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梦时总有人在努力:哈佛大学青春成长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把表拨快5分钟

从时间长度上来讲,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一样的,但从质量上来说,却是截然不同的。100个人的青春,有100种过法,有无限的可能,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有人积累了经验和财富,有人在碌碌无为中度过。总之,怎样驾驭你的时间,就会有怎样的结果。在哈佛大学(以下简称哈佛),大多数的人都愿意把表拨快5分钟,这是为什么呢?

生命并不漫长

每次到哈佛,我都会看到这样的画面:年轻人们在校园里匆匆走过,图书馆里到处是安静的、埋头苦读的人。在哈佛,绝大多数的人正在珍惜当下的时光,在互相竞争地去汲取知识。

我知道在当今社会中,大多数的年轻人都有一个想法,那就是生命如此漫长,要慢慢来,要学会享受生活。但在哈佛,人们最为普遍的认识是“生命并不漫长”,甚至是极为短暂的。

雷滋•坎菲尔德,我在哈佛里见过的最刻苦的孩子,多届奖学金获得者。他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看书,然后去上课,在餐厅吃完午餐后便到图书馆里泡上1天。直到第二天凌晨一二点钟才回到宿舍,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假期还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我问雷滋,难道你一定要把时间安排得这样满吗?

雷滋笑嘻嘻地说:“是的,我已经习惯了,而且我还会把表拨快5分钟呢。”

“哦?你为什么那样做?”我好奇地问。

“因为我想提前完成手上的事情,无论做什么,这样让我感觉很好。”

我点了点头。

他突然问起我一个问题:“韦因先生,你不觉得生命太过于短暂了吗?”

“为什么你会这么认为呢?”我吃了一惊。

“因为事实如此啊!”雷滋斩钉截铁地说:“您看,我算了一笔账,人的一生能够创造价值的时间大概就是进入社会到退休为止的30年。而这30年中,每天真正有意义的时间也就8~10小时,就算是10小时,那么我们一生中真正有意义的、能创造价值的时间最多也就10万小时。听上去很多是吧,但是从我出生到现在已经过去了20万小时,时间过得多快啊,可我现在还只是一个大学生而已。您说是这样吧?”

“嗯,”我点点头,“是这样,这就是人生,它并不漫长。”

“所以,我想珍惜我在大学里的每一天,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时间,只有这样,在我真正进入社会之后,我才能在同样短暂的时间里创造更多的价值,实现我的创业梦想。”雷滋充满自信地说。

雷滋的话让我感到了一股力量,我想大多数哈佛的年轻人都有这种想法,否则,他们不会出奇的一致。今天你对时间的态度,决定了你的人生态度,而你的人生态度将会决定你人生的一切。

在我看来,每个人天生都并非是公平的,无论是家庭背景、智商、能力等等,在哈佛、斯坦福等这些知名大学中,每个人也截然不同。但唯一公平的是,上帝给每个人都安排了相同的时间。

我很奇怪的是,那些每天混日子的年轻人,难道每一天可以支配的时间,比哈佛里的年轻人要多出几小时吗?为什么要把时间浪费在毫无意义的享乐上呢?你是这样的人吗?

我相信,你不是这样的人,只是你并没有像雷滋那样的哈佛年轻人一样,对生命的长短有正确的认识,也或许你并没有树立你的理想,但我相信,无论你来自何方,是否在名校学习,你绝不想自甘堕落,你都可以创造你的未来,这只需要你重新认识到生命的特质——它并不短暂。

你一定很崇拜奥巴马总统吧?有一天,我的一位议员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那是奥巴马总统上任之后,某天早上5点钟,这位议员朋友正在舒舒服服地睡觉,忽然电话声音响起,他迷迷糊糊地接起了电话,用略带困意的声音问道:“喂,谁呀?”

电话那边一位男士很平静地说:“您好,我是卢沛宁(奥巴马总统的内阁秘书),总统刚刚看过你的报告,希望你今天能够来白宫一趟,时间是下午2点……”我的这位朋友一听是总统的事,困意立刻全无,他马上从床边拿起纸和笔记录了下来。最后,他在电话里问卢沛宁:“您说总统刚刚看过我的报告?”

“是的,总统每天4点多就开始工作了。下午见,对了,你可以再接着睡一会儿。”卢沛宁不乏幽默地回答道。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任何伟大的人物在光环背后,都有充分利用时间的好习惯,奥巴马总统也是这样。他会早起处理各种文件、报告,还会拿出时间与内阁讨论,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等等。如果你不懂得珍惜和利用时间,那么,注定你的一生将会碌碌无为。

我的建议是,把表拨快5分钟,试着让自己加快行动的脚步,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其他什么,保持高效率的同时,你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成绩。

信念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信念是一种奇怪的东西,又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因为很多时候只要你相信自己做得到,就一定会做得到。

传说,有一位雕塑家发现自己的面貌越来越丑陋,他四处求医,最后一座教堂的神父说可以医治他的病,但雕塑家必须做一点工——雕塑几尊神态各异的圣母玛利亚像。玛利亚是慈祥、善良、圣洁、正义的化身,雕塑家在雕塑中不断研究、琢磨玛利亚的德行言表,最后,甚至相信自己就是玛利亚。

半年后,雕塑工作完成了,雕塑家惊喜地发现自己已经变得神清气爽,端正庄严。此时雕塑家已经找到了原来变丑的病根。前两年他一直雕塑一些恶人,久而久之觉得自己也是那样的人,生活中只有这样的人;后来通过雕塑圣母玛利亚像,他恢复了对真善美的信心。而且他觉得自己就是真善美的化身,结果他就真的成为了那样的人。

一个人是什么,是因为他相信自己是什么。那么相信你自己能行,就一定行。在哈佛大学,每一年毕业的学生中,取得成就最大的,不一定是学习成绩最好的,但一定是坚守自己信念的。因为这样的人在社会中,不容易被外界所影响,他的内心无比强大,更容易按照自己的意念来行动。往往是这样的人,走上了成功的顶峰。

一个没有信念,或者不坚持信念的人,只能平庸地过一生;而一个坚持自己信念的人,永远也不会被困难击倒。因为信念的力量是惊人的,它可以改变恶劣的现状,得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圆满结局。

随着《哈利•波特》风靡全球,它的作者J.K.罗琳成了英国最富有的女人之一。但她曾有一段穷困落魄的时期,她的成功恰恰在于她坚持自己的信念。

罗琳从小就热爱文学,热爱写作和讲故事,而且她从来没有放弃过。大学时,她主修法语。毕业后,她只身前往葡萄牙发展,随即和当地的一位记者坠入情网,并结婚。

无奈的是,这段婚姻来得快去得也快。婚后,丈夫的本来面目暴露无遗,他殴打她,并不顾她的哀求将她赶出家门。

不久,罗琳便带着3个月大的女儿杰西卡回到了英国,栖身于爱丁堡一间没有暖气的小公寓里。

丈夫离她而去,工作没有了,居无定所,身无分文,再加上嗷嗷待哺的女儿,罗琳一下子变得穷困潦倒。她不得不靠救济金生活,经常是女儿吃饱了,她还饿着肚子。

但是,家庭和事业的失败并没有打消罗琳写作的积极性,用她自己的话说:“或许是为了完成多年的梦想,或许是为了排遣心中的不快,也或许是为了每晚能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女儿听。”她成天不停地写作,有时为了省钱省电,她甚至待在咖啡馆里写上1天。

就这样,在女儿的哭叫声中,她的第一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诞生了,并创造了出版界奇迹,她的作品被翻译成35种语言在115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

罗琳从来没有远离过自己的信念,并用她的智慧与执着赢得了巨大的成功。即使她的生活艰难,她也坚信有一天,自己必定会达到事业的顶峰。

其实成功的秘诀很简单,相信自己最初的判断。虽然概率依旧是50%,但至少自信的人不会后悔。真正的成功并不是得到别人的认可,而是自认为今后无悔。人生百态,莫不如是。如果一个人对成功的信念不够坚定,那么他就会在充满困难和阻碍的现实面前缩手缩脚,很难到达成功的彼岸。我们应该拥有坚定的信念,应该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走向成功,因为我们每天都在为实现目标而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坚定的信念可以帮助我们克服重重困难,跨过种种阻碍,坚定的信念可以促使我们付出积极努力的行动,最终迈向光明和成功。

等待很容易让人迷茫

我女儿小时候,读完童话故事,比如《白雪公主》《灰姑娘》《莴苣姑娘》之后,会问我:“爸爸,我的王子在哪里?如果我遇到危险了,谁会来救我?”

我会告诉她:“宝贝,你可能会对这个答案很失望。如果你遇到危险,爸爸会不顾一切去救你。但是我希望你记得,永远不要等着谁来救你,每个人都应该自己救自己。”

事情就是这样。

当我的小儿子为了该不该向自己喜欢的女孩子表白而苦恼时,我送给他的是珍妮特•温特森(Jeanette Winterson)《守望灯塔》中的一句话:“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你就应该说出来。生命只是时间中的一个停顿,一切的意义都只在它发生的那一时刻。不要等。不要在以后讲这个故事。”

虽然小儿子那少男少女的小狗式恋爱很快就无疾而终了,但我很高兴地看到,他比我早10年学会了不等待、不踌躇,不吝于保留自己的精力与付出。

我曾把人生追求分为三种状态,一种是舒服,一种是刺激,一种是辉煌。不管你想要的是哪种状态,假如自己现在没有身处其中,都免不了要付出一些代价去交换它。可是,假如我只是把时间当作代价,能换来我想要的生活吗?

当然是不可能的。仅仅付出时间的代价,却没有与之相应的努力,这种被动的等待,短期来看换来的是迷茫,长期来看得到的是蹉跎。

十几岁的时候,我也经常会说这样的话,“等我中学毕业了,我就……”“等我大学毕业了,我就会……”“等我买了房子,就会……”“等我事业有成了……”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所有的生命,似乎都在用来等待。

然而有一天,我听到了爸爸的一位朋友无比哀痛地说了下面这段话:“我真的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她特别喜欢花,总是希望我能送鲜花给她,但是我觉得太浪费,等我们经济条件更宽裕点,等我们的小儿子也成年之后,我就可以送花给她了。所以,我总推说等到下次再买。结果,现在她再也没有以后了。我只能在她死后,用鲜花布置她的灵堂。”他那绝望的哀伤印在了我的脑海中,从此,我才深切体会到了这一道理:有太多人不肯把握当下,却把希望寄托在未知的等待上。

不管是送一朵鲜花给爱人,还是去学自己感兴趣的技术,或者去远方来一场旅行,你都没有必要等待。在你有足够的能力善待自己的时候、有足够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时候,就立刻去做吧。你应该知道,生活总是在变动,未来的环境也总是不可预知的,乐观固然没错,但对未来的际遇盲目乐观就很可怕了。所以,所谓的最好的时机,往往就是现在这一刻。想做什么,想要什么,不要等待那个虚无缥缈的“某一天”,现在就可以开始准备了。

当然,我承认,很多时候等待是必然的。面包还没有烤熟你就着急去吃是不可以的,夏季还没过完你就盼着秋季出现也是不现实的。但在尊重自然规则的前提下,面对你的人生,面对你的未来,面对你的命运,你不可以等待某一天或某一个奇迹出现,更不可以对此产生依赖心理。因为,等待不仅很可能让你一无所获,更容易产生恶性循环。没有等到想要的结果固然会让你沮丧,但等待的过程更是让人迷惘。渐渐地,你会对自己的人生、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你会渐渐习惯这种被动“等待”,而不是主动去创造幸福。就这样,“等待”这一习惯吞噬了你的信心、希望和激情,你只能继续等待下去。

总有一天你会发现,生命中,美好总是短暂易逝的,而一个人永远也无法预料未来,所以不要把希望寄托在等待上面。如果你愿意追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就不要在等待和迷茫中浪费生命了。我会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诉你:不要等到孤单时才想起朋友的温暖,你应该努力让友谊环绕在身边;不要等到有了职位时才去努力工作,否则你根本得不到自己如意的工作;不要等到失败时才记起他人的忠告,因为人生不是游戏可以重新开始;不要等到有人赞赏你时才相信自己,一个不自信的人很难做出令人赏识的举动;不要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自己错了,你完全可以进行自我反省;不要等到腰缠万贯才准备帮助别人,而是早早让助人成为一种人生习惯;不要等到渴望爱情时才肯付出,幸福不会守候在你身边等你……

年轻的你,有无限的可能

在墨西哥,有一个世界闻名的水晶洞穴叫“奈卡水晶洞”,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晶洞穴。那里的一切都是那么光彩夺目,站在那里欣赏水晶,宛若置身于一个璀璨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中。然而,这个美丽的水晶洞穴,只是一场意外的发现。2000年,由于采矿公司要抽水,因此让2名矿工挖掘一条300米深的地下隧道,意外发现了这个夺目的新世界。

大自然往往是这样的,它有无数未知的美景等待我们去发现。那么我们自己呢?也同样如此,你和我,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无穷的潜力。你应该知道,每个人都有约140亿个脑细胞,一个人穷尽一生,也只能利用肉体和心智能源的极小部分。所以,我们可以说,绝大部分人都只是处在“半醒”状态,还有许多未发现的“奈卡水晶洞”。

但是,生命短暂,你不是水晶洞,可以等上千年万年被人发现。在有生之年,尤其是在最有创造力的年轻时代,我们必须发掘自己的潜力,不要等待别人,你只能依靠自己、拯救自己、释放自己。

早在1947年,有一次,美孚石油公司当时的董事长贝里奇到世界各地巡视工作。在开普敦一家公司的卫生间,他看到一位小伙子跪在地板上擦拭水渍,每擦完一块地板,就虔诚地磕个头。贝里奇感到很奇怪,就问他为什么。小伙子说,他在感谢一位贵人,因为这位贵人让自己找到了工作,让自己有饭吃。

听完之后,贝里奇微笑着说:“真巧,我也遇到了一位贵人,他让我成为了美孚石油公司的董事长,你愿意见见他吗?”小伙子一听感到很高兴,他非常乐意去拜访这位贵人。

于是,贝里奇告诉他,贵人住在南非有名的大温特胡克山,他专门为世界各地的人指点迷津,凡是遇到他的人都能拥有灿烂的前程。自己就是因为20年前在那座山上遇到了他,才能拥有今天的地位。而且,假如小伙子愿意前往,自己可以帮他请1个月的假。

就这样,年轻的小伙子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出发了。这1个月里,为了表示自己的虔诚,他风餐露宿,披荆斩棘,历尽千辛万苦,徒步登上了那座覆满了冰雪的大山。可是,在山顶仔仔细细寻觅了个遍,除了自己,他没看到任何人的踪迹。

失望地回到开普敦之后,他找到贝里奇,沮丧地说:“董事长,我发誓自己认真找了,可是在山顶根本没有找到什么贵人,白雪上只有我自己的脚印。”

贝里奇依然微笑着说:“没错,除了你自己,根本没什么贵人。”

小伙子若有所思地道谢告辞了。

20年后,这位名叫贾姆纳的小伙子,成为美孚石油公司开普敦分公司的总经理。当他讲起自己的经历时,喜欢说这样一句话:“你发现自己的那天,就是遇到贵人的时候。”

的确是这样,因为,只有你自己,才能发现自身蕴藏着的无穷潜力。而且,只有你自己,才能让这些潜力迸发出来。

爱迪生曾经说:“如果我们做出所有我们能做的事情,我们毫无疑问地会使自己大吃一惊。”那么,问问你自己:你有没有使自己惊奇过?假如迄今为止,你还从来没有让自己惊奇过,那么我只能说太遗憾了,照这样下去,你只会拥有苍白的青春和平淡无奇的一生。所以,未来拥有无限可能性的你,为什么不挑战一下自我,为什么不让自己为自己惊奇呢?

年轻的你身上有无穷的潜力,未来有无限可能,那么,在这无限的潜力和可能中,你该怎样选择其中的一种呢?

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做法是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但是,还记得朱棣文在哈佛的那场演讲吗?他给了年轻的哈佛学子好几个忠告,其中一个是这样的:“我还有最后一个忠告,就是说兴趣爱好固然重要,但是你不应该只考虑兴趣爱好。当你白发苍苍、垂垂老矣、回首人生时,你需要为自己做过的事感到自豪。物质生活和你实现的占有欲,都不会产生自豪。只有那些受你影响、被你改变过的人和事,才会让你产生自豪。”

假如你现在做的是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比如读书、不喜欢的工作,这时候,请把今天的努力映射到明天可能得到的回报上,请把注意力放在你可能得到的奖赏上。这时候,你的努力,就会得到相应的激励和动力。倘若这种联系不能让你感到兴奋,或者你根本无法把今天的努力与明天的成功建立联系,我会建议你不妨寻找新的机遇。

做最优秀的自己

你所在的班级有30个人,你的成绩最好,于是很多人都认为你是最优秀的,因为你超过了其他29个人;和你一起入职的5个人中,你的表现最出色,于是你也开始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因为你超过了其他4个人。可是,你真的是最优秀的吗?在你生活的小圈子里,也许你是表现最出众的,但那往往是因为你所在的天地太狭小。更何况,第一只有一个,很多人都不能成为自己所在圈子中最优秀的那个,只是不被人注意的普通人。

有一次,一个名叫尼尔的年轻人向我抱怨自己得不到赏识和重用。得知他刚刚开始工作之后,我问他:“我知道你一定认为自己是特别的、优秀的,所以,我想,你应该不愿意选择成为普通人吧?”

他愣了一下,问我:“你是怎么定义普通人的?”

我给了他一个无比简单的回答:“所谓普通人,就是总跟其他人做同样事情的人。”

他不说话了,仿佛在思考自己到底是不是一个普通人。

我接着问他:“那么,你现在做的事情,有哪些是普通人做不到的呢?换句话说,你做的事情,是不是比其他人做得更好呢?你有无可替代性吗?”

这些问题并不客气,因为我对抱怨的人向来没有太多同情,除了他自己,没有人可以帮他达成目标。然而,接下来他反而有了更多抱怨,说自己在工作上投入了比其他同事更多的精力,自己比很多人更有责任感。

我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最后,他说:“没错,你说得没错,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我做的事情,同事都能做到。别人不会做的事情,我也不会做。”

我点点头,告诉他:“没关系,这不是什么值得羞耻的事情,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大家只会做其他所有人都会做的事情,他们做事情循规蹈矩,只会按标准的职业流程办事,不会早起或是熬夜去实践他们的梦想……但是,假如你不想做普通人,就必须选择超越普通人的做法,选择追求更出众的自我。”

在我看来,真正最优秀的你,是尽自己所能挖掘自己的潜力,是永远都不满足于已经拥有的成就,眼光只会盯着自己的梦想与目标的你。最优秀的你,不是与别人比较出来的,而是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出众。

我丝毫不怀疑,你们中的很多人都有着伟大的梦想,你们中的一些人也真的会对这个世界产生重大影响。只是,在你们踏上征程之际,我想告诉你们,不管多么伟大的梦想,你都可以先从自己做起,从成为最优秀的自己做起。

正如一位安葬于西敏寺的英国主教的墓志铭所说的那样:

“我年少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曾梦想要改变世界,但当我年事渐长,阅历增多,我发觉自己无力改变世界,于是我缩小了范围,决定先改变我的国家。但这个目标还是太大,我发觉自己还是没有这个能力。接着我步入了中年,无奈之余,我将改变的对象锁定在最亲密的家人身上。但上天还是不从人愿,他们个个还是维持原样。当我垂垂老矣,我终于顿悟了一些事:我应该先改变自己,用以身作则的方式影响家人。若我能先当家人的榜样,也许下一步就能改善我的国家,将来我甚至可以改造整个世界,谁知道呢?”

不要以为从自己做起就很容易,别忘了,我们强调的是“最优秀”的自己。这意味着,你不仅要坚守自我,更要在此基础上不断进取,一点一点地进步,从而做好自己。

我有一位朋友,他有一个在别人看来非常古怪的癖好,喜欢带自己的孩子参加各种葬礼。我曾问过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答案是:“我要让孩子听听,在我们死后,别人是怎样给我们的一生下定论的。我会让他不得不思考,自己想要怎样的人生,怎样做才能让自己拥有更精彩的人生,成就最优秀的自己。”

他的做法并不难理解,虽然我们大多数人不会这么做。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从小没有一个这样的爸爸给我们这样的教育,很多人都不能清晰地意识到这一点:在这短暂的一生中,我们要时时刻刻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地位塑造最佳的自己。

尽管我主张人生的终极追求是幸福和安宁,但我绝对不会认为你应该对当前的现状感到满足,尤其是当你们处于精力充沛的青少年阶段,更不应该安于现状,不应该甘心自己总是停留在一个水平。

精彩的人生,应该是一辈子都生活在对自己的挑战和不断进取当中,应该是总想着要去改变一些东西,总想着让自己的表现惊讶到自己,总想着看看最优秀的自己是什么模样。于是,事情会变得像爱默生所说的那样:“人的一生如他一天中所设想的那样,怎样想象,怎样期待,就有怎样的人生。”

和时间来一场赛跑

和时间赛跑,我们有可能会赢吗?没可能。人永远也跑不过时间。

相信我,这不是在故弄玄虚。你知道,我也知道,所有在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跑不过时间,都永远不会再回来。刚刚过去的那1秒,过去了就变成过去,你永远不可能回到上1秒。我们的时间不仅短暂有限,而且是稍纵即逝的。与这样的时间赛跑,我们怎么有可能会赢?

只是,和时间赛跑这件事,输赢并不重要。虽然我们跑不过时间,却可以在自己拥有的时间里快跑几步。尽管那几步看起来微不足道,没什么作用。实际上,哪怕比你原来的步伐快上一步,你都会有收获。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原来你需要花2天时间完成的作业,你在1天之内完成了,剩下的1天时间,你可以读几页自己喜欢的书,踢一场酣畅淋漓的足球等等。如果你能坚持这样做,日积月累,你会发现自己似乎赢得了更多时间,你的进步将是有目共睹的。

如果你能够认同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可以来与时间赛跑了。

其实,或许你自己没有意识到,你正在与时间赛跑呢。那些逼迫你交作业的最后期限、爸爸妈妈的耳提面命、老板的催促责骂,都是在有意无意地逼迫你与时间赛跑。

如果你看过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The Devil Wears Prada),应该会对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扮演的角色印象深刻。事实上在我看来,年轻的你们正处于一生中最容易受影响、最具有可塑性、最容易定型的时期,也最需要这样一位每天都在逼着你向前跑的老板。对你们来说,她才是最有价值的人,不断督促你和时间赛跑、和惰性斗争,逼着自己为未来的辉煌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可是,你不一定足够不幸或者足够幸运遇上这样一位女魔头老板。这时候,你就只能依靠自己了,让自己既做教练又做运动员,在这场不可能胜出的比赛中表现出色,就像前苏联的昆虫学家柳比歇夫一样。

在很多人看来,这位昆虫学家简直就是个倒霉蛋。小时候,他没有高贵的出身和良好的教育环境,也没有表现出过人的天赋,更不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小思想家。相反,他只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因为顽皮摔断过胳膊,长大一点之后溜冰又摔伤了后脑壳。好不容易长大成人,又不幸染上了肺结核。此外,他还在祖国发生的历次政治斗争中挨过不少整。

不管怎么看,他似乎都应该像身边的大多数人一样,度过平淡庸碌的一生。但你知道,这样的故事总有一个出人意料的大逆转,柳比歇夫的故事也一样。这个活了82岁的昆虫学家,一生出版了70多部学术著作,内容涉猎遗传学、科学史、昆虫学、植物保护、进化论、哲学等等。别忘了,这可是学术著作,每一句言语都要有科学依据,都要有自己的创建。更不可思议的是,他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废寝忘食,而是每天保持10小时左右的睡眠,还有时间长期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参加娱乐活动!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他的时间从哪里来呢?

秘密就是“时间统计法”,这个方法虽然没能让他跑赢时间,却跑赢了大多数人,也跑出了自己成绩惊人的一生。

具体他是这样做的:从1916年起,到他去世的1972年,这56年间,他从未间断地为自己绘制时间表,每天的各项活动,从写作、看书、读报、休息、散步、娱乐,到和子女交流情感的时间,所有的事项都历历在案,不仅每个细节都不曾遗漏,每件事情耗费的时间误差也不会超过5分钟。这种统计看似要花一些时间,然而却可以帮助柳比歇夫准确地掌控自己的时间,他会非常清楚自己每天可以用于科研工作的时间数量以及质量。

根据自己的统计数据,柳比歇夫把自己的时间分为两类:一类是精力旺盛的时刻用来进行创造性的科研工作;另一类则可以从事其他不太需要耗费脑力的活动。而且,他会认真计算自己的工作量,严格进行分配,并且努力按时完成。就这样,在强烈的自制力和近乎苛刻的时间统计下,柳比歇夫完成了自己与时间的赛跑。

不知道你听了这位科学家的故事之后作何感想,我的感受是,我们自己的处境怎样,绝不是与自己的打算无关。我们必须在强烈上进心的驱使下,认真思考自己具体想要什么,并且做出计划,赢得时间。否则,我们的人生很有可能一事无成。

只可惜,有太多的人总是执迷不悟,直到某一场重大的危机彻底颠覆了他们的生活,比如被炒鱿鱼,他们才会被迫做出和时间赛跑的决定。但是,真的非要等到那一天吗?你可以有更好的选择,比如,从现在开始。

你的效率决定成就

有人曾半开玩笑地说,假如给我1000年的寿命,我也一定能取得比尔·盖茨或者巴菲特的成就。我相信这是真的,但可惜,目前来看,我们谁也不会拥有千年的寿命。虽然理论上在某个相同时期内,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相等的时间,但倘若你能提高自己做事的效率,也就意味着可以比别人完成更多事情,也就相当于拥有了更多时间。当我们拥有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也就意味着拥有了在竞争中胜出的强烈优势。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效率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人而异。我相信你们都追求个性,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偏爱的做事方法,这些方法本身没有对错之分,但在效率上可能是有差别的。至于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你似乎只能问自己。不过,特殊中也蕴含着一般,根据我多年来的观察,我们在效率方面,往往会掉入下面三个陷阱。

瞎忙。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应该做什么,白白浪费很多力气。

乱忙。做事情找不到重点,不会科学安排和统筹,于是屡屡在忙碌中陷入疲惫和失望。

白忙。如果客观条件没有发生变化,同一种方法尝试3次之后依然无效,就应该考虑更换思路和方法了。倘若依然锲而不舍地尝试,很多时候,都只是浪费时间而已。

我身边有太多人,习惯了忙碌,却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对工作进行价值判断。有时候,你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最后才发现那是所谓的“垃圾工作”。于是,你不仅耗费了精力,更错失了这些时间原本可以给你带来的收获。还有更多人,则是做事方法有问题,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尚需改进的执行能力已经给自己带来了很多麻烦,就像马丁一样。

从哈佛商学院毕业后,我的朋友安东尼来到一家金融投资公司工作。还不满2年,他就升任为部门经理。和他一起进入公司的,还有另一位名叫马丁的年轻人,他的境遇就迥然不同了,非但没有升职,还经常因为不能按时完成工作而遭到批评。

有一次,当新就职的安东尼也指责马丁工作不力时,他愤愤不平地抱怨:“我认为这不是我的错。你哪里知道我的工作任务都多重?往往你下班时,我都还在加班。我负责的这部分工作太繁重了,每天一到公司就埋头苦干,经常是忙得焦头烂额,连水都忘了喝。我不但经常主动加班,甚至回到家、躺在床上都还想着工作的事。你说我工作不力,可是每天都有那么多文件要看,我怎么可能及时看完并且妥善处理呢?”

听完他的抱怨,安东尼说:“这样吧,请你抽出10分钟宝贵的工作时间,了解我的工作情形。”于是,安东尼不再理会马丁,让他在自己的办公室安静观察。马丁看到,安东尼仔细阅读了手头的一份文件,眉头蹙起考虑了一下,然后带着果决的表情签署了文件。有电话打进来,他没有过分的寒暄,直截了当地当即给出了工作指示。秘书进来送文件让他过目,他会把手头上的那份看完之后,才接过新的文件,并且迅速给出建议。

马丁开始拿观察到的这些和自己的工作方式进行对比,他发现,自己和安东尼最大的区别在于,安东尼会迅速把手头的事情解决掉,不会让文件在办公桌上堆积如山。而马丁自己虽然也始终在忙碌,可是看文件的速度不够快,而且做决定花的时间太长。还经常会重复劳动,做一些无用功。比如,接手一项新任务时,不管它是否紧急,也不管自己原本的工作是否进行到一半,总是喜欢先去看看新任务,然后再重新花时间继续原来的工作……反省完之后,马丁对安东尼说:“谢谢你教给我这些,我想以后不会抱怨自己工作太多太忙了。”

除了这一点之外,安东尼也教给我很多关于提高效率的方法,在这里我拿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每天睡前,你可以列出自己第二天需要做的事项,然后按照重要程度给它们排序。第二天开始的时候,按照优先级别开始做事,并且不要被干扰,等一件事情做完再开始着手另一件。只要你确保正在做的事情是这一天中最重要的,就不要担心它花费你太多时间。

每天至少给自己半小时安静地思考。最好在早晨刚起床的时候留给自己半小时到1小时的时间来思考,这部分时间绝对不是浪费,你可以不受干扰地梳理、反思、总结自己当天的工作内容,或者脑海中闪现出创意的小火花,坚持下去必然会有收获。

尽量在一开始就认真地把事情做好,这样你才不需要重复劳动、耗费不必要的时间。

严格控制打电话的时间。如果你把很多时间花在和同学、朋友煲电话粥上,很快你就会发现没有足够的时间处理自己的事情,更不要提为未来进行积累。

把同一类的事情放在一起做。我们都知道,流水作业的确可以提高效率,所以当你重复去做同一件事情,就会熟能生巧,效率也一定会随之得到提高。

每天结束的时候,详细记录下当天都做了哪些事情,每件事情花了多少时间。一段时间之后总结出自己浪费时间的根源,以及改进的方法。

年轻,就可以浪费时光吗

我知道很多年轻人都会说,我这么年轻,有的是大把的时间。的确,这么说没错,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可问题在于,拥有这笔财富的年轻人往往无法看到这笔财富的价值。而且,总这么想是很危险的,你会在不知不觉中浪费掉太多的时间。很快你就会发现,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自己怎么连时间也没有了,真的变得一无所有。

假如你真的认为年轻的自己有的是时间,那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准备一张长条纸,毫无疑问,你的生命在0~100岁之间,所以用笔把长纸条划分成10等份(刚好每等份代表生命中的10年,按顺序分别写上10、20、30等,最左边和最右边分别写上“生”和“死”字)。

然后,写出你现在的年龄。根据现在的年龄,把已经过去的时间撕掉。注意,是一点点撕碎。

接下来,想想你愿意活到多少岁,当然,在这个游戏中,我们设定的最大年龄是100岁。不过假如你不愿意活太久或者认为自己不可能活到100岁,就在纸条上把自己想要活到的年龄之后的部分撕碎。

然后,你愿意在多少岁的时候能够退休?请把退休年龄之后的纸条撕下来,但不必撕碎。这时候,你可以看到自己的工作时间大约有多长。

在你的工作时间内,你打算怎样分配每天的24小时?通常睡觉要占据1/3。吃饭、聊天、娱乐、休息、看电视等又占去1/3。真正可以用来工作产生效益的时间就只剩下大约8小时,也就是一天的1/3。所以,把手中的纸条再撕掉2/3。

现在,你可以一只手拿起剩下的1/3那段纸条,再用另一只手拿起刚刚撕掉的2/3以及退休之后的那一段纸条,对比一下两者的长度差别。你要告诉自己:我需要用这只手上1/3的工作时间赚到的财富来为另一只手上2/3的吃喝玩乐以及退休后的生活提供保障。

最后,你可以算算,自己需要赚到多少财富才能养活自己。而且,这还只是关于你自己,你的父母、子女、配偶呢?算上他们,你需要在那1/3的工作时间内赚得多少财富?

做完这个游戏的时候,我感觉到了震撼人心的力量。你呢?现在,你还认为自己足够年轻可以肆无忌惮地浪费时间吗?

著名心理学家加利•巴福博士曾经说过:“再也没有比即将失去更能激励我们珍惜现有生活的了。一旦觉察到我们的时间有限,就不再会愿意过‘原来’的那种日子,而想活出真正的自己。这就意味着我们转向了曾经梦想的目标,修复或是结束一种关系,将一种新的意义带入我们的生活。”做完这个游戏,你会这样做吗?

在中国有句俗语说:“宁负白头翁,莫欺少年穷。”在中国这个以敬老尊贤为美德的国度,居然有这样一句俗谚,可见人们对年轻人的重视。之所以对他们如此看重,当然是因为他们的人生有无数种可能,极有可能有辉煌的成就。但也仅仅是有可能性而已,灿烂的未来是需要我们拿出时间和努力来交换的。倘若你把大把美好的时光用来玩乐,当你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已经太晚了。

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天下最悲哀的一句话就是,我当时真应该那么做却没有那么做。”年轻的你们,可能会听到很多人说“如果我当初怎样,现在早就怎样了”,谁都知道这样的话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你一定很清楚,种下什么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果实。我们今天的处境,是昨天行为的结果。同样,我们的明天在哪里,取决于今天你做了些什么。

也许你会说,我没有刻意浪费时间啊。是的,你没有刻意,只是在无意识地浪费时间:你走了一条要多花10分钟的远路;你停下脚步观看街边的行人吵闹;你花大量时间跟同学朋友闲聊明星八卦;你接听了一通又一通完全没必要接听的电话;你因为不好意思走开而花上半天的时间听别人抱怨……时间就这样被你不知不觉浪费掉了。

也许你会说,人生并不一定在年轻时就被决定了。我可以等到三四十岁,心智和人生经验都成熟的时候再去创建事业。的确,没有人能否认这种可能性。但一般来说,三四十岁正是你人生中最脆弱的时候,若无意外,你已经有了家庭,需要养家糊口,而你的体力和精力却都在走下坡路。这时候,你已经不可能像现在那样毫无牵挂地奋力拼搏,因此很难有出色的成绩。这也就是为什么年轻的时光尤其不可浪费,因为我认为,把这一生最重要的难题放在人生体力和精力最好的时候解决比较好。

想要拥有一个没有遗憾,没有后悔的人生,想要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我们必须要在有限的时间里,给生命赋予更多价值和色彩。对未来有怎样的期许,你就需要在今天付出相应的努力。而你今天所受的苦全都不会白费,这一切终将累积起来,引领你到达自己应得的未来。

为成功加快脚步吧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人们功成名就越来越趋于低龄化,有人二十多岁就已经成为亿万富翁,有人19岁就成为英国议员。

想想看,20岁左右的你,在做什么呢?你是平庸者中的一员吗?也许你会告诉自己,这没什么,大部分人不都是这么过的吗?的确,大部分人都喜欢这样做。可是,你甘心成为大部分人中毫不起眼的一个吗?成功者往往是少数人,因为大部分人的观念和行为,往往不是离成功最近的路径。假如你有自己的野心和抱负,那么,请你为生命加快脚步。

外出旅行的时候,我从不反对在沿途停下来看风景。但人生毕竟不是出门度假,在需要拼搏的时候迈着悠闲惬意的步伐并不合适。因为,在生命结束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会遗憾自己有太多事情没做,有太多梦想没来得及实现。

谁应该为此承担责任呢?当然只能是我们自己。用波士顿顾问公司的副总裁史塔克的话来说,我们今天“新的竞争优势将来自于有效的‘时间管理’。不论在技术突破、生产、新产品开发、销售与渠道方面的时间都要不断缩短。”当别人用缩短时间来增加自己的竞争优势时,如果你不肯加快脚步,就已经处于劣势了。而成功所需的资源有限,处于劣势者怎么可能获取足够资源来实现梦想呢?

这个道理,我在哈佛读书时就已经明白了:没有时间观念的人,很难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站得住脚。因此,我是个时间观念非常强的人,同时也希望身边的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我的妻子是在哈佛时的校友,这一点她也一直做得不错,直到大女儿开始上幼儿园时,问题出现了——女儿经常迟到,虽然每次都只有两三分钟。

这当然不能怪孩子,她才3岁,时间完全是由妻子安排的,经常迟到的原因自然一定要归咎于妻子。我不想让女儿在人生之初就养成这样的坏习惯,打算跟妻子谈谈。她说对此表示非常抱歉,但我能看出来,她并没有太多歉意,有的反而是怨意。于是,我诚恳而且耐心地问她,是否有什么原因,我是否能够帮忙。

她告诉我:“你知道,我本来是个讨厌迟到的人,一直都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有条不紊,甚至精确到分钟。可是我们的宝贝似乎不大配合。我把她吃早餐、洗漱、上厕所的时间都计算好了,也在路上留出了充足时间。可是,每当要出门的时候,总会出现突发状况。我知道这不应该怪她,自己应该留出一部分时间备用,可突发状况不是每天都有,我又做不到提前出门,让时间在等待中白白浪费掉。对此我也很焦虑。”

我想了想,问她:“你是不是看到某一项日程没到你计划好的时间,就心生抗拒不愿意开始?我猜,假如女儿提前洗漱完,还没到早餐时间,你也不会给她开饭。对吗?”

“是的,我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妻子似乎对我的问题有点不悦。

“亲爱的,没有什么不妥,我只是想给你一个建议,把客厅的钟表拨快5分钟。你愿意试试看吗?”她想了想,答应了。

故事的结局你一定已经猜到了,女儿从此没有再迟到过。后来,当我和妻子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时,达成的共识是:我们的时间概念是被钟表左右的,虽然意识到钟表上的时间是提前的,但当眼睛看到的时间刺激潜意识时,在自己无意识的情况下就会产生紧迫感,不自觉加快脚步。

这种方法除了对我妻子这种严格遵循时间表的人有用,对缺乏时间观念的人更有用。我建议不太有时间观念的人都来尝试一下,把自己的手表拨快5~10分钟,让这个错误的时间向我们传达出这样的信息:快要来不及了,快点。从而达到让我们为生命、为成功加快脚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