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动态、热点与战略(2012—201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013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报告

宏观经济课题组

ZB2013(0730)-0047/0135-DT012/0025

2013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率为7.6%,其中第一季度7.7%,第二季度7.5%,短期内呈现出一种振荡寻底的特征,2012年第四季度以来的复苏态势没有得到延续。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0.1%,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12.7%,比上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对经济具有重要稳定作用的投资需求继续增速下滑,消费需求也进一步呈现出疲弱之态,市场预期的经济复苏未能出现。

一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一)产能过剩和消费减速所产生的传导效应,进一步增加了经济复苏的难度

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为18.7%,低于上年同期6.1个百分点,成为影响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本轮经济下滑主要源于外需不振和房地产市场调控,进入2013年以来,由于投资关联性以及消费增速的放缓,更多的上游行业和消费品生产行业的投资增速也开始出现明显下降。更多行业的投资不振以及消费需求的疲弱,使得我国经济在短期内的下行压力仍然存在,而经济复苏的难度有所增加。

(二)企业经营困难和资金紧张的状况依然存在,财务风险转化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并没有消除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甚至在此形势下仍然有许多企业不断盲目扩张产能或者亏损生产,导致这些行业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恶化,杠杆率居高不下,增加了信用违约的可能性。还有部分企业,包括一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由于经营困难,资金紧张,不得不借新债还旧债,也存在资金链断裂而危及信用违约的风险。因此,企业财务风险转化成系统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三)国际收支失衡仍然较为严重,在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同时,也会抑制一般贸易出口的增长

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进一步上升为3.44万亿美元,“双顺差”规模依旧比较庞大。国际收支失衡很大程度上是由外资流入和加工贸易顺差较大带来的。国际收支失衡容易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同时也助长了国际贸易摩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的一般贸易出口和经济复苏。

(四)金融资源配置结构扭曲,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稳健货币政策、稳定经济的作用

尽管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多增了2.38万亿元,但是金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程度较低。这主要表现为,许多产能过剩的行业虽然效益较低,但是对于资金的依赖和需求非常旺盛,而且也容易获得满足。相反,那些经济效益较好的中小企业旺盛的融资需求却难以得到满足。因此,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助于那些经济效益较低,甚至是产能过剩的企业获得生产或生存的资金,而对那些经济效益好的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却由此减弱,反而会使经济金融风险进一步累积。

二 关于稳定经济增长的几点建议

由于当前经济仍然处于周期性底部,而且供给过剩已经取代需求不足,成为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因此将长期供给管理和短期需求管理相结合,就成为应对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推动经济早日复苏并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应有之义。

第一,适度扩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规模,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结构,保障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资金需要。尽管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比上年同期多增2.38万亿元,但人民币贷款同比只多增了2217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还少增7100亿元,而且中小企业较为倚重的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同比也少增932亿元。这一方面需要继续适度扩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规模,缓解融资难的问题;另一方面还需要拓宽融资渠道,使盈利能力较强、利率水平较高的中小企业获得更多资金来源,避免资金过度流向有规模、无效益的产能过剩行业。

第二,强化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的预算硬约束,规范其投资行为,防止盲目投资造成的新一轮产能过剩。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仍然接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3。但是,国有企业经理人往往具有较强的资源控制欲望,热衷于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张,盈利能力却不能相应增长。地方政府为了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和应对政绩考核,也积极采取各种优惠措施鼓励大项目投资,甚至直接秉承城市经营理念,大兴造城运动,也存在着盲目扩大投资的冲动。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经营范围和国有企业成本利润考核,重新设定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合理引导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投资活动。

第三,重新审视和调整我国对外经济战略,尽力减轻国际收支失衡程度,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特别是鼓励一般贸易的发展。亟须对我国对外经济战略进行调整,限制地方对外招商引资过程中不合理的竞争性优惠政策,加强对加工贸易的监管,同时鼓励对消费品和高科技生产设备的进口,积极化解国际收支失衡带来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尽力消除无谓的国际贸易摩擦,为我国一般贸易发展营造一个更加有利的环境。

第四,释放通过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健康增长的信号,稳定市场预期,引导社会资源向着有利于结构调整的方向流动和配置。在现阶段,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调整到8%以下,许多企业在经历了诸多困难甚至承担大量亏损后,正在逐渐提高自身适应这种低速增长的能力,当属来之不易。当前,应制定明确的改革路线图,并向社会公布,让市场主体明白未来的改革动向和政策方针,了解政府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结构调整的坚定决心,并使这种预期内化到市场主体自身的投资和消费活动中,使之符合未来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避免资源误配置可能造成的损失。

(执笔人:吕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