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债券市场(2015)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 国际形势分析

国际形势方面,主要面临生产率危机、全球通缩阴影、全球价值链扩张受限以及美元升值周期的多重影响,这些对于全球经济复苏以及中国增长都带来负面冲击。

1.1.1 生产率危机

就全球而言,生产率的增长都处在一个低谷。2014年,根据大企业联合会的数据,全球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已经是第三年在零左右徘徊。从1996~2006年的1%下降到2007~2012年的0.5%。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放慢不限于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也是如此。其中,巴西、墨西哥是负增长,印度勉强为正,中国也在下降。俄罗斯、中亚、东南欧以及拉美,整体上也都处在下降水平。事实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很大程度上正是生产率危机的一个体现。金融与虚拟经济的增长已经远远超过了实际生产率增长的支撑,这几乎是任何大危机的共性。从长周期角度看,当前正处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前夜”。因此,全球经济将会经历一段低迷的增长,甚至陷入美国财政部前部长萨默斯所说的“长期停滞”。

1.1.2 全球通缩阴影

尽管危机以来,各国纷纷采取常规或非常规的货币扩张政策,各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都膨胀了数倍,但并没有带来需求的相应扩张。相反,全球总需求仍处在相对萎缩的状态。总需求不足引起产能过剩,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美元升值则进一步加剧了这一态势。全球通缩阴影挥之不去。数据显示,全球通胀由高通胀时期(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初的滞胀阶段)的两位数,回落到当前的接近于0(整体通胀),扣除食品与能源价格,核心通胀率也回落到不足2%的水平(见图1-1和图1-2)。世界经济需求大幅放缓,其中有中国放缓的因素。2015年美联储年会讨论的主题就是通货膨胀动态,这也反映了学界与决策层对于全球通缩的担心。

图1-1 全球总体通胀率

资料来源:OECD, Global Financial Data, Data Stream, National Sources and Bank Calculations。

图1-2 核心通胀率

资料来源:OECD, Global Financial Data, Data Stream, National Sources and Bank Calculations。

1.1.3 全球价值链扩张受限

自2008~2009年全球贸易大幅下降以来,全球贸易增长一直显得特别疲软。2011~2013年,全球贸易以年均3%的速度扩张,还不及1986~2000年年均增长(7%)的一半。全球贸易增长相对于全球GDP增长的突然放缓(见图1-3),被认为是危机后的新常态。而大量的研究认为,这一变化与全球价值链密切相关。20世纪80年代初,贸易自由化和通信运输技术的快速进步推动了电子、手机等行业的企业延伸其价值链,根据相对成本优势进行全球范围的选址和生产。随着这个进程的展开,全球价值链内部的各贸易份额变化改变了贸易关系结构。全球价值链贸易到底有多重要?在1995~2008年,相对于常规贸易附加值8%的增长率,全球价值链贸易以年均11%的速度增长。因此,全球价值链贸易在总贸易中的份额增加超过了10个百分点,从1995年的40%增长到了2008年的52%。全球价值链的扩张使得贸易的收入弹性大幅上升。而危机以后,这种扩张态势大幅放缓甚至停滞,从而贸易的收入弹性也急剧下降。此外,能源消费的更高程度的自给(如美国大规模使用页岩气),以及当中国从投资导向型增长转向更为平衡的增长时出现的传统进出口商品周期的终结等因素也会引致全球贸易的下降。

图1-3 全球贸易与GDP的平均增长率

资料来源: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

一方面,在全球价值链崛起的背后是贸易成本的削减,包括货币性的(如关税或运输)、认知性的或管理性的(消费偏好的收敛、市场知识、共同产业形式及贸易便利,等等)。在20世纪90年代,技术创新和重大贸易协议引起了贸易壁垒的重大削减。另一方面,诸如需求转向等其他因素,起着相反的作用。随着收入的上升,对家庭服务类如住房、健康和教育等的消费,比对货物产品类的消费增长更快(恩格尔法则)。与商品贸易相比,绝大多数的这类服务是不可贸易的,并且,一般而言,服务贸易摩擦比商品贸易摩擦更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全球价值链的扩张将会终止。毕竟,一方面,贸易成本的削减仍有巨大空间;另一方面,后发国家收入增长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从而需求结构的变化(更多消费服务产品)也不会很剧烈。从这个角度看,贸易对收入弹性的下降或许是危机冲击后的周期现象,因此贸易对收入弹性的上升(意味着全球贸易的较快增长)仍然是可期待的。

1.1.4 美元升值周期

1970年以来,美元总体上经历了三次贬值周期和三次升值周期(见表1-1)。其中,第三次升值周期自2012年开始。根据历史经验,贬值周期一般持续8年左右,升值周期一般持续5~6年。如此推算,本次升值周期还会持续3~4年。有人质疑,美国经济复苏并不如预想的那样强劲,为什么美元会进入升值周期。我们认为,其中主要原因在于,美元升值是相对于其他货币的,而所谓美国经济的态势较好,说得也是其相对于其他经济体呈现较强的一面,或者,换句话说,其他经济体的形势有所恶化。在这个格局下,即便美国经济没有多大好转,美元也会升值。如果考虑到美国2015年底前可能会加息,会进一步加剧美元的升值预期。强势美元对新兴经济体的负面冲击较大。比如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美元升值,导致了拉美债务危机;而1996年的美元升值则成为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对中国而言,美元升值所带来的资本外流(外逃)、储备减少、货币收缩、加剧紧缩效应固然值得关注,由资本外流所带来的金融动荡更值得警惕。

表1-1 美元升值、贬值周期(1970~2014年)

因此,总体上,尽管在美元升值周期中,隐含着美国经济复苏向好状况,从而会有一定的扩张效应,但经验数据表明,这种扩张效应抵不上其所带来的负面冲击。这是新兴经济体在面对美元升值周期所需要特别警惕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