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1号(图文注解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那一天学校里剩下的时光过得飞快,除了最后一节拉丁文课。

多数学生都选修了别的外语,像是中文、印地语和西班牙语,没准哪天还能用上。我学拉丁语,纯粹是因为哈利迪也学了。他在早期的游戏里偶尔会飙两句拉丁台词。但即使如此,兰蔻女士的拉丁语课还是让我昏昏欲睡。她开始复习一些我早就记熟的动词时,我很自然地走了神。

为防止学生上课开小差看电影、玩游戏或者聊天,系统不允许学生上课时使用任何程序,除非事先得到了授课教师的允许。不过我高二那会儿,发现了学校在线图书馆里的一个小漏洞。有了它,我可以随意浏览群书,包括《安诺拉年鉴》。每当感觉到无聊的时候(比方说现在),我都会在视野里打开一个小窗口,靠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些个文字来打发时间。

从五年前开始,《年鉴》就成了我的《圣经》。和如今的大多数书籍一样,它只有电子版本。不过叠楼这儿三天两头断电,我更希望能把它切切实实地拿在手里随时翻阅。我为此修好了一台破烂的激光打印机,把整本书打出来,装在旧三环活页夹里,塞进背包。这样我就能时刻研究它,尽早把每个字都烂熟于心。

《年鉴》提及的书籍、电视剧、电影、歌曲、漫画和游戏数以千计,其中大部分东西都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可以从“绿洲”里无偿下载。即使某些东西没有合法渠道能免费获得,“猎潮”里也肯定有。那是全世界猎手都在使用的共享软件。

做研究的时候,我从来不走捷径。五年来,猎手推荐的读物列表,我已经完完整整地过了一遍:道格拉斯·亚当斯、库尔特·冯内古特、尼尔·斯蒂芬森、理查德·摩根、斯蒂芬·金、奥森·斯科特·卡德、特里·普拉切特、贝斯特、布拉德伯里、霍尔德曼、海因莱因、托尔金、万斯、吉布森、盖曼、斯特林、莫考克、斯卡尔齐、泽拉兹尼这些作者的部分代表作:道格拉斯·亚当斯,《银河系漫游指南》。库尔特·冯内古特,《第五号屠宰场》。理查德·摩根,《副本》。斯蒂芬·金,《肖申克的救赎》。奥森·斯科特·卡德,《安德的游戏》。特里·普拉切特,《碟形世界》。贝斯特,《群星,我的归宿》。雷·布拉德伯里,《华氏451》。乔·霍尔德曼,《永恒的战争》。罗伯特·海因莱因,《异乡异客》。托尔金,《指环王》。杰克·万斯,《濒死的地球》。威廉·吉布森,《神经浪游者》。尼尔·盖曼,《美国众神》。布鲁斯·斯特林,《差分机》。迈克尔·莫考克,《瞧这个人》。约翰·斯卡尔齐,《垂暮之战》。罗杰·泽拉兹尼,《安珀志》。以上作品,几乎全部由科幻世界引入中国!……我读过哈利迪喜欢的每一个作家的每一部作品。

而且我没有止步于此。

《年鉴》里提到的所有电影,我也全看了。哈利迪特别欣赏的那些,比如《战争游戏》《捉鬼敢死队》《天才反击》《再见人生》和《菜鸟大反攻》,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把每一帧都记在了心间。

但我最重视的还是哈利迪称为“神圣的三部曲”的那些作品:《星球大战》(外加前传的三部曲)、《魔戒》、《黑客帝国》、《疯狂的麦克斯》38、《回到未来》,还有《夺宝奇兵》。(哈利迪说如果《夺宝奇兵》只拍到三,《夺宝奇兵4:水晶骷髅王国》什么的不存在就好了。我喜欢这想法。)

注38.《疯狂的麦克斯》

他喜爱的导演,我同样没有忘记琢磨。卡梅伦、吉列姆、杰克逊、芬奇、库布里克、卢卡斯、斯皮尔伯格、德·托罗、塔伦蒂诺,以及,当然了,凯文·史密斯均为美国著名导演。

约翰·休斯的青少年电影,我花了整三个月反复观赏,记下了所有的精彩对白。

怯懦者遭欺凌,唯勇者得生驯良者遭欺凌,唯勇者得生:出自美国乐队Four Year Strong的专辑In Some Way, Shape, Or Form。

我敢说我把基础打得扎实无比。

我研究了蒙提·派森蒙提·派森:又名巨蟒剧团、蒙提巨蟒,是英国的一个超现实主义幽默表演团体。,不仅是《巨蟒与圣杯》,还有他们的每一部电影、每一张唱片、每一本书和每一个BBC节目。(还有给了德国电视台,但一直没播出的那两集。)

我脚踏实地。

我巨细靡遗。

但我怀疑自己有些过了头。

也许我,真的,开始变得有点不正常了。

我看过每一集《最强美国英雄》《飞狼突击队》《天龙特工队》《霹雳游侠》和《芝麻街》均为80年代电视剧。

那《辛普森一家》呢?你也许会问。

相比我所住的城市,我更了解斯普林菲尔德斯普林菲尔德:《辛普森一家》的故事发生地。

《星际迷航》?这些功课我当然没落下。《原初》系列、《下一代》、《深空九号》,甚至包括《航海家号》和《企业号》,我全都看过。电影自然也不在话下。相位炮已锁定目标电影中的台词。

80年代每个周六的早间动画?我集中补习过。

《百变雄狮》和《变形金刚》里的每一个角色,我都知道他们的尊姓大名。

《失落的大陆》《大地勇士桑达尔》《宇宙巨人希曼》《摇滚校园》《特种部队》。它们每一集的剧情我都可以说出个一二三四来,为了记下它们,我曾经废寝忘食。

谁是我患难见真情的朋友?魔法龙帕夫《魔法龙帕夫》中的著名台词。

日本呢?我对日本的动漫电影有没有涉猎?

废话。动画也好,特摄也好,我全下过工夫。从《哥斯拉》《加美拉》《宇宙战舰大和号》39《宇宙怪兽》到《急速赛车》。出发,急速赛车,出发

注39.《宇宙战舰大和号》。1974年,导演松本零士。它开创了日后动画大发展的时代。

我不是什么半吊子。

我全力以赴。

我摸清了比尔·希克斯比尔·希克斯(1961-1994),美国喜剧演员。式喜剧的所有套路。

你问音乐?我得承认,想了解那个年代的所有音乐并不容易。

为此我花了些时间。

80年代可是整整十年。而哈利迪的品位好像不怎么专一,什么都听。我也照做不误。流行、摇滚、新浪潮、朋克、重金属。从“警察”到“快转眼球”再到“冲撞”均为摇滚乐队。,我全盘接受。

两个礼拜内,我听完了明日巨星合唱团的所有作品。退化乐队花了更长点的时间。

我还在YouTube上看了不少姑娘弹着尤克里里夏威夷小吉他。,翻唱80年代的老歌。老实说,这个其实算不得研究的一部分。但我就喜欢看抱着尤克里里的萌妹子。有些事情不需要讲道理。

我记住了那些老歌的歌词。范·海伦、邦·乔维、威豹、平克·弗洛伊德。尽管其中一部分俗不可耐,但我还是背下了它们,一字不差。

我从不止步。

我不眠不休,总是折腾到午夜。

说到午夜,你知道午夜石油吗?那个澳洲乐队。你知道他们的单曲《燃烧的地球》吗?那可是1987年的热曲。

我已深陷过去,难以自拔。我的学业因此受到了影响,但我不在乎。

我看了哈利迪提过的每一本漫画。

是的,我无人能及。

特别是电子游戏方面。

那是我的天赋所在。

我的双巧手双巧手:《龙与地下城》游戏规则中用来描述人物左右手一样灵活的技能术语。专长。

我的《抢答!》《抢答!》:美国老牌智力问答节目。

出现在《年鉴》里的每一款游戏,从《阿卡拉贝斯》40到《空间逃脱》41我都下载了。精通一个游戏后,我就把目光放到下一个,然后是再下一个。

注40.《阿卡拉贝斯》:1979年加利福尼亚太平洋电脑公司发售的游戏,角色扮演电子游戏的始祖。

注41.《空间逃脱》:1982年世嘉游戏公司发售的游戏。一款斜45度视角的飞行射击游戏。

你会惊讶,一旦全力以赴,人们能挤出多少时间。一天十二小时,一周七天。时间真的很多。

我研究了每个种类和每个平台的电子游戏。经典街机、家用电脑、主机、掌机;文字冒险、第一人称射击、第三人称角色扮演;上世纪古老的八位、十六位和三十二位游戏。游戏越难,我越享受。夜复一夜、年复一年,随着对这些古老像素程序的了解不断深入,我发现自己这方面很有天赋。大多数动作类游戏,我几个小时就能完全熟稔。冒险和角色扮演也是易如反掌。攻略和作弊码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我所需要的只有自己的双手。不过所有游戏里,我最最拿手的还是街机。玩《防卫者》这种依赖高速反应能力的游戏时,我觉得自己就像振翅高飞的雄鹰,或者在海底梭巡的鲨鱼。我知道,这是我的本能、我的天赋。

不过,让我找到第一条彩蛋线索的,并非我对电影、漫画和游戏的专精。实际上,我当时在研究的是桌面角色扮演游戏。


《年鉴》的扉页上有四行字,正是哈利迪在“安诺拉之邀”里说过的那几句话。


三把密钥对应三扇密门

美德将于此地遭受考验

唯有乘风破浪,克服重重困难者

方是到达最后,获得累累财富人


初看起来,这似乎是整个《年鉴》里唯一和彩蛋比赛相关的部分。但我发现了隐藏的信息,就在《年鉴》那些堆积成山对流行文化评头论足的文章和日记里。

它化整为零,以字母的形式散落在整本《年鉴》里。每个字母的外沿,都有一个小小的、难以察觉的破口。我第一次发现它们时,哈利迪去世才一年。当时我阅读的是纸质书,还以为是打印纸或者那台老印刷机搞出的小瑕疵。可是我打开电子版后,发现它们居然有同样的特征。如果你把图像放大,能看出缺口异常平整。显然,这是有人故意为之。

那个人无疑是哈利迪。他不会平白无故这么干。

全书里破口的文字共计一百一十二个。我把它们按顺序摘抄下来,于是,真相显现:它们是一段话。我欣喜若狂地把它们记在了圣杯日记里:


墓穴之中虽漫布恐怖,

黄铜之钥亦位于其中。

然事情绝非如此简单,

你仍需学习更多知识。

此乃获得钥匙之先决条件,

此乃积分登顶之第一要务。


肯定有别的猎手也找到了这条信息,但他们和我一样决定保密。差不多在我记下那些文字半年以后,终于有个大嘴巴同样发现了《年鉴》中的秘密。那哥们儿名叫斯蒂文·潘德贾斯,是麻省理工的一个学生。为了换来三分钟的热度,他把他的“发现”捅给了媒体。虽然这个白痴根本不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各大媒体还是追着他采访了一个多月。打那以后,把彩蛋线索告诉媒体的做法就被戏称成了“公布一条潘德贾斯”。

这条消息公之于众后,猎手们开始叫它“六行诗”。四年后的今天,它已是无人不知,然而似乎没有人明白它到底说的什么,黄铜钥匙依旧下落不明。

哈利迪常常在他早期的冒险游戏里设计类似的谜题,他留下的文字肯定意有所指。所以,在圣杯日记里,我对这些文字进行了逐句分析。

墓穴之中虽漫布恐怖,

黄铜之钥亦位于其中。

这句话的后半段写得很直白,不像有深意的样子,问题出在前半句上。看字面意思,它说的是钥匙被藏在某个墓穴里,周围还有许多瘆人玩意儿。但我在研究中,发现《龙与地下城》1978年发行过一本增刊,名字就叫《恐怖之墓》42。看到刊物标题的那一刻,我就认定了它和谜题有关。哈利迪跟莫罗整个高中都玩D&D外加其他几款桌面游戏,比如《无界》《冠军》《汽车大战》和《规则大师》。

注42.《龙与地下城》增刊,《恐怖之墓》。

《恐怖之墓》是本薄薄的册子,又被玩家叫作“模组”。它包括了完整的地图和地图中每个房间的细节。按照模组的描写,《恐怖之墓》是一个地下城,里面满是各种各样的不死生物。玩家需要操纵他们的角色按照主持人主持人:又叫地下城主。扮演包括怪物在内的非玩家角色,引导故事进行。的指引,一路穿越迷宫,破解书里描述的各种陷阱,战胜形形色色的不死生物。

对那些早期角色扮演有所了解后,我发现D&D的模组正是“绿洲”里那些任务的原型。而D&D里的玩家角色,对应着“绿洲”里的我们。你甚至可以说,它是虚拟角色扮演类型游戏的始祖,只不过当时的电脑机能太差,无法模拟出另一个世界,一切都得靠玩家脑补。在那个年代,你只能靠自己去创造另一个世界。你得用上你的大脑、纸张、铅笔、骰子和几本规则手册。从意识到这点的那天起,我对哈利迪的彩蛋搜寻有了全新的看法。究其本质,这场比赛是一个精心设计的D&D模组,而哈利迪就是主持人。尽管已经死了,但他仍操控着游戏的进展。

从一个很有些年头的网盘里,我下到了那个有着六十七年历史的老册子《恐怖之墓》。阅读它的过程中,有个假说在我脑海里逐渐成形:“绿洲”的某个地方,哈利迪复刻了恐怖之墓,黄铜钥匙就藏在里面,

我用了几个月研究手册,记熟了地图和房间,相信终有一天派得上用场。问题是:对于钥匙的藏身处,六行诗里似乎没有任何线索,只除了那句“你仍需学习更多知识”。

我在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句话,沮丧到快要哭出来。仍需学习。行,我认了,但他妈的我到底该去学什么

“绿洲”里有上千个星球,恐怖之墓可能在其中任意一个里面。就算我愿意,一个个星球地搜过来,也要花不知多少年。

第二分区的吉加克斯星看起来最有希望。这颗星球不但是哈利迪亲手编辑的,名字也源于加里·吉加克斯。他是《龙与地下城》之父,恐怖之墓的创作者。猎基(一个猎手维基百科)上说,吉加克斯上尽是些复刻的老模组,但恐怖之墓并不在里面。其他以D&D为主题的星球上,我也找不到同名的地点。说实话,猎手那么多,所有看起来有戏的星球早被翻了个底朝天。假如恐怖之墓确实在那里,它应该已经被人们所熟知了。

如此看来,墓地隐藏在别的地方。虽然毫无头绪,但我告诉自己,只要继续研究,我迟早会找出它来。没准这就是哈利迪那句“你仍需学习更多知识”的原意呢。

如果其他猎手中也有人认为六行诗指向了恐怖之墓,那他们算是聪明,迄今为止依旧保守着秘密,因为我从没在哪个论坛的留言板上见过跟这个模组相关的帖子。不过话又说回来,我兴许是钻了牛角尖,完全错估了谜题的意思。

无论如何,我还是要不断地看、读、听、学,为有朝一日找到黄铜钥匙做准备。

我只是没想到那一刻真的到来时,我正坐在拉丁文教室里做白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