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六、亚述帝国(约公元前750年至公元前612年)
亚述以其独特的方式推动着历史的前进。建立了大规模的军事组织后,亚述帝国开始试图称霸天下,迈出了不同以往的一大步。
亚述在公元前8世纪中期重新启动了向西部扩张的计划。虽然亚述的扩张受到了大马士革与西部各城邦的极力抵抗,但它击败了所有的抵抗者。亚述攻克了大马士革(公元前732年)与这些西部国家并将它们变为自己的属地。曾经毫不起眼的阿舒尔小城如今统治了整个西亚,并在征服的各诸侯国基础上建立了亚述帝国。自从,两河流域进入第二个辉煌时代。
当亚述向西部扩张,到达希伯来人的撒玛利亚城时,亚述军队中的一个将领乘机夺取了王位(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705年)。这位夺取王位的将领自称萨尔贡。巴比伦在2000年前的第一位伟大的统治者就叫萨尔贡,这位国王给自己取名萨尔贡,可见他野心勃勃。他被称为萨尔贡二世,他将亚述帝国推向了顶峰,他的后继者们也都是出色的亚述皇帝(2),显然,他无愧于萨尔贡这个名字。在尼尼微的东北部,萨尔贡二世建立了亚洲最为豪华的王宫,王宫被命名为“都尔沙鲁金”(萨尔贡堡)。这座王宫占地面积一平方英里,其中宫殿面积25英亩,这样豪华宏伟的宫殿,即使是昔日最为强盛时期的巴比伦也无力负担。这座王宫是西亚霸主地位的象征。
辛那克里布(公元前705年至公元前681年)是萨尔贡二世的儿子,他是早期东方一位伟大的政治家。继承王位后,辛那克里布取得的成就比他父亲更加辉煌。公元前700年,底格里斯遭到了辛那克里布军队的洗劫,位于遥远的东部的爱奥尼亚希腊要塞也被他们攻陷,整个小亚细亚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亚述大军的触角还伸向了地中海,他们在地中海以南的地区攻城略地,一路将铁蹄踏向了埃及边界。但是,他的军队在尼罗河三角洲的沼泽地里染上了瘟疫,战斗力大减。辛那克里布因此无力再跨过埃及边境继续征服,但是对于自己的老对手巴比伦,他毫不手软,采取了最为残忍的征服手段。而巴比伦人的奋起抵抗更加激怒了他,让他像一头暴怒的雄狮,咆哮着冲入沙场。无力抵抗的巴比伦城在战火中化为了废墟。辛那克里布还引来运河水冲刷这座古老城市的废墟。
巴比伦就这样灭亡了。亚述人还在不断地侵扰尼罗河流域。在亚述的统治下,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各个城邦国家越来越难以忍受,这一切给埃及创造了可乘之机。埃及人成功鼓动各个附属国进行反抗,亚述意识到了必须制止埃及人的这种行为。公元前674年,辛那克里布的儿子率领军队进攻尼罗河三角洲的东部要塞。一开始,埃及人打败了亚述部队,但很快,辛那克里布的儿子又重整大军,继续进攻尼罗河,虽然在攻入三角洲之前,他就死去了,但是亚述人最终还是征服了埃及。辛那克里布的孙子最终统治了尼罗河下游。
公元前700年,整个肥沃新月成为亚述帝国的领地。亚述人将环沙漠湾地区和北部山区的许多地方都纳入了帝国的版图。又因为西部的埃及也被亚述征服,因此尼罗河下游的河谷地区也成为帝国的属地。但是,遥远的亚述帝国很难对这里进行有效的统治。在萨尔贡二世及其后两代人的努力下,亚述建起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亚述能够统治肥沃新月地区,雄霸天下,成为当时版图最大的帝国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支强大的军队。
帝国建立之后,辛那克里布变得越来越贪婪,扩建阿舒尔和萨尔贡堡的皇宫已经无法满足他了,他在阿舒尔北边的尼尼微大兴土木,将这座城市改造成为日后著名的亚述帝都。后来,在底格里斯河畔,一代代的亚述皇帝修建宫殿与庙塔,在此留下了许多富丽堂皇的宫殿与宏伟壮观的庙塔。辛那克里布在尼尼微的皇宫沿着底格里斯河岸延伸2.5英里远,它有着高大而坚固的宫墙,非常雄伟壮丽。就在这样奢华富贵的宫殿中,这位帝国的霸主压榨着各个属国的人民,统治着整个西亚。
亚述帝国的一切大权都掌握在国王的手中,整个国家的行政管理中心就是国王的办公室。国王建立了一套皇家通信系统,还修筑了最早的公路。保存至今最为古老的公路就是萨尔贡二世修建的,从尼尼微皇城通往萨尔贡堡的一段公路。专职官员把守在这条公路主道的每一个重要关口上,目的是顺利将皇帝物品转运到皇宫。这条公路可以确保皇家与外界往来的泥板信件、产品和货物的传送,是后来邮政系统的最初形式。这种形式在东方延续了好几百年。60个省区官员们的书信和报告都可以顺利到达亚述皇帝的手中。亚述皇帝统治下的各个附属国的国王们与亚述皇帝之间的通信也是通过这种方式传递的。人们发现了辛那克里布在封为王子时写给他的父亲萨尔贡的书信。那时,国家的首要任务是维持一支强大的军队。在那时的帝国中,军队的权威至高无上,整个国家就是一个庞大的军事机器。想象一下美国国防部在华盛顿占据的中心地位,我们就不难理解当时亚述的情况了。国防部的事务占据了政府的主要精力,国家和军队几乎是等同的概念,从古至今都是这样。
图111 萨尔贡二世(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705年)的皇宫与萨尔贡堡一角的复原图

皇宫被城墙分为了墙内和墙外两个部分。这座皇宫建在25英亩大的砖石平台上。为了让国王能够直接坐车从低处的街道到高处的宫中小道上,城墙外面的平台上建了斜道和楼梯。皇宫中有许多露天的庭院,一间间厅堂与房屋就建在庭院的周围。宫殿主要的大门前建有台阶,台阶的下面就是街市。大门上面建有巨塔和拱顶的门廊,颜色鲜艳的琉璃砖装饰着门塔和门廊。一座巨大的人头牛身的雪花石膏雕像就立在大门口。皇宫庭院的后面建有类似巴比伦庙塔的高塔,基督教堂的尖顶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宫殿之外,城墙之内的街道错综复杂,一片片民舍就建在这里,城内一共可居住8万余人。
亚述在与西部赫梯人的频繁往来中引进了铁。于是,亚述军队成为第一支拥有铁质武器的强大军队。人们在萨尔贡皇宫的一个武器库里发现了两百吨铁质武器。毫无疑问,铁质武器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亚述帝国的建立和壮大。
弓箭手是亚述军队的主力,他们在长矛队和盾牌手的严密掩护下几乎所向披靡。著名的尼尼微马队和战车也威力无穷,在对东方的征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亚述人也首次将攻城槌等其他攻城器械运用到了战争中。在这些攻击力强大的设备面前,亚洲的土坯墙不堪一击,它们有的被穿破了,有的被撞倒了。没有城邦能够长时间抵挡住亚述的凶猛攻势,被摧毁是它们最终的下场。
亚述军队拥有铁质武器等杀伤力强大的武器,但更让人害怕的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凶残本性。亚述的铁蹄踏遍了整个西亚,所过之处疮痍满目。西亚人民在尼尼微大军的践踏下民不聊生。他们摧毁了一座又一座城镇,把起义的领袖们活活剥了皮挂在废墟里的木桩上。亚述兵天性凶残嗜血,但凡他们经过的地方必会水深火热,血流成河。他们把杀害的人们的尸体堆在一起,用来展示皇帝的辉煌战绩与权威,同时也震慑其他起义者,警告他们图谋反叛者都会落得这样的下场。他们把一群群的牛羊、驴、马以及驼着金银珠宝的骆驼等从附属国掠夺而来的财富送往尼尼微。被征服者们失去了一切。在俘虏的队伍中,那些战败的国王首领们走在最前面,他们子孙的头颅就挂在他们的脖子上。凭借着强大的武力,亚述人侵略各地,肆意妄为,还抢夺各国皇族和人民的财产。他们的凶残本性在历史上留下了血腥的一页。
亚述将大部分掠夺而来的财富用来供应军队,还有一部分用来发展建筑艺术等更为高级的文明。那些金碧辉煌的宏伟建筑都建立在掠夺而来的财富基础之上,如果没有雄厚的财力物力支撑,它们根本无法建立起来。巴比伦的拱门结构被亚述的建筑师们继承了下来,拱门首次成为一种雄伟壮观又历时长久的建筑风格。亚述皇宫的大门是三重拱门建筑,颜色绚丽的琉璃砖贴嵌装饰着拱门的表面。罗马的凯旋门可能就是在这种门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两座用雪花石刻成的巨大的人头公牛像矗立在拱门两侧。拱门之上是用烧制的砖砌成的城墙。城墙高大雄伟,站在上面的人可以将整个皇城尽收眼底。
图112 亚述士兵正在追击渡河逃跑的敌人

这是亚述艺术家的作品。图片的右边是河流,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旋涡和游鱼。河流中还有顺水漂流的弓弩和装满了箭的箭囊,以及两匹马的尸体,其中一匹四蹄朝上躺在水中。还有两个被射死的士兵也漂在河流中。在亚述士兵的追击下,三个士兵不得不跳水逃命。亚述士兵们持矛挽盾,弓箭手们手拿弓箭,他们完全可以在远处射击,因此不需要什么安全防护。图片的左边是陆地战场,我们可以看到尸体布满了河流的沿岸。上方还有只秃鹫正在啄食战死者的眼睛;中间有一个亚述人正在砍敌兵的手,他旁边的亚述人正踩着战死士兵的头寻找敌人的武器。在遍地的尸体中,那些生长在河岸上的植物还清晰可见。
宫殿的墙面下方镶嵌着几百英尺长的雪花石膏浮雕,与帝国的上一个世纪相比,这些浮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部分浮雕都描绘了皇帝带兵作战与狩猎的场景,人物构图单调且缺乏个性。在亚述浮雕中,人物普遍呈现刚毅和冷酷的特征,表情呆板机械,没有体现出喜悦和悲伤等人类情感。然而,在亚述雕刻工匠的手中,野生动物却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它们的野性与动态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亚述雕刻家刻画的人像反映了亚述人的凶残本性,可惜他们的人物雕像还处于粗制的阶段。亚述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是对动物的表现,他们对动物表情和动态观察入微,表现精湛。早在2000年前的萨尔贡一世时期,巴比伦就已经创造出了精美的雄狮和野牛等石刻图章,这给亚述艺术家们提供了吸收的素材。
图113 亚述帝国的士兵(阿舒尔巴尼帕浮雕)

正是这些凶猛强健的弓箭手和长矛手们创造了亚述帝国长达一个半世纪的亚洲霸主地位。
1924年,在柏林博物馆中发现了一首配有音乐符号的诗,这套音符至今还没有被人们破解,但是人们推测,它是用来配器的乐谱。在这种古老的乐谱中,每五个音符为一个音阶,每四个音阶为一行。这种乐谱在当时可能是配合竖琴弹奏的,竖琴有22根弦,音色优美而清透。后来,竖琴在地中海地区,尤其是在埃及普及开来,而这种乐谱可能是亚述人从巴比伦人那儿引进来的。
在很大程度上,亚述的手工业和艺术都借鉴了其他国家的文明成果。亚述从埃及学来了琉璃制作工艺和所有的装饰艺术。腓尼基工匠们制作的乌檀象牙家具也体现了埃及元素,尼尼微的腓尼基工匠们还制作了精美的青铜浅盘。辛那克里布宫殿的正门也是仿照赫梯宫殿建造的。实际上,亚述的祖先们早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仿照西部赫梯人的设计来制造正门。我们很容易发现,亚述皇帝们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利用一切外国资源,借鉴一切外国成就来促进本国发展。
在尼尼微,河流沿岸分布着许多美丽的花园。在辛那克里布的花园中,有许多来自帝国各地的珍奇植物,其中还有一种从印度引进的棉花树。辛那克里布曾经提到这种树时说:“这种树能长出棉毛,把棉毛摘下来再进行加工就可以用来做衣服。”我们可以发现,在古代的亚述第一次出现了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原料——棉花。
图114 濒临死亡的母狮

利剑射穿了母狮的后半身,亚述雕刻家通过刻画动物临死时的痛苦表情充分展现了他们的艺术才能。
图115 在亚述皇宫里发现的埃及象牙双翼斯芬克斯碎片

这是由腓尼基工匠打造并献给国王的象牙雕饰,它主要用来镶嵌在贵重的家具上面。这些工具借鉴了埃及的造型艺术,并将其与亚述艺术相融合。埃及艺术中最早出现带翼的走兽,后来,这种造型经由叙利亚的腓尼基人和赫梯人传入了亚述,并在亚述发展成为巨大的带翼牛像。矗立在王宫大门两侧的雕塑就是这种牛像。
随着亚述人逐渐开始培养一些高级的生活情趣,文学开始发展起来。亚述最后一位厉害的皇帝是辛那克里布的孙子阿舒尔巴尼帕,他从他父亲那里学会了骑马射箭,还有写泥板字和其他许多知识。阿舒尔巴尼帕对此非常自豪。人们在尼尼微的阿舒尔巴尼帕图书馆的废墟里发现了2.2万件泥板文书,这些文件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现在收藏于大英博物馆中。在皇帝的旨意下,阿舒尔巴尼帕图书馆系统地收藏了历代宗教、科学和文学等领域的著作(图116)。阿舒尔巴尼帕图书馆堪称是亚洲最为古老的图书馆。亚述人在这些领域远远地超过了巴比伦人,因此,亚述文明并不仅仅是巴比伦文明的翻版。
图116 在尼尼微阿舒尔巴尼帕图书馆废墟中发现的记载着古巴比伦洪水故事的残片

这是一块大型的亚述楔形文字泥板上的一小块,一系列泥板就组成了一部书。英雄乌特·纳庇斯梯姆是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在洪水到来之前,他建造了一艘大船,于是当其他人全部在洪水中死去时,他成为唯一的幸存者。与现代图书馆中的藏书标签类似,阿舒尔巴尼帕图书馆的泥板藏书中的每一册上都有“书签”。为了防止有人把书从图书馆中带走或者在书上写别人的名字,书签上还写有这样的警告:无论是谁,一旦将书带离图书馆或是在作者名字旁边写上别的名字,他将会激怒阿舒尔和贝利特,并被神处死。同时,他的名字与他的子孙后代都会永远地消失。
在国家的大政方针上,亚述犯下了严重的错误,这与后来的许多统治者一样。亚述不断对外扩张,连绵的战火极大地危害了本土和附属国的人民,无论是工商业者还是劳动者都难逃其害。亚述虽然引进了棉花等纺织材料,但却没有像巴比伦一样建立工商业体系的能力。亚述的农业人口占据了人口的绝大多数,这些农民可能随时被统治者征召入伍或短期从事边防军务。随着帝国的不断扩张,临时征召集合的农民已经无法满足军事需要,于是农民们被迫离开自己的土地,进入常规部队。趁此机会,统治阶级大量购买田地,扩建庄园。据说萨尔贡也曾试图恢复农业生产,也就是说,在那个战火不断的年代,大量田地陷入了荒废的境地。总而言之,随着版图的不断扩张,从前的军队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帝国的需要了。
尼尼微又一次爆发了人民起义,急火攻心的统治者们只能强行向各个附属国征兵,来充实军队。于是,亚述帝国陷入了这样的境地:在军事上,军队中都是外国人;在经济上,手工业萧条,农业凋敝,商业还完全处于阿拉米商人的掌控之中;在语言上,阿拉米语在包括尼尼微在内的各个城市都更为流行。亚述帝国元气大伤,开始走向了衰落。
在内部实力不断衰弱的同时,亚述帝国还面临着日益增加的外部压力。帝国的边疆经常受到来自肥沃新月两翼的阿拉米游牧部落的侵扰。辛那克里布曾在巴比伦的一场战争中俘虏了20万人,其中大部分是阿拉米人。这时,波斯湾的尽头还迎来了另一支沙漠游牧部落,这个部落被称为迦勒底,他们沿着东部的山脚和海岸定居了下来。他们就是迦勒底人,也是闪米特人的一支,与阿卡德人定居阿卡德,亚摩利人定居巴比伦,亚述人定居阿舒尔一样,这支沙漠游牧部落也定居了下来。
此外,以米提亚和波斯诸部落为首的印欧语族部落也从北部山区向亚述逼近。亚述帝国的根基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埃及人也从亚述的控制中解脱出来。但是出于北部野蛮部落危及埃及的担心,埃及法老还派出了一支部队去支援亚述。1923年,人们在大英博物馆中收藏的一块泥板上发现了这样的信息:埃及军队曾在幼发拉底河与亚述军队共同作战。这在当时的局势下确实是出乎人们预料的。当时,迦勒底已经占领了巴比伦,他们又联合了东北山区的米提亚人来攻打尼尼微城。
亚述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内部是统治者的日益堕落与国力的衰微;外部是各个敌国联合起来的不断攻击。最终,在公元前612年,曾经极尽辉煌的亚述皇城被攻克了。通过希伯来先知纳洪的描述,我们可以想象,人民的欢呼声响遏行云,在里海与尼罗河之间回荡。东方各国的人民终于从亚述人的枷锁中解脱出来,亚述人带给他们的苦难终于结束了。亚述完全消亡了,当色诺芬在两个世纪后率领万人部队经过这块曾经无比辉煌的土地时,亚述帝国已经成为一个传说,模糊在历史长河之中了。帝国的首都尼尼微也成了一个巨大的废墟。亚述衰亡后,人们渐渐遗忘了亚述语,取而代之的是阿拉米语。就像当年的阿拉米语成为巴比伦的语言一样,历史总是如此相似。亚述帝国灭亡后,仅仅持续了一个半世纪(公元前750年到公元前612年)的两河文明的第二个辉煌篇章就结束了。
亚述帝国快速而彻底的消亡带有一种戏剧性色彩,虽然它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它带给西亚各国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在亚述帝国成立的前后,这些帝国处于完全不同的两种境地。亚述帝国灭亡后,君主专制统治在地中海东岸的一系列国家建立起来,这些国家还采用了与亚述帝国相似的组织和管理体系。亚述灭亡后60年,波斯帝国创建并迅速发展壮大,亚述帝国的行政体系也被波斯帝国沿用,继续影响着历史的进程。亚述帝国拥有大规模的军事组织,因此称霸世界的思想已经比之前先进很多;而罗马帝国则将这种霸权思想发展到了顶峰。虽然亚述的残暴统治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但是它对人类文明做出的重要贡献并不能因此被抹杀。在亚洲建筑史上,尼尼微城与周围的豪华宫殿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页。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亚洲最早的图书馆也出现在尼尼微,这也是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最后,亚述的重要历史作用还在于它促成了一种国家化的环境,正是这样的环境让希伯来人将他们的神与亚述的战神作对比,并最终把他们自己的神推到了最高的地位。这种神圣观念的形成也对后来的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