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色区域治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系列·智库报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海外投资中累积的环保教训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环境挑战越来越严峻,特别是在中国原本具有地缘政治优势的利比亚、叙利亚、苏丹、埃及、缅甸、埃塞俄比亚等高冲突地区。其中,环境问题成为反对派重要的攻击对象。

2008年1月,塞拉利昂政府颁布木材出口禁令。以中国为主的外国伐木进口商无视相关法律,通常对森林进行“剃头式”砍伐,成片砍倒森林但是只运出价值高的红木。当地土壤在失去森林的保护后肥力流失,不能为牲畜提供食物,原住民被迫移居他地,流离失所。同时,中国伐木商还常常向原住民许下修建公路、供水设施等“空头支票”,在木材运出后却逃之夭夭,给国家形象造成了极大损害。

2010年6月,中国四大国有银行之一同意为埃塞俄比亚的吉贝三级大坝项目提供约4亿美元贷款。消息披露之后,银行监察组织、国际河流组织和图尔卡纳湖之友3个组织致信该银行,认为大坝项目将导致湖区生态环境崩溃。随后很多国外媒体对此事相继报道,对该银行的国际形象造成很大影响。

2010年建成的苏丹麦洛维水坝项目,是中国海外承建的最大水电项目。瑞士联邦供水、废水处理与水体保护研究所(EAWAG)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对其环境影响进行评估,一致认为麦洛维大坝带来的淤泥损失、河岸侵蚀和生物多样性问题对尼罗河河谷地区造成重大生态影响,这种论调有损中国的国际形象。而实际情况是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并未触犯中苏两国的法律,而是因为苏丹本国法律缺失、环评报告存在重大疏漏以及苏丹国内政治局势严峻,这使该项目背负了复杂的负面环保影响。

2011年9月,投资规模为2200亿元人民币的、有“海外三峡”之称的密松大坝项目以“民意”名义被叫停。当时缅甸总统吴登盛宣布,由于密松水电项目将破坏密松的自然景观,破坏当地人民的生计,破坏民间资本栽培的橡胶种植园和庄稼,因此在其任期内搁置密松水电站项目。缅甸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协会(BANCA)出具的环评报告认为,密松大坝将淹没克钦族的文化生活中心,30多个村的8000多名居民将因为该项目而移民。

2015年3月5日,由中国直接投资14亿美元的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项目被叫停,斯里兰卡投资促进部部长表示,港口城项目涉嫌规避当地法律以及回避相关的环境要求。科伦坡港口城项目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被中斯两国之外的政治势力干扰而受阻的项目之一,给科伦坡建筑行业的就业带来较大负面冲击。

鉴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中不乏地缘政治敏感区域,对象国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审批过程不严密、政治局势动荡等问题,为避免中国企业“主动”钻东道国法律空子或为第三方背黑锅的情况再次发生,建议中国企业在向海外项目提供贷款、竞标工程时应考虑以下几点:①审慎参与有重大环境影响的项目。在项目推进之初,应采取不低于同行业国际环境保护标准的原则,全面评估环境风险,尤其是在法制薄弱的东道国。②要制定应对项目出现重大环境问题时的相关事后措施,比如启动贷款暂停机制、及时向工程监理和项目业主反映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③增加项目透明度,在遭遇误解时主动澄清事实。建立公开的信息制度、投诉机制,在媒体上积极发出声音等。④要积极加强自我约束机制,避免粗放式开采对象国资源的情况再度发生。要建立投资对环境产生影响的预防机制,而不是采取事后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