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理论渊源需回溯到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中去寻找。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是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创立者和发展者,他们的论述中蕴含丰富的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思想,其中也阐释了基层学习型政党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提高党员素质的需要。无产阶级政党是由具体的党员个体构成的,党员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恩格斯曾指出:“在我们党内,每个人都应该从普通一兵做起;要在党内担任负责的职务,仅仅有写作才能或理论知识,甚至二者全都具备,都是不够的,要担任领导职务还需要熟悉党的斗争条件,掌握这种斗争的方式,具备久经考验的耿耿忠心和坚强性格,最后还必须自愿地把自己列入战士的行列中——一句话,他们这些受过‘学院式教育’的人,总的说来,应该向工人学习的地方,比工人应该向他们学习的地方要多得多。”[8]这段话指明每个共产党员都应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也指明了党员向工人学习的重要性。列宁多次强调党员质量的重要性,尤其是党成为执政党后,必须清除思想动摇的党员和投机分子,把有觉悟的忠于共产主义的人留在党内。为此,列宁特别重视党的思想建设,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而且突出强调了星期六义务劳动对广大党员具有的巨大教育价值,“它对清除混到党内来的分子和抵制腐朽资本主义环境对党的影响是有意义的”。[9]斯大林也曾指出,党员一旦被吸纳入党后,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了解党纲,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并且在此基础上真正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由上可知,革命导师对党员的理论修养和斗争实践能力都非常重视,这是无产阶级政党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条件。
第二,巩固无产阶级政党执政地位的需要。“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10]这句名言指出了科学的革命理论对于革命斗争取得胜利的重要意义。革命战争年代需要学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样需要学习。一是要保持和加强党的团结统一。无产阶级政党不管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都需要团结统一。党的团结统一既是思想上的统一,也是组织上的统一。思想上的统一是前提,没有思想上的统一,组织上的统一是没有意义的。为此,不管是革命还是建设事业,在党内出现反马克思主义或非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或派别活动时,都要进行针锋相对的思想或组织斗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二是要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无产阶级政党从革命党变为执政党后,面临角色转换和内忧外患的双重考验,一方面,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原则。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以民主的方式实现对国家的领导,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另一方面,要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优良的作风是保障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反对官僚主义和拖拉作风。官僚主义束缚了群众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埋没了工人阶级和农民内部的巨大潜力。斯大林认为肃清官僚主义的“唯一的办法就是组织来自下面的监督,组织工人阶级千百万群众来批评我们机关里的官僚主义,批评他们的缺点和错误”。[11]因此,广大工人群众必须学习、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才能用自己的力量来监督国家机关。
第三,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和搞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需要大批从事社会经济生产的人才。1893年恩格斯在致国际社会主义者大学生代表大会的信中就指出:“过去的资产阶级革命向大学要求的仅仅是律师,作为培养政治家的最好的原料;而工人阶级的解放,除此之外还需要医生、工程师、化学家、农艺师及其他专门人才,因为问题在于不仅要掌管政治机器,而且要掌管全部社会生产,而在这里需要的绝不是响亮的词句,而是扎实的知识。”[12]斯大林也认识到在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他向全党发出这样的号召:“掌握科学,培养各种知识部门的新的布尔什维克专家干部,学习,学习,最顽强地学习,——这就是现在的任务。”[13]
可见,学习型政党建设对提高党员素质、巩固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地位、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和搞好社会主义建设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宝贵总结
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随着党的自身建设的改革创新不断与时俱进。总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历程和经验,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更加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有利于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有利于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大概可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第一,民主革命时期(1921~1949)。民主革命时期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经历了从零散学习(1921~1935)到有组织的系统化学习(1935~1949)的过程。中共三大之前,党的活动一直处于秘密状态,组织发展比较缓慢,只设立执行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尚未建立基层组织。中共四大通过的党章才第一次明确规定以支部为基地开展对党员的教育。在这前后,党成立和利用了各种专门学校来对农民进行培训教育。黄埔军校成立后,1924年5月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会议通过的《农民兵士间的工作问题议决案》指出,“广东政府的领域里,应当要做国民党军队里的有规划的宣传”。[14]后来,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在广州又举办了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对农民进行运动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及军事方面的训练,培养了大批农运干部。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始创办党校、学校和各种训练班,如中央苏区的工农红军学校、游击队干部学校、中央农运学校等。学习的内容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克服党内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此外还学习军事知识和文化知识。学习方式比较灵活,因人施教,以切实推动全体党员学习。如中共六大通过的《宣传工作的目前任务》针对不同水平的党员发行不同的书籍,对文化水平较低的党员,发行通俗的政治书籍报刊,还编成歌谣。可见,这一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学习活动已经开始实施,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总的来说,还处于零散学习阶段,缺乏学习载体、学习制度等各种保障。
遵义会议实际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随之全党掀起了一股学习的热潮。学习的目的更加明确,主要是解决全党的思想认识问题,彻底肃清“左”倾、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学习的载体也更加明确,以整风的形式开展全体党员的学习,从中央领导到游击队员都要贯彻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学习的制度更加完善,1940年先后颁布了《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关于各抗日根据地内党支部教育的指示》等,对学习的内容、时间、方式等都有具体规定,可以说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学习开始进入有组织的系统化学习阶段。
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1978)。这段时间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学习的独立探索和日趋迷惘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由革命党转变成为执政党,党面临一系列严峻的考验,面对过去不熟悉的东西,为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农村党员面临急迫的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帮助农民认清走互助合作道路的必要性、认识到农业要为工业化服务等,需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对党的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学习。然而,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党内“左”的错误开始发展起来,先后发生了整风“反右”的扩大化及“大跃进”运动,尽管党在1958年召开了纠“左”的会议,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局面,以致后来,学习活动开始走上歧途,阶级斗争色彩越来越鲜明。对这一时期的教训,邓小平1978年1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这些年来,应当承认学得不好。主要的精力放到政治运动上去了,建设的本领没有学好,建设没有上去,政治也发生了严重的曲折。”[15]
第三,改革开放至今(1978年至今)。这一阶段是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重回正轨和全面展开的阶段。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中国农村面临一个大变化大发展的时期,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内部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多种经营等都是党当时面临的新课题,必须重新学习。1981年12月《全国农村工作会谈纪要》明确指出:“从1982年起,要以县或公社为单位,利用农闲时间有计划地对农村党员,首先是社队干部进行分批轮训。要组织他们学习六中全会的决议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用整风精神总结经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分清是非,提高觉悟。”[16]并提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健全党课制度和民主生活制度,把农村支部建设好。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再三向全党发出“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号召,努力“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建设由此进入全面展开阶段。1990年10月中宣部、中组部下发《关于组织各级干部深入学习社会主义理论的意见》。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后,1998年6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2000年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关于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意见》,决定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县(市)部门、乡镇、村领导班子和基层干部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2004年,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要求。2012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为学习型政党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自2004年至今,中共中央先后发布了《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2004)、《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2010),2013年又在全党开展了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可以说,这一时期学习的内容、载体都不断发展创先,学习的制度化、正规化水平也不断提高。
以上三个时期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方面从开始摸索到不断发展创新的历程,只有抓住了这个基础和重点,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引领当代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三)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对推进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需要。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锋呈现新特点。在这种情形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如何定位基层政府职能,如何对付外来文化、宗教对农村的传播和渗透等,都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严峻考验,对基层执政党的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二,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应对经济社会转型期各种新形势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其面临的考验和挑战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多个方面,没有经验可循,对基层党建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营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信用环境、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立对农村生活价值的认同、加强农村公共管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等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应对党建新课题的需要。在新形势下,党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临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及消极腐败危险。这些考验和危险对在新形势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对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同样如此。应加强基层党员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密切结合农村实际,加强政策理论学习、法律法规和科学技术培训,引导农村基层干部发扬求真务实、密切联系群众、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增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党在农村的坚强战斗堡垒。
总之,不管是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还是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或是当前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讲,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