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 明德至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积极的行为方式影响学生的人生态度

从学生受教育的角度而言,相对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往往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到了教育的高级阶段更是如此。在小学阶段,教师的话语对于学生而言近乎圣旨,学生言听计从,对于教师的行为,学生更多的是模仿,缺乏辨别和批判的能力;到了中学阶段,学生开始有了反思和批判的能力,对于老师的言行将信将疑,他们既看老师是怎么说的,也看老师是怎么做的;而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有了独立批判与反思能力,在为人处事方面,教师说了什么已显得不那么重要,而教师是如何说的和如何做的,则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直接的、更为重要的作用。

如前所言,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孟子把学生的学习称为“从游”,学校犹如大海,教师如大鱼,学生如小鱼,学生跟着老师学习和提高,就如大鱼在前面跑,小鱼在后面跟,即“从游”。这样时间长了,经耳濡目染,学生就能不求而至、不为而成。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先生2002年在“物理的挑战”演讲中讲道:“培养创新的科学人才,必须要有好的导师和密切的师生共同研究的过程。这是省不了的,是不能用网络、程序代替的。”在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老师的治学态度、治学方式、对待学术成果的态度等都会直接影响学生。

复旦大学谷超豪老师对待学术的认真态度和对学生的关怀令人钦佩。谢纳庆是谷老师的“关门弟子”,他深情回忆起2007年的一幕:那天,谷老师因腿伤住院,但依然借来黑板,坐在病床上听取他的预答辩。谢纳庆感慨地说:“永远无法忘记那一天,谷老教会我们的,不仅是加减乘除,更是治学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