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产品效率的检验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农村公共产品高效供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领域

发展中国家总是面临二元经济结构的困境,过去依靠掠夺其他国家以快速积累财富的做法伴随着全球化的不断蔓延已经变得不再可行,那么积累只能从最初的生产部门——农业部门获取。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有足够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以保证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我国实施城市中心发展的战略,采取了严格的户籍制度,农民被限制在固定的区域内从事农业生产,在农村的非农业经营也同时被禁止。农业和农村的大量产出被转移到工业和城市,农民长期生活在低水平的收入结构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在较长时期里仍然执行农产品低价政策,而大多数的农村公共产品却由农民负担,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差距。农村税费改革以后虽然有了大量的惠农政策,但城乡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在于:①在资源配置中农业处于不利地位,大量资金从农村流失;②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农业、农民、农村还是处在不利地位;③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过程中,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农业、农村、农民仍然处在不利的地位。韩俊:《对新阶段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再认识》,《人民日报》2008年2月15日。

解决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问题的关键在于给予农民“国民待遇”,使农民市民化,使农村城市化。林凌、郭晓鸣主编《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研究》,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战略直指二元经济结构,内涵深刻,包括社会主义政治、物质、精神甚至自然文明的各个方面。具体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给城乡居民平等的发展机会,通过城乡布局规划、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等手段,促进城乡各种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不断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缩小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和地区差距,使城乡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城乡分割的传统“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向城乡融合的现代“一元经济社会结构”转变,这在事实上与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和提高效率的目标不谋而合。

国家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部署,实质上是要通过城乡互补的生产要素的合理、双向流动来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共同繁荣和均衡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决定了我国长期以来进行着以户为单位的农业小规模经营,这不仅造成了较低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使土地和农业对社会投资缺乏吸引力,从根本上阻碍了城市资金、先进技术与农村资源的有效结合。从广义上说,农村公共产品覆盖农业产业经营、农村生活条件、农民民生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统筹城乡的关键在于提供高效的、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与城市化目标相吻合的农村公共产品。陈培礼:《“城市化农村”战略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求实》2006年第3期。因此,建立完善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实现资源利用与配置高效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