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
课文译注
文化文学常识
1.《论语》:孔子门人及其再传弟子所集成。书中记录了孔子的言行和一些孔子弟子的言行,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共二十篇,内容包括政治主张、教育原则、伦理观念、品德修养等方面,主要采用语录的形式。宋代时,朱熹把《论语》和《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
文章主旨
这十二则语录,主要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思想品德修养等方面。虽然选自《论语》不同的篇章,但基本主题是一致的,都是围绕“学习”这个话题:第1、3、4、5、12章讲的是学习的意义——学习新的知识让人愉悦,可以完善自我,可以为人师,可以不迷茫,可以接近“仁”;第2、6、7、8、9、10、11章讲的是学习的态度方法——要经常反思,要耐得住贫困,要真正以之为乐,要以他人为师,要珍惜时间,要有坚定的志向,学习要学与思结合。
艺术特色
孔子善于用反问句营造一种让学生积极思考的氛围。比如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里孔子提出的是学习方法、待人接物以及个人修养三个方面的问题,连用了三个反问句,起到了强调并引起学生注意的作用。同时,孔子的语言逻辑性强。谈到学与思的关系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阐述了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一个“罔”和一个“殆”就高度概括了“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所带来的危害。
文言知识梳理
◆ 通假字
◆ 古今异义
◆ 一词多义
◆ 词类活用
◆ 特殊句式
巩固训练
1.解释加下划线字。
(1)不亦说乎( )
(2)人不知而不愠( )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4)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
(5)学而不思则罔( )( )( )
(6)思而不学则殆( )
(7)人不堪其忧( )
(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9)饭疏食( )( )
(10)曲肱而枕之( )( )
(11)必有我师焉( )
(12)逝者如斯夫( )
(13)不舍昼夜( )
(14)三军可夺帅也( )
(15)博学而笃志( )
(16)切问而近思( )
2.默写。
(1)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陋巷。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
(7)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9)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
(10)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11)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3.根据文章内容回答。
(1)孔子认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
(2)孔子视富贵如浮云,这样说对不对?请从文中找到你的依据。
_______________
4.孔子关于学习的相关看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请任选一则,结合实际情况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1.自己总结学习本课后的收获,如古汉语知识、对学习的认识等。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学习、读书的诗词名句?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课外阅读
好学者
《论语·雍也》
哀公问[1]:“弟子孰为好学[2]?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3],不迁怒,不贰过[4]。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5],未闻好学者也。”
【注释】
[1]公:鲁哀公。 [2]孰:谁。 [3]者:语气词。 [4]迁:移。贰:重复一次。 [5]亡:通“无”,没有。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是喜欢学习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很好学,(他)不把怒气转移到与那件事无关的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短命去世了。如今就没有(好学的)了!没有听说过有喜欢学习的人了。”
【内容理解】
孔子非常欣赏颜回,从文中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孔子对颜回之死的悲恸?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探究学习
1.探究“仁”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课文中子夏说,“仁”在“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之中,请你查找资料,看看孔子关于“仁”有哪些说法。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关于“河流”的比喻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2)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孔子(前551—前479)和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前540—前470)两个同时代的人说的话都涉及河流。赫拉克利特的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表达的意思与赫拉克利特表达的意思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区别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
3.探究“浮云”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在这以“浮云”来比喻不合义理而得到的富贵。
下面诗句中的“浮云”是什么意思呢?
A.“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B.“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C.“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
D.“嗟乎!人生若浮云朝露。”(《周书·萧大圜传》)
答:A句中“浮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B句中“浮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C句中“浮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D句中“浮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