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模式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基本对象阐述

由于当前学术界对个别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课题组为了课题需要只将相关的内容予以摘引和评价,而不对其他方面作深入论述,故针对这一重要部分作“阐述”而不是“界定”。

(一)城镇化含义的阐述

当前,指称我国农村向城镇化发展的术语有“城镇化”和“城市化”两种,其对应的英文词汇为“Urbanization”。由于西方“Urbanization”较为成熟,依据国内的称谓与引进时翻译习惯,研究过程因为不同的翻译形成了“城市化”与“城镇化”两种形态。但就我国当前的政策实践而言,普遍选择使用“城镇化”这一称呼。

本研究所指的“城镇化进程”更多地指向“农村城镇化”。对于农村城镇化这一表述,有农村区域的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农村生活方式的城镇化等。农村区域城镇化,即伴随着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人口相对集中、经济发展较好和非农产业占据次要地位的地区逐渐由农村定位向城镇定位转变的过程。

城镇化就是将农村社会的发展推进到现代城市发展的轨道上,使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城市性的大变革,从而使全社会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共同享受社会发展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朱林兴.论中国农村城市化[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城镇化的具体表现:一是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城镇人口增加;二是城市数目增加,非农人口密集地域转化为城市;三是农村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逐步实现城市化与现代化。

根据我国《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镇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镇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以及城镇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城镇化发展的实质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现象。具体而言,这一过程可以从如下几个层面予以体现:第一,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过程;第二,城镇化是第二、三产业向城镇化发展的过程;第三,城镇化是地域性质和景观转化的过程;第四,城镇化是包括城市文明、城市意识在内的城市生活方式扩散和传播的过程中国城镇化与村镇建设科技发展战略编委会.中国城镇化与村镇建设科技发展战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城镇化是一个发展演进的历时过程。但是基于本研究的预期设计,课题组将城镇化看成是新世纪以来的农村城镇化进程,尤其是当前农村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问题。在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大力推进城镇化的当下,城镇化对我国社会结构转换而言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形成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以小城镇为重点的城镇化战略,大力发展小城镇,无异于在城乡之间增加了一个中间层次,有利于二者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流和经济技术协作,有助于城乡互补机制的确立和城乡统筹体制的形成,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文明辐射农村,使城市文明和农村文明呈现一体化的趋势。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民进城定居的门槛会逐渐降低,城乡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将逐渐统一。这样,就会出现城乡交流日益频繁、城乡经济日益融合、城乡社会日益渗透的趋势,使得城乡一体化不仅仅是一种可能,而且逐渐变为现实李培芬.后危机时代我国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意义[J].黑龙江金融,2010, 9: 57-59.

(二)农村含义的阐述

农村张文静,田雨普.农村体育研究中“农村”含义的辨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5, 10: 46-47.,顾名思义,是农民的聚居地。农民是指以农、牧、渔业维生的民众。村,是典型的农民聚居地,是绝大多数农民的生存地。关于农村的认识大多是从城乡划分的角度来进行认识的,对农村观念进行梳理后发现,主要有如下几种主要的观点。

1.城市以外的地区为农村

长期以来,农村作为城镇以外的区域存在。1955年,《国务院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列举了城乡划分的标准。

符合以下标准的为城镇国务院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1955.

甲、设置市人民委员会的地区和县(旗)以上人民委员会所在地(游牧区行政领导机关流动的除外)。

乙、常住人口在两千人以上,居民50%以上是非农业人口的居民区。

工矿企业、铁路站、工商中心、交通要口、中等以上学校、科学研究机关的所在地和职工住宅区等,常住人口虽然不足两千,但是在一千以上,而且非农业人口超过75%的地区,列为城镇型居民区。具有疗养条件,而且每年来疗养或休息的人数超过当地常住人口50%的疗养区,也可以列为城镇型居民区。

上列城镇和城镇型居民区以外的地区列为乡村。

2.农村只是村,而不含镇

镇不应是农村的基本组成部分,而只有村,才是农村的根本代表。国家统计局1999年发布了《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明确了城乡含义,这里的农村指除集镇以外的地区,泛指村,见表1-1所示。

表1-1 国家统计局1999发布《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

3.农村包括乡和村

这种观点认为,村和乡都属于农村范围,农村与乡村是同一概念。学者张国指出:“市镇总人口所居住的地区称为市镇地区,与城镇、城市通用;乡村总人口所居住的地区称为乡村地区,与农村通用,即除城镇以外的地区为农村地区”。这种观点在《中国统计年鉴2003》亦有所体现,在其关于城乡居民家庭收入及恩格尔系数的统计中,就是以城市和农村代替城乡。

4.农村包括镇、乡和村

这种观点认为,农村除了包括乡和村以外,还包含镇。镇是村的衍生体和排头兵,其多数居民仍以从事农业或与农业密切相关的行业,它的发展水平尽管略优于村庄,但与城市还有本质上的差别,无论从地域隶属,还是从社会分层上界定,镇都应划归农村系列。

综合而言,农村不仅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且又是一个经济概念,还是一个社区概念,具有生活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

农村的范围,从空间上来说,包括了城市以外的一切地域;从人口方面来说,相当于统计年鉴中的乡村人口,农户作为农村最基本的经济单位具有生产与消费的双重特性。从“社会”这一概念来看,它代表着一定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成员间在这一社会秩序和关系中彼此建立联系,以解决由于居住在一个可界定的疆域内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的带有共同性的问题,满足共同的需要。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认为农村是指县城(包括县级政府驻地所在镇)以下的广大地区(乡村、集镇),对应的政府层级为县、乡两级。通常所说的农村政府是指县(市、旗)、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

(三)公共体育服务含义的阐述

借鉴当前学者对公共体育服务刘艳丽,苗大培.社会资本与社区体育公共服务[J] 体育学刊,2005(12)3: 126-128.闵健,李万来,刘青.公共体育管理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162.肖琳鹏,李宗浩,杨晓晨.公共体育服务概念及其理论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 2 :97-101.的界定,在对公共服务理念与体育初步梳理的基础上,厘清“公共”概念,然后和“体育服务”概念进行“嫁接”而形成公共体育服务。公共体育服务是指为满足民众的公共需求而提供的各种产品和行为的总称。

按照经济学中关于公共产品的经典理论,体育服务产品中有部分是私人产品,部分是公共产品,相当部分是准公共产品杨年松.论体育服务产品的性质、特征和类型[J].福建体育科技,2002(21)5: 1-4.。按照公共体育服务的表现形式,公共体育产品分为“基础性的公共体育服务”、“制度性的公共体育服务”、“信息性的社会公共体育服务”和“政策性的公共体育服务”四种类型肖琳鹏,李宗浩,杨晓晨.公共体育服务概念及其理论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 2 :97-101.。虽然这种分类是否合适尚有待商榷,但是可以为我国提供分析公共体育服务的框架。

可以将公共体育服务从体育资源的角度划分为:公共体育人力资源服务;公共体育物力资源服务;公共科技资源服务;公共信息资源服务等。按照传统的体育三分结构,公共体育服务可以划分为:公共竞技体育服务;公共社会体育服务;公共学校体育服务。当然还可以从人群和地域划分,这里我们不再赘述。可以说,公共产品和公共需求(表1-2)是认识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理论基础,从公共产品的视角出发,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的都应该属于公共体育服务范畴郇昌店,张琮.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概念的辨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 28(3) : 305-308.

表1-2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外延的不同分野

语词的选择与使用既是两种观点的交融,也是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在体育研究领域的应用与规范。如前文所述,公共体育服务是由“公共”、“体育”、“服务”三个词汇组成的偏正短语。公共体育服务与体育公共服务使用的分歧,从根本意义上而言,就是现代汉语多重定语的排序问题。现代汉语中,对于多重定语的排序是这样约定的:领属关系(谁的)>时间、处所 (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代词、量词(多少) >动词性或主谓短语(怎么样的) >形容词(什么样的) >属性、质料、范围的动词、名词(什么)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 90.。很显然,“公共”是形容词,表明了公共体育服务的公共性。“公共”含义前文已经表述,此处不再赘述。“体育”是名词,表明了公共体育服务的质料。“服务”是名词中心语。因此,“公共体育服务”的表述形式符合语言学中关于多项定语的排序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