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诸子论水(图说中华水文化丛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神交古圣先贤体悟中华水文化真谛

——前言

德国著名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有一个著名的命题——轴心时代。他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告诉我们:公元前800—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其发生的区域大概在北纬30度上下,即25度至35度区间。

在这个神奇的轴心时代,文明的基因如滔滔江河,奔腾激荡,各个古文明国度都有一批伟大的精神导师横空出世,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中东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的佛陀(释迦牟尼),古中国的孔子、老子、孙子、墨子……他们以天才的思维,伟大的创造力,塑造了不同的文化样式,不但深刻影响了他们身后的历史,而且必将超越时空,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未来。

轴心时代,是人类“终极关怀觉醒的时代”,是人类文明的黄金时代。

轴心时代的中国,正值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在翻天覆地中变革,思想在电光火石中激荡。其时给我们呈现的景象,除了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外,更有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包括儒、道、墨、法、兵在内的诸子百家,纷纷走上历史的舞台,“处士横议”,四处游说,推行自己的治世主张,表达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看法,仁爱、兼爱?有为、无为?王道、霸道?……一时间,“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易中天语)。于是,中华文化由此奠基,而且登峰造极,让后人“高山仰止”,难以企及。举凡政治学、经济学、哲学、文学、史学、伦理学、军事学、心理学、教育学、逻辑学,以及后来日趋细化的许多学科,都可以从那个思想文化光芒四射的年代找到源头。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影响较大者不过几十家,后来发展成学派、流传最为广泛的不过十几家。关于百家有划分,最早源于汉武帝初期的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谈(司马迁之父),他在《论六家之要旨》中,将春秋战国以来重要的学术流派概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等六家,并分述短长。西汉末著名经学家刘歆在《七略·诸子略》,在司马谈划分的基础上增“纵横、杂、农、小说”等为十家。东汉史学家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沿袭刘歆的观点,但认为“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主张去“小说家”,后来,人们把剩下的九家称为“九流”。现代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中认为:“故论先秦学术,实可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十二家也。”笔者认为,在上述十二家中,就其对后世的影响而言,又以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和兵家为大,其代表人物有儒家的孔丘、孟轲、荀况,道家的李耳、庄周,墨家的墨翟,法家的商鞅、韩非,兵家的孙武、孙膑。

先秦诸子尽管观点不同、立说有异,但是其在自然主义、理性主义的观念柜架中关注和言说现实人生命题的宗旨是一致的,即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大千世界更加和谐美好。有趣的是,诸子中,特别是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孙子、墨子、荀子、韩非子以及“管仲学派”的思想家们,在“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创建精神文化大厦的过程中,竟然统统想到了“水”。可以说,他们“究天人之际”的奇思妙想,有不少是在与水的交流和对话中获得的。

《管子》视水为“万物的本原”,认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诸生之宗室也。”把水看作生成万物的本源。不独《管子》,中国古代许多先哲解释世界的本原时,水都会赫然在列,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如著名的“水、火、木、金、土”五行说,即把水视为世界物质构成的五大元素之一。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有“见大不必观”的习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月与人事,都如流水般消失了!这是孔子站在河边望着滔滔流逝的河水发出的深沉感慨。孔子还有一句名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夫子之所以乐水,除了水具有赏心悦目的审美情趣和洗涤身心以使洁净的作用外,更因为水堪与君子“比德”——“智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朱熹《四书集注》)。

真正把水放在哲学层面审视的当为道家学派的开山鼻祖老子,以至于有人说老子的哲学就是水性哲学。在老子眼中,水充满着人性色彩:“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最高的善像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甘处人们都讨厌的卑下地位,这就是“道”的境界啊!老子又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性至柔,却无坚不摧,老子从水的“柔弱”悟出柔弱胜刚强的妙谛,教会了许多人如何立身处世。

墨家的创始人墨子说:“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故能成其大。”

兵圣孙子说:“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就虚。”又说:“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战国末期的大儒荀子说:“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又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说:“势重者,人主之渊也;臣者,势重之鱼也。”又说:“法如朝露,纯朴不散。”

……

在这些智者的慧眼中,水分明已由自然之水升华为文化之水、哲学之水了!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还将《管子》这个“集大成”的“子”列入其中,原因如下:

《管子》虽托名春秋时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管仲,但它是一部由春秋战国至西汉管仲学派集体创作的思想论丛,体量宏大,内容庞杂,思想丰富,涵盖先秦哲学、政治、伦理、经济、军事、科技等诸多学科。至于这部书的归属,则众说纷纭,如《汉书·艺文志》将其列入道家,《隋书·经籍志》将其列入法家(以后历代官志均将《管子》列入法家)。严可均、吕思勉等史学家认为《管子》为杂家之书。当代学者宣兆琦等认为管子学说“时时表现创新精神,处处充满百川胸怀,兼容百家成一家,融合各派为一派,决非九流十家可比。故不宜以九流十家标准硬性规范之”。

由此看来,《管子》是熔百家思想于一炉的集大成者,不太好给它冠名,索性“计划单列”吧。

靳怀堾

2014年12月于津门乐水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