟脓腐尽,予复黄生肌愈疮油剂、生肌散、白玉膏等祛瘀补虚生肌,促进疮面愈合。无论早、中、后期均须加用缠敷疗法,促使瘀滞在曲张浅表静脉中的血液自深静脉回流,从而改善患处血运和血氧供应,加速创口愈合。

胡承晓诊治经验

(1)湿热蕴毒期以清热解毒为法则 此期多为本病的早期或急性期,患者多因湿热下注,脉络不通,气血瘀滞,又因外伤皮肤破损而成。本期症见患肢增粗,小脚下部肤色呈褐色或黑褐色,溃疡四周有灼热感。有的边缘外翻,颜色紫暗,脓痂样物质紧紧罩在基底部,不易脱落,脓水臭味异常,呈绿色或蛋黄色,质稀薄,量多,常常浸透敷料,也有的溃破后又结上了“假痂”色黑高凸,四周红热,痂下脓水污秽。口干而渴,舌红,苔黄或腻,脉多滑数。实验室检查示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多增高,脓液培养多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为主。胡老师认为,本病多因气血瘀滞结合湿热之邪所致,因正气渐虚,正不胜邪,便易酝酿此病。临床所见,下肢慢性溃疡患者大多有下肢静脉曲张、丹毒发作等,湿热之邪均易侵袭。故治疗当以清热以祛邪,利湿以解滞,辅以祛瘀生新。药用清热利湿合剂:萆薢、薏苡仁、黄柏、茯苓、丹皮、牛膝、泽泻、木通、金银花、钩藤、白花蛇舌草、大青叶、板蓝根。如湿重加车前子、苍术。同时联合选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创面处理应先揭去假痂,放出脓水,创面撒生肌散,红肿外敷金黄膏。如果创面继续扩大,脓水臭秽,可用抗生素外敷,如庆大霉素纱条,也可根据细菌培养的结果及药敏情况选用适当的抗生素外用。

(2)瘀滞期以活血化瘀为法则 此期患者多为非急性期患者。创面肉芽不鲜,脓水不多,周围皮肤色暗,边缘整齐,基底部是较硬的瘢痕,覆有一层脓膜,臭秽之气渐消。舌苔薄白或薄腻。白细胞计数大致正常。胡老师认为,此时湿热之邪十去七八,正气尚存,以气血瘀阻为主。治以活血化瘀通络为主,辅以清热利湿之法。药用清热活血合剂:牛膝、丹参、桃仁、红花、川芎、炮山甲、僵蚕、薏苡仁、茯苓、金银花、钩藤、黄柏、白花蛇舌草。若创面周围皮肤瘙痒较甚可加荆芥、防风等祛风止痒之品。若久病气血不足,伤口腐肉难脱,则加以扶正祛邪。创面外敷丹参注射液纱条或654-2注射液,再盖以生肌橡皮膏。若创面有较厚的脓膜,腐肉难以脱落者,可外敷糜蛋白酶和庆大霉素混合液纱条。如创面较大,难以愈合,则在肉芽新鲜时予以点状植皮,外敷生肌橡皮膏。患肢可使用弹力绷带,或弹性套腿,使用方法是每日早晨起床前,抬高患肢,排空浅静脉瘀血后套好,晚上睡前可摘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