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序数的语义构成基础
序数是表示次序的数目(《现代汉语词典》2012: 1471),次序是指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排列的先后(《现代汉语词典》2012: 216)。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对“序数”和“次序”的解释我们可以推知,序数建立在同一集合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序数的构成暗含了比较,即采用一定的比较视角,依据一定的比较标准,对同一集合中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辨别差异。
2.1.1 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事物
事物之间可能毫无联系,也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联系。例如沙滩上的沙子和树上的苹果,彩虹和台灯之间可能不存在任何联系,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教与学的关系,同一房间的椅子之间存在空间位置关系,事件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时间先后关系,等等。序数是表示次序的数目,而次序是指事物之间在某方面的联系,这就意味着任何一个孤零零的事物无所谓次序,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才可能存在次序关系,所以序数的构成应该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并且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应该是相互联系的,它们能够构成一个集合。例如:
(1)事后,她家的房被专家鉴定为二类房,第一层要维修,第二层拆掉重建。(《人民日报》2006.01.23)
(2)老大叫雪天堂,老二叫雪明堂,老三叫雪星堂。(《小说月报》2006.05)
例(1)中“第一层”“第二层”分别指第一层楼房、第二层楼房,两层楼房在空间上具有上下关系,据此构成一个集合,所以可以对这两层楼房进行排序。例(2)中“老大”“老二”“老三”分别指年龄最大的孩子、第二大的孩子、最小的孩子,这三个孩子在出生时间上具有先后关系,并且具有血缘关系,据此构成一个集合,所以可以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排序。
具体而言,构成序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事物包括人、物体、事件、动作行为、性质状态、抽象空间、时间等。例如“第一个老师、第二个老师”所涉及的排序对象是人,“一季度、二季度”所涉及的排序对象是抽象时间。
2.1.2 相互联系的事物属于同一集合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一年级和二年级之间存在年级高低关系,中国和美国之间存在贸易关系,鼻子和大蒜之间存在外形相似的联系,人和占有物之间存在领属关系。集合是指若干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的总体,有时候相互联系的事物可能属于同一集合,也可能不属于同一集合。例如,具有年级高低关系的一年级和二年级属于依据学生的学习年限划分出来的班级集合,具有贸易关系的中国和美国属于国家集合,但是具有外形相似关系的鼻子和大蒜不可能都属于人体器官集合或者蔬菜集合,具有领属关系的人和占有物不可能都属于领有者集合或领有物集合。
构成次序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事物必须属于同一集合,不属于同一集合的事物不可能具有次序关系。例如具有外形相似关系的鼻子和大蒜不可能都属于人体器官集合或者蔬菜集合,它们之间不存在次序关系。又如当集合限定在甲房间中所有的桌子时,甲房间中的多张桌子之间具有空间次序关系,但这些桌子与乙房间中的桌子不具有空间次序关系。
当然,集合可大可小,例如空间集合可以大至地区、国家、世界、宇宙,小到房间、车厢、抽屉、文具盒、分子、原子。又如“总成绩全班第一”“总成绩全国第一”“总成绩世界第一”中,总成绩的排序范围分别限定在全班、全国、世界中。总体而言,相互联系的事物所属的集合可以分成三类:
A.宇观集合,即整个宇宙范围。
B.中观集合,即处于宇观和微观之间的范围。
C.微观集合,即分子、原子、电子、夸克等极微小事物所涉及的范围。
相对来说,上述三类集合,我们经常观察或涉及到的是中观集合,基本的序数是在中观集合中建立起来的。
2.1.3 同一集合中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具有可比性和次序性
单个事物无所谓次序关系,多个毫无联系的事物之间、多个存在联系但不属于同一集合的事物之间也无所谓次序关系,而若同一集合内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不存在差异,也无所谓次序关系。只有多个事物在一定集合内既具有共性又具有差异时才能排序,所以序数建立在同一集合内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点和相异点的基础之上,而相同点和相异点只有通过比较才能体现,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序数建立的基础之一就是同一集合中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具有可比性。
客观世界由纷繁复杂的事物组成,人们在认识事物、对事物进行分类和归类时,习惯采用比较这一方法。通过比较发现不同个体的区别特征,以此来分类;通过比较发现不同个体的共性特征,以此来归类,从而形成集合。序数的构成暗含了比较,比较的目的是寻找异同,通过比较找出同一集合内相互联系的事物的共性与区别,以此来排序。例如某一房间中两张桌子之间可能存在新旧程度、空间位置等差异,这使两张桌子之间具有可比性。通过比较,找出两张桌子之间的差异,就可以排出序列。事物之间的比较涉及比较对象、比较内容、比较视角、比较结果等。其中,比较结果就是从客观或主观方面确定不同事物的次序。
2.1.3.1 比较对象
比较必须有比较的对象,这是构成比较的基础。例如“第一排座位、第二排座位”是对两排座位的空间位置进行比较的结果,这两排座位就是比较对象,“一期工程、二期工程”是对工程的两个阶段进行比较的结果,这两个阶段就是比较对象。序数表达中比较对象可以全部出现,也可以只出现一部分,例如:
(3)运动员已经站在起跑线上,从左至右,第一跑道上的五号运动员是纸盒厂的刘莹,第二跑道上的十五号运动员是车条厂的王小兰,第三跑道上的九号运动员是电开关厂的叶明明……(航鹰《明姑娘》,《佳作2》)
(4)王亚梅排在第一个,这里离灶台近,热得快一些。(《小说月报》2006.01)
例(3)中“第一跑道”“第二跑道”“第三跑道”是对三条跑道的空间位置进行比较的结果,比较对象是三条跑道,比较对象全部出现。例(4)中“第一个”是对人的空间位置进行比较的结果,但只出现一个比较对象,即“王亚梅”,其他比较对象隐含。
2.1.3.2 比较内容
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进行比较时,比较的并不是对象所具有的全部属性,而是就某一方面的属性进行比较,我们把比较对象中被比较的属性称之为比较内容。例如:
(5)位于非洲中部的扎伊尔河干流仅仅有4640千米长,在世界的干流中只能排上第九位,但是它的水力资源却高达3.9亿千瓦,它居世界的第一位。(王林英《十万个为什么》)
(6)两国经济互补性强,近几年双边贸易额每年都保持30%以上的增长率,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市场。(《人民日报》2006.01.15)
例(5)中比较对象是扎伊尔河干流和世界上的其他干流,“第九位”是对河流长度进行比较的结果,“第一位”是对水力资源量进行比较的结果。例(6)中比较对象是与澳大利亚有贸易往来的所有国家,“第三大贸易伙伴”是对贸易量进行比较的结果,“第二大出口市场”是对出口量进行比较的结果。
比较内容可以在序数表达中显现出现,如例(6)中“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市场”的比较内容分别是贸易量、出口量,它们均在序数表达中显现出来。但是序数表达中比较内容不出现的情况居多,如例(5)的“第九位”“第一位”中,都没有显现比较内容,但从上下文可以推断它们的比较内容。
2.1.3.3 比较视角
对同一集合中相互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时,还存在比较视角的选择问题。例如可以是单个个体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是单个个体与同一集合内其他所有个体之间的比较;可以是以单个个体为单位的比较,还可以是以多个个体为单位的比较;可以是同一集合内的单层比较,也可以是多个具有包含关系的集合的逐层比较;可以是顺向比较,也可以是逆向比较。
(一)单比与通比
单比是指个体与个体之间一一进行比较,比较对象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比较时以客观标准为主,这种标准一般可用数学、物理、化学、社会学等方式计量。例如:
(7)梁漱溟的第一个夫人于1934年在邹平去世。(《读者》,北大语料库)
(8)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可移动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例(7)中“第一个夫人”是指最早与梁漱溟结婚的人,该序数建立在与梁漱溟的其他夫人进行个体比较的基础上,比较标准是时间先后。例(8)中“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是按照文物收藏价值高低划分出来的等级,该序数建立在文物集合中进行个体比较的基础上。例(7)、(8)都是单比,是个体与个体的比较,它们有明确的比较标准。
通比是指某个个体与它所在集合的其他所有个体进行比较,一般体现为典型事物或属性程度最高的事物与一般事物的比较,比较时以人们普遍的认知标准为主,这种标准受理想化的认知模型的制约,可计量性弱,体现为一种社会认同。例如:
(9)正因为吴健雄对物理学的杰出贡献,人们尊称她为“物理科学第一夫人”、“世界最顶尖女性实验物理学家”、“核子物理的女皇”。(王林英《十万个为什么》)
(10)一位农村妇女凭借手中的剪刀,从山村剪到城市,从宁夏剪到全国,“剪”出楼房和小轿车,她就是被称为“西北第一剪”的伏兆娥——巧手剪出新天地。(《人民日报》2006.01.22)
例(9)中“第一夫人”是指物理学界最出色的女科学家,该序数建立在个体“吴健雄”与其他所有女科学家进行比较的基础上。例(10)中“第一剪”是指最好的剪纸,用于评价伏兆娥的剪纸手艺相当高,该序数建立在伏兆娥与其他所有掌握剪纸艺术的人进行比较的基础上。
(二)单体比较与多体比较
序列是由若干单位构成的有次序的系列,其中的序列单位可以是由单个个体构成的个体单位,也可以是由多个个体构成的集合单位,所以比较有单体和多体之分。
单体比较是指以单个个体为单位进行比较。例如“第一个电站、第二副总统、表三、四季度、五楼”,它们的语义都建立在单个个体与单个个体进行比较的基础上。
多体比较是指以多个个体的集合为单位进行比较。例如“后十个、前十名”,它们的语义都建立在以多个个体的集合为单位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多体比较有三种类型:
一是比较范围内只出现一个由多个个体组成的集合单位,其他均是单个个体构成的个体单位。请看下例:
(11)据统计,2005年前11个月,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销量增幅为40.3%,是合资企业销量增幅21.3%的近两倍。(《人民日报》2006.01.13)
(12)你是我第四个学生,前三个都半途而废,学这个需要耐心和毅力,我希望你能坚持下去……(《人民日报》2006.01.30)
例(11)中“前11个月”是指次序在最前面的十一个月,即一月至十一月。例(12)中“前三个”是指次序在最前面的三个,即第一、二、三个。这两例中,参与排序的成员都是集合单位,暗含了与其他个体单位的比较。
二是比较范围内只有两个由多个个体组成的集合单位。请看下例:
(13)但也有例外,如上海地铁目前使用的车次号由5位数组成,前3位为列车识别符,后2位为目的地符,目的地代表列车的运行终点站。(何宗华、汪松滋、何其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
例(13)中“前3位”“后2位”分别指由5个数字构成的序列中次序在最前面的三位、次序在最后面的两位。实际上是把序列划分为两个单位,这两个单位都是集合单位。
三是比较范围内既包含两个由多个个体组成的集合单位,又包含其他个体单位,一般这两个集合单位位于序列的首尾位置。例如:
(14)此次调查表明,杰出青年在童年时代学习成绩经常是前10名的占74%,是后10名的为0%;有60%的人能拒绝游戏的诱惑,坚持完成作业,只有5%的人不做作业就去玩。(《人民日报》1995.12.23)
(15)前两位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位代表邮区,第四位代表县(市),最后两位代表投递区。(王林英《十万个为什么》)
上述例句中,序列的首尾两个单位都是集合单位。例(14)中“前10名”是指次序在最前面的十名,即第一名至第十名。“后10名”是指次序在最后面的十名,即倒数第一名至倒数第十名。例(15)中“前两位”是指邮政编码中次序在最前面的两位,即第一二位。“最后两位”是指邮政编码中次序在最后面的两位,即第五六位。
(三)单层比较与多层比较
单层比较是指只在一个集合内采用某个标准对诸多事物进行比较。例如:
(16)法学发展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神本法律观,主张神主导一切;第二阶段,物本法律观,主张金钱主导一切,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第三阶段,社本法律观,以社会为本位。第四阶段,人本法律观。(《人民日报》2006.01.04)
(17)一楼进门便是哈哈镜厅,中央有露天剧场可表演魔术、杂技、交响乐等,还有碰碰船厅,西南边有娱乐城,城中有迪斯科舞厅、溜冰场以及商场;二楼设有剧场,里面演出京剧、沪剧、越剧、评弹,另外还有酒家、太空迷宫;三楼有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赛场,号称擂台,各种竞赛和绝技表演都在这里进行,还有游艺厅;四楼有歌舞厅、音乐厅、电影场等。(马跃《中国国家地理》上册)
例(16)中把法学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对这四个阶段的时间进行比较,“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就是按时间先后排列出来的序列。例(17)中“一楼、二楼、三楼、四楼”是把一栋楼的楼层按空间位置从低到高排列出来的序列。这两例都是采用相应比较标准在一个集合中经过一层比较得出的序列。
多层比较是指在多个具有包含关系的集合内,逐层缩小比较范围,分别采用相应比较标准逐步对诸多事物进行比较。如:
(18)乘电梯来至十楼,陈玉英揿响了1011单元的音乐门铃儿。(陈建功、赵大年《皇城根》)
(19)有一次下课后,我没有马上离开303教室,等同学们都走光了,我跑到那把枣红色的拐手椅上坐了一会儿。(《小说月报》2006.02)
(20)此后有轨电车飞速发展,美国、欧洲、亚洲的许多城市相继开通了有轨电车如图1-2。(何宗华、汪松滋、何其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
(21)大学生中性心理活动现象非常普遍,而其中出现性意识困扰的比率也相当高(见表11.1)。(王登峰、张伯源《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
上述例句中,“1011单元”是指十楼的第十一个单元,“303教室”是指三楼的第三个教室,“图1-2”是指第一章的第二个图,“表11.1”是指第十一章的第一个表。这四个例句中的序数表达式,都是逐层缩小比较范围,逐步确定比较对象的排序。就“1011单元”“303教室”而言,首先是对一栋楼的所有单元或者教室进行纵向空间位置的比较,依据与地面层的位置关系排列出楼层次序,进而对同一楼层的不同单元或者教室进行横向空间位置的比较,依据空间位置关系排列出房间次序。第一次的比较范围是整栋楼,第二次的比较范围是一层楼,两者之间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就“图1-2”“表11.1”而言,首先是对书或者文章中的所有图、表进行比较,依据所属章节排列出章节次序,进而对属于同一章节的图、表按先后位置排序,第一次的比较范围是整本书或整篇文章,第二次比的较范围是某一章节,两个范围之间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
(四)顺向比较与逆向比较
顺向比较是指在集合中按照某种标准从积极一端向消极一端进行比较,例如“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就是通过顺向时间比较排出来的序列。逆向比较是指在集合中按照某种标准从消极一端向积极一端进行比较,汉语中常用动词“倒数”来表示。前文所列举的例句均是顺向比较,下面我们来看看逆向比较的例句:
(22)2000年,乌鲁木齐列全国46个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考核倒数第一;2002年,乌鲁木齐空气质量又创造了连续6天处于5级重度污染的纪录。(《人民日报》2005.12.29)
(23)决赛的倒数第二个动作,更是令三个裁判都打出了10分。(《人民日报》2005.07.23)
例(22)中“倒数第一”是指最后一名,这是按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标准从最差到最好排列出来的次序。例(23)中“倒数第二个动作”是指在最后一个动作之前的一个动作,这是按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顺序从后向前排列出来的次序。
2.1.3.4 比较结果——次序性
比较是就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在某方面的属性辨别异同或高低,比较的目的是为了显示对象之间的差异,我们把对象之间的这种差异叫作比较结果。就序数的构成而言,比较结果就是从客观或主观方面确定不同事物的次序。这种次序可以体现在空间位置、时间先后、社会地位高低、属性等级等方面,例如“左一、左二”体现了空间位置次序,“第三天、第四天”体现了时间前后次序,“一级教授、二级教授”体现了社会地位高低次序。
需要指出的是,序数的语义构成基础是探讨序数表达式的语义特征的主要依据,本书第五章有进一步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