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西法尔睁开眼,我又回到了世界史教室里。周围的座位上坐满了同学,而我们的老师,阿万诺维奇先生,在讲桌面前现了形。老阿的角色形象是个心宽体胖、胡子拉碴的大学教授,笑容和蔼可亲。他的镜框由金属丝编成,外套肘部打着补丁。他讲起话来,你总会认为他在引用狄更斯的名言。我喜欢他。他是个好老师。
当然了,我们不知道阿万诺维奇先生到底长什么样、住在哪里、叫什么名字,甚至到底是“他”还是“她”都没法确定。没准她是个矮个子的因纽特人,住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之所以选用这么个外表,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可说不上来为什么,我相信阿万诺维奇先生一直在本色出演。
学校的老师都很棒。跟现实里的同行相比,“绿洲”公立学校的大部分老师似乎更享受他们的工作,大概是因为他们犯不着把一半的时间用在当保姆维持课堂纪律上头。“绿洲”会确保学生在上课时安安静静地待在座位上,老师只用安心授课就行。
另外,在线教学也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绿洲”是个虚拟世界,教师足不出户就可以带学生们游历各地。
拿那天上午的世界史课举例,阿万诺维奇先生为我们加载了一个独立的虚拟实境,重现了1922年考古学家在埃及发现图坦卡门法老陵墓时的场景(稍晚些时候,我们又回到了公元前1334年,目睹了图坦卡门王朝最辉煌时的盛景)。
第二节是生物课,我们在人类的心脏里旅行,从内部观察着它的跳动,就像老电影《神奇旅程》29里演的那样。

注29.《神奇旅程》:1966年的科幻电影。导演理查德·弗莱彻。讲述了五个医生被微缩,进入病人血管进行手术的故事。
到了艺术课时,我们戴上傻气十足的贝雷帽,去了卢浮宫参观。
天文课上,我们又登上了木星的每一颗卫星。我站在木卫一遍布火山的地表,听老师介绍它们的形成过程。就在讲课的时候,木星从她背后缓缓升起,遮住了半边天空,而大红斑就在她的左肩处缓缓旋转。随后,老师打了个响指,我们便跳到了欧罗巴,开始讨论厚厚的冰层之下有没有可能存在生命。
我在学校一处开阔的绿地上吃了午餐。大嚼蛋白质棒的时候望着虚拟的风景,总归比摘下眼镜看着狭窄的车厢好。我是高年级学生,有权限在闲暇时去其他星球。可是,你懂的,我没那个钱。
你不用掏一个子儿就能登录“绿洲”,但旅行去其他星球是另一码事。传送到别的地方再返回卢德斯的开销我可承担不起。所以每天最后的下课铃声响起后,学生们要么现实里有事,直接登出消失,要么纷纷离开去了别的星球。有不少学生甚至还有自己的星际载具。卢德斯各个学校的停机坪上总是停满飞碟、钛战机、旧式NASA太空梭、《太空堡垒卡拉狄加》里的毒蛇战斗机,还有其他科幻作品里的各色太空船。每天下午,我都会站在学校前的草坪上,满怀妒忌地看着它们塞满天空,不断离开去探索无边无际、充满各种可能性的虚拟世界。那些自己没船的学生也会搭朋友的顺风车,或者通过最近的传送点,去参加哪个地下舞蹈俱乐部、竞技场战斗或者摇滚音乐会。只有我,哪儿也去不了,只能傻不拉叽地待在卢德斯,这颗全“绿洲”最他妈无聊的星球上。
这个以真实体感模拟系统为核心而建立的虚拟世界真是庞大得不可思议。
“绿洲”刚刚建起来的时候,只有GSS程序员和艺术家共同创造出来的上百个星球等着玩家去探索。星球的类型从剑与魔法的土地、行星级的赛博朋克城市到核战后僵尸横行的废土,算得上五花八门。有些星球精心设计过,有些套用一系列模板生成。NPC遍布每个星球——这些系统控制的人类、动物、怪兽、外星人和机器人,与“绿洲”玩家进行着充分的互动。
后来,GSS开始包容以往同类型的作品。像《无尽的任务》30和《魔兽世界》31,都被完整移植进了“绿洲”,越来越长的星球列表中出现了诺拉斯和艾泽拉斯的名字。其他的虚拟世界很快也加入了进来,不但有《虚拟实境》32和《黑客帝国》,你还能看到《萤火虫》33宇宙被设置在了《星球大战》宇宙邻旁,另一边是《星际迷航》的诸多星球。中土、瓦肯星、波恩、阿拉吉斯、斯塔洛缪拉β星、环形世界,一个又一个晶壁系,一个又一个位面,一个又一个世界等着被传送过去的玩家来探索。

注30.《无尽的任务》诞生于1999年的大型MMO游戏,里程碑式的网游。

注31.《魔兽世界》对中国玩家来说,已不需要介绍,尽管已经发行十多年,但《魔兽世界》目前仍是全球玩家最多的网络游戏。

注32.《虚拟实境》:出自斯蒂芬森1992年的小说《雪崩》。

注33.《萤火虫》:2002年开播的科幻电视剧,导演和编剧是乔斯·韦登。2005年上映的电影《冲出宁静号》为该剧集的后续和结局。
为了方便区分和导航,“绿洲”被划成了二十七个立方体形状的“分区”。每个分区都容纳了上百个不同的星球。(那张容纳了全部二十七个分区的三维地图造型,无疑参考了80年代一种叫魔方的玩具。和大多数猎手一样,我相信这并非巧合。)每个分区的长宽高都是十光时,或者说,一千零八十亿公里。如果你以光速进行旅行(这是绿洲里星际载具的速度上限),想从一个分区的一边抵达另一边,需要正正好好十个钟头。这样的长途旅行可不便宜,再说很少有星舰能达到速度上限,就算达到了,燃料费用同样是个问题。“绿洲”本身不收费,GSS总得想办法盈利,虚拟燃料补给就是其中之一。不过GSS的主要收入还是来自传送费。想抵达其他世界,传送无疑是最快、也最贵的方式。
在“绿洲”各地旅行来回穿梭不但得花钱,有时候还危险异常。每个分区的内部,都划分出了大小、形状不同的空间。有些空间大到能容纳几打星球,有些则只在一个星球的表面占地数公顷。每块空间的规则和参数各异。魔法在某些区域可以生效,另一些地方不能,科技也一样。打个比方,如果你的飞船误闯了一片禁止高科技的区域,那么引擎就会停转。这时候,你就得雇佣几个愚蠢的灰胡子巫师,用法术把你的屁股踢回高科技空间。
魔法、科技都被允许的区域也是存在的,我们把它叫作双重空间。两者都无法生效的地方,则叫作零空间。要是换种分类法,“绿洲”又能被分为安全区和PVP区。安全区里玩家无法自由对战,PVP区里则人人自危。总之,每进入一块新的空间,你就得准备好面对各种挑战。
不过,我从不担心这些麻烦。你瞧,我没钱,只能待在学校里。
卢德斯被设计用来教学,整个星球上没有一个给任务的NPC或者一片刷怪区域。除了上千所一模一样的学校外,就是草地、公园、河流、绿化带和模板生成的破碎树林。这儿没有古堡,没有恶龙,当然也不可能有同温层堡垒供我攻打。这里找不到敌对NPC,找不到怪物,更不可能有邪恶的外星人需要我对付。财宝、魔法装备想都不要想。
从许多角度来说,卢德斯真是逊透了。
我这样的低级角色,要赚经验和提升装备只能靠杀野怪、做任务。有了足够的经验,你就能提升等级,获得更强大的属性和技能。
但许多“绿洲”用户一点儿也不在乎他们的角色等级,或者跟游戏本身相关的那些机制。“绿洲”只是他们来娱乐、谈生意、购物和聊天的平台。这些人只有一级,从不冒险走进任何任务区或者PVP区。反正只要待在卢德斯这样的安全区里,就不用担心自己遭到抢劫、绑架或者击杀。
可我不愿被束缚在这种地方。
我很清楚,想找到哈利迪的彩蛋,我迟早得进入那些危险的空间。如果我没有强大的力量和优秀的装备,我在那种地方恐怕撑不了多久。
过去五年间,我设法慢慢地把等级提升到了三。这可不容易。我偶尔搭乘其他学生(通常是埃奇)的便车,让他们在路过低级任务区时把我放下来,去屠杀兽人、狗头人,或者其他那些弱到杀不死我的低级怪物。每个敌对NPC倒下,我都会增长一点点经验,再加上从尸体上摸出的几枚铜币。这些钱会立刻转为“绿洲”点,我就指着用它们支付传送费,赶着最后的上课铃返校。有时候,这些怪也会掉落点破烂。我的短剑、盾牌和护甲就是这么来的。
可从去年开始,我就不再搭埃奇的车了。因为他的等级已经到达了高不可攀的三十,去的地方随便一个野怪就能要了我的老命。他倒是不反对把我送到目的地附近的低级区域,可那样会离卢德斯太远,要是我打钱的速度不够快,就免不了缺课。刷怪升级错过上课可不是什么好理由。我已经有了一堆无故缺课的记录,再来上几次的话,估计会被勒令退学。这事儿要是真发生了,政府就会收回我的“绿洲”主机和眼镜。更可怕的是,我得去现实中的学校读完最后一年。这风险实在太大了。
所以这段日子我始终没离开过卢德斯,等级也一直没变,让人尴尬得要死。没有猎手会把三级的菜鸡当回事,你至少要十级才会让对方正眼相看。哪怕我实际上从第一天起就当上了猎手,大家仍旧会觉得我是个傻子。我讨厌这样。
绝望之中,我试着去找课后兼职,想至少赚点儿传送费。我申请了好多技术支持和编程的工作(就是那些最琐碎无聊的工作,像是为“绿洲”的商场和办公楼编写代码),但一直没有回应。有好几百万大学毕业生在和我抢名额呢。大衰退如今进入了第三个十年,失业率依然惊人。就连叠楼区快餐递送员这样的职位,你也要排上两年队才有面试的机会。
我被困在了学校。
站在世上最棒的游戏机房里,看着其他小孩快乐地玩耍,我却一个币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