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先产品再创业,不要本末倒置
创业者是如何决定要开始创业的呢?我身边的创业者有的是企业高管,遇到晋升瓶颈或职业生涯拐点,拉着一帮人甚至是自己的下属一起做合伙人或股东;有的是二次创业、多次创业,产品没有了、市场失败过几次又爬起来继续;也有的是大学刚毕业,几个同学想到一个好点子,写了详细的商业计划书拿到投资后开始创业……
这其中,有的是为了创业而创业,有的是有了点子、设计出来产品后才创业,有的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还在继续奋斗……但是,是先明确用户刚需或痛点做产品再创业,还是先成立公司再开发、设计、试制产品呢?这里的顺序有先后逻辑关系吗?
马克·艾略特·扎克伯格(Mark Elliot Zuckerberg)说过,“我一直觉得应该从你想要解决的问题开始着手,而不是从你决定要创建公司这件事情开始。而且,最好的公司都是那些立志想要带来一些社会影响和变化的人创建的,哪怕那个社会影响只是很小的一点,不是那些想要赚大钱的或就是因为有人手所以随便开家公司的。”“在硅谷,人们总是先决定要创业再决定要做什么,这在我看来是本末倒置的”。
“我创立Facebook,是因为我觉得能在互联网上与人连接是非常重要的。那个时候互联网上有很多网站,你可以找到差不多所有的东西,新闻、音乐、书、食品、衣服……”
然而,扎克伯格认为,“人”才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就和我们自己一样,每个人都需要朋友,都有与同学、同事甚至陌生人建立联系的诉求。当我们可以分享、可以交互时,我们就可以和家人、朋友建立起更好的关系,我们的生活也就会变得更加美好。同时,我们的知识也会呈指数增加,人脉圈子更广阔,合作项目也丰富。
但是,当时受技术条件所限,还没有一项服务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这个关键——人。所以,“找人”就成了一种大众诉求,成了Facebook诞生和存在的理由。即使一开始只是开发了一个小产品,只为学生服务;即使一开始新产品被用户们抵制;即使怎样……
扎克伯格坚信:总有一天有人会创造出连接世界的产品,不是你,不是他,就是我。
我在哈佛大学的时候,经常和朋友一边吃美食一边探讨未来。推出Facebook第一版本的时候,我记得我们特别兴奋,我们的产品连接了学生,当时我们想:不会太晚,总会有人创造出连接全世界的产品。
有趣的是,这样的产品有一天会出自我们之手。我们只是大学生,我认为只有像微软或者谷歌这样的大公司,才可能创造出这种产品。因为他们聚集了上几千名工程师和上亿的用户,他们应该研发这个产品,但是他们为什么没做呢?
我常常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只是大学生,即没规划又没资源。我们是如何创造出聚集15亿人的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社区呢?因为我们用心。
一开始的时候就有人说:“Facebook只适合学生用,所以它永远不会更重要。”可是我们还是继续把Facebook开放给更多的人使用。
后来,有人说:“好,虽然多了些人用Facebook,但是他们很快就不会再用它。”可是我们仍然继续。
然后,有人又说:“好,可能Facebook在美国好用,但不会在其他的国家有用。”我们继续把Facebook延伸到了世界其他国家。
接着,又有人说:“社交媒体最终不会赚钱。”可是我们建立了多元业务体系。
再后来,又有人说:“用户不会习惯在手机上用Facebook。”今天我们发展成一家以移动为中心的公司。
当然,当时扎克伯格并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其他人也不知道,他们每次遇到阻力而继续前进,是因为他们都很用心。当时,很多公司在打造社交媒体产品,但是又担忧、惧怕遇到问题,然而扎克伯格坚信Facebook连接世界的价值。
扎克伯格还分享了“动态消息”新产品坚持推向市场的纠结过程。你经历过做出新产品开发决策前的众人质疑吗?你坚持下来了吗?
当我创建Facebook的时候,不是要创立一个公司,我想解决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何把人们联系在一起。Facebook成立几年后,我们继续迭代老产品、策划开发了“动态消息”这个新产品,可以帮助你看到你朋友的资料,使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更容易了。
现在人们习惯和接受了“动态消息”这个好产品,但是,在当时很多人都不喜欢。那时候Facebook有100万用户,大约10万用户加入了Facebook讨论组,他们说如果我们不再提供给他们原来的Facebook,他们就再也不用Facebook了。这是当时Facebook10%的用户,拉来10万用户再加上维护这些用户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但是丢失就是一瞬间的事儿。
我们做企业很注重市场调研,当然关心用户尤其是数量不小的用户的想法。但是,就像Facebook知道连接人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一样,我们也知道规划和初心是非常重要的。大部分的公司会害怕失去用户,所以他们选择放弃。Facebook坚持住了,今天“动态消息”成为全世界媒体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也要坚持住。
扎克伯格认为创业应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不是开公司、当BOSS或赚大钱。
对于Facebook,人们逐渐接受,继而爱上它,并且持续地使用它。我记得在几周内,三分之二的哈佛学生就都在Facebook上了,另外MIT之类的学校的学生主动给我们写邮件让我们在他们学校开放Facebook,而我们就真的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因为这也是我们想要的。
我们一开始的时候真的没有想过要创办一家公司,只是一个一个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去做,继而推动着我们的产品不断进入新的学校,并最终走出学校,迈向企业和所有组织。
沉淀到一定程度之后,当我们自己做不过来需要招人的时候,我们才决定要做一家公司,目标就是连接全世界。其实,这并不是我们开始的时候就想到过的。
我一直认为凡事要从想要解决的问题开始着手,而不是从决定要创业这件事情开始。而且,最好的公司都是那些立志想要影响或改变社会的人创办的,而不是那些只想赚大钱,或者只是随波逐流随便开家公司的人。
对于带着破釜沉舟之决心的创业者来说,创业本身是一件非常难、随时都可能放弃的事情。而真正让我们能够坚持下去的是,相信自己在做的事情、相信自己、相信团队、相信合作伙伴,并且坚信我们在做的事业是在创造价值。
扎克伯格基于观察和数据分析做出重大决策,再推出新产品,产品必须有市场。
首先,我觉得如果你把事情做到极致,就不必做看起来很大、很疯狂的决策。你可能更需要了解你的用户的行为习惯。
比如,以News Feed为例,这是一个差异化较大的新产品。用户有这个需求的结论是在数年之中不断调研得出的,在这期间我们一直观察用户的使用行为。可见,起初的Facebook是没有类似News Feed这种能够看到其他人分享信息的产品的。
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只设计了用户页面,然后我们发现大家经常做的就是点来点去。他们会点击进入其他人的页面里,甚至几百个之多,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看好友们的资料有没有更新。
我们从中了解到,人们不只是对找到一个人感兴趣,更是对这个人每天的状态更新感兴趣。所以一开始我们开发了这样的功能——可以显示用户的哪个好友又更新了信息,有个标记,用户就知道该点进谁的页面去查看。第一版的News Feed非常简单,就是把用户好友更新的信息按照时间顺序放到用户的首页上。
所以我觉得,如果事情发展得基本顺利,那么通过数据量化、大数据分析并且梳理真实的反馈,是可以列出下一步计划的。然后,你就可以利用经验和复盘技术去决定该用什么方法、什么工具才能够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并且依据这些假设、预估的方案进行低成本的实验,以便得到更多的有效数据和体验式反馈,不断修正直至得到落地执行的操作手册。
扎克伯格通过授权测试和试错改进优化产品,更新迭代,使用户一路见证、验证并享用。
在很多情况下,创立一家公司也像运用很多科研方法一样,要反复尝试大量的假设推理。如果你的实验设计框架搭建得足够好,逻辑上你就具有了一步步向前推进的有效流程。事后总结起来这也是一种哲学方法。
所以,在Facebook内部,我们每天做的计划、策划案和项目都充分授权给独立的工程师。我们投资搭建的就是这样一个开放式的、各得其所的实验结构。
每时每刻,世界上都不只有一个版本的Facebook,同一时刻可能有成百上千个版本在运行。因为工程师们提出并验证不同的点子,并且引导1万或10万的用户去尝试。然后,他们会得到一个结论:实验结果好或者坏,项目下马还是继续推进。
不管这个实验是让News Feed变得更好,还是带来UI的变化或其他的新功能,他们都能够用自己版本的成果、信息、数据去和一个典型版本比较。这里比较的数据可能是分享量、转发量、成本收入、活跃度等Facebook很关注的绩效指标。
通过无数次、维度不同的实验,以及对每一个合适的人进行合适的授权,你可以预见到(甚至已经做到),比起每一个决定都要经过一步步流程审批,这样的进展要快上不知道多少倍。所以,我认为构建一个多元化产品开发的机制,以及共同学习的文化,并且不断向之努力是非常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