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模式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绪论

学界对公共体育服务的研究大致肇始于2004年前国家总理温家宝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之后郇昌店,张琮.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概念的辨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 28(3) : 305-308.。在这次讲话中,温总理鲜明地指出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这番关于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言论,直接开启了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热潮,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研究确立了坚实的政策合法性基础。

虽然我国体育行政部门将公共体育服务明确作为部门执政理念的时间并不长,但就政府体育工作关涉公共体育服务的实践而言,其早就存在,只是以不同的形态存在而已。公共体育服务问题是伴随着我国体育行政部门理念转变,迎合政府治理框架的转换而出现的要素问题。纵观这一问题从内隐到外显的过程,发现其与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具有密切联系郇昌店,肖林鹏,李宗浩,等.我国体育行政部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与制度框架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 25(9) : 5-8.。《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体育行政部门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贯彻国家方针、政策,研究制定体育行业政策和发展规划,依法加强行业管理和提供服务上来。”作为政府职能之一的公共体育服务已经被看成当前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体育服务民生、满足民众体育需求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与完善公共体育服务研究与实践业已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尤其是2008年,我国奥运健儿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金牌数量第一的殊荣,时任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同志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体育事业发展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体育需求,加强城乡体育健身场地和设施建设,健全群众体育组织,完善全民健身体系,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体育公共服务,让人民分享体育发展成果、享受体育带来的健康和快乐,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上述种种政策言论,体现了国家执政当局对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的基本判断,表明了公共体育服务在服务体育强国建设和推进民生中的积极作用。

具体到我国体育行政部门而言,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视与推动更为具体和直接。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指出:“体育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为群众提供良好的体育公共服务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政府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职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既是由体育事业的公益性质决定的,也是由政府的职责和任务决定的。”由此可见,执政当局不断出现的对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的表态,体现了国家体育行政系统对公共体育服务职责的认同和深入。

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公共体育服务也得到了各界认同。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业已成为重要工作之一,尤其在国家城镇化战略与新农村建设的双重推动下,农村公共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部分地方政府亦积极开展了公共体育服务的相关实践。

现今,在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日渐推进的进程中,以农村城镇化作为宏大背景,基于区域体育资源与制度的约束框架,梳理既往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实践,阐明现阶段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意见,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公共体育服务是为满足公共体育需求而提供的各种服务和行为的总称,作为我国当前体育服务民生的具体体现,已纳入国家政策框架并予以实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不仅符合我国当前农村城镇化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需求,而且对满足民众的体育健身需求,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引擎出现:城镇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从中国社会发展史考察,城镇化的历史较为久远。但本研究主要基于对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研究,所以对城镇化的描述也以“新中国成立”作为起点。我国著名城市研究专家钱振明、吴祖麒将农村城镇化政策的历史演进分为三个时期:控制城镇化阶段(1949年—1978年)、推动城镇化阶段(1979年—1993年)和引导城镇化阶段(1994年—)钱振明,吴祖麒.中国农村城镇化政策的历史演进[EB\OL]. http : //rurc. suda. edu. cn/ar. aspx? AID=386.。城镇化对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城镇化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与社会发展转型的必要途径,对发展我国县域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城市化作为不可逆转的社会现象,在很多国家与地区均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现今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确立城镇化这一目标指向,对引导我国公共资源配置将发挥显著作用。

其次,城镇化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伴随着城镇化战略的推进,我国经济布局将得到进一步调整,人口流动呈现更加多元化的状况,新型经济成长方式和“农民工”群体的出现,对我国宏观政策的制定具有重大参考作用。城镇化将改变我国农民传统的生活习惯和生态空间,使带有传统文化特征的村落生活向以现代文明为表征的城市生活转变。

最后,城镇化对实现农村社区向城市转变、促进公共事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由于城乡公共服务投入的“二元”体制,导致长时间以来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发展滞后,历史欠账较多。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不仅在土地、人口、工业布局等方面解决了农村公共服务发展的外部资金注入短缺的问题,而且对农村公共服务从“外驱式发展”向“内驱式发展”转变具有重要推动意义。

综合而言,城镇化作为当前我国发展中的重要现象和正在推行的公共政策,不仅关涉到区域发展、社会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也为公共事业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必要的扩展空间。

(二)比翼齐飞:城市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

城镇化改革目的在于实现“以城促乡”“以工补农”的前提下实现城市与农村的共同发展,这种共同发展主要体现在经济层面,因为经济间的城乡联系更为密切。

通过城镇化连接从而推动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之间的双向流动,进而形成了“城镇经济”现象。城镇已经成为农村地区的集聚、集散和流通中心,从而引导农村社会发展,实现从农村向城市转型的发展进程。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列茨教授曾把中国的“城镇化”和美国的“高科技”并列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并认为城镇化是新世纪对中国的第一大挑战转引自:邹德慈.对中国城镇化问题的几点认识[EB\OL]. http : //zhidao. baidu. com/question/29503015. html.。而城镇化这一宏大背景为我国城乡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提供较好的契机,是实现我国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结合点之一。尤其是我国小城镇建设的社会实践观念提出后,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引导和机会,也为我国城镇化理论研究的深入提供了必要的现实依据。其中,小城镇理论也取得了较广泛的社会认同。小城镇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在农业区因人口集聚、产业结构调整等出现的现象http : //baike. baidu. com/view/1357765. htm。小城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具有极大意义,因为乡镇企业、集体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样因为人群集聚,对社会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了区域公共事业的发展。

(三)和谐共处: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

中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极大地限制了农村人口平等地享有国家统一提供公共物品的可能和权利徐勇,项继权.公民国家的建构与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 45(2) : 1-8.。学者提出“如何在有限的政府资源的约束之内进一步强化、优化公共服务职能,跟上社会需求不断提高的步伐”,是今后各级政府都将面对的严峻挑战吴敬琏.2007年改革的重点和难点[J].江南论坛,2007, 4 : 4-5.。当前,鉴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二元”结构,推行城乡统筹与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把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并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同时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全局,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与内在要求。

借助政府资源和政策的机遇,利用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双轮驱动,实现农村地区公共事业的稳步改善与发展,对缓解农村公共服务供需矛盾、推动农村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四)身心竞秀: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价值展示

当前,农村社会阶层分化较为明显,农村居民体育需求已呈现多元化趋势,学者对农村公共服务管理曾经归纳出“碎片化”李笼彦,胡增文.从“碎片化”到“无缝隙”:一种农村公共服务治理范式的转换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14(2) : 217-219.的特点。就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实际状况而言,如何扮演整合公共体育服务的“碎片化”成为服务民生、维护民权和发展民利的重要举措。

1.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民生价值

长期以来,农村体育事业发展较为缓慢,农村体育参与率较低,体育的民生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伴随着一系列农村体育项目的推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雪炭工程”等项目对我国农村地区体育事业的支持作用非常明显,实现了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民生价值。

2.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民权价值

体育属于人的基本权利之一,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对维护农村居民这一特殊群体的体育权利,促进农民体育参与,维护农民身体权益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3.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民利价值

体育投入不仅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构成部分,而且对改善农村居民的体质健康质量、促进其身体与精神多方面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作为一种公共投资手段,对民间资本介入公共事业领域具有引致作用。在当前扩大内需的社会宏大背景下,各种民间资本介入公共体育服务领域,不仅能增加农村地区公共投资的数量,同样也可以为农民居民提供众多参与的机会,实现其经济价值。

综合而言,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发展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不仅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同样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同时,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状况的描述,对改进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学术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