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1
2011年初,我刚到伦敦工作,在租住房子的抽屉里,翻到一本老旧的伦敦城市地图,地图的印刷时间是2001年。出于对新环境的好奇,我带着这本地图,按图索骥,开始寻找地标与有趣的街道。在我意料之外的事情是,这本10年前的地图,依然可以很好地指导我游走在这个陌生的城市。虽说陌生,但是我手中拿着这本地图,似乎去哪里,都不那么充满着未知。
伦敦城市的发展,代表了传统老牌国家的发展节奏。
2012年中,因为家庭原因,我提前回北京。落地后,我打开手机中的地图软件查询打车路况,软件直接提示需要下载新版本的北京离线地图。乘车从机场回家,沿途很多的楼、新修的岔路及家门口拆迁后腾挪出的新路,都使我暗暗吃惊,仅仅一年时间,老地图已经无法让我找到我要去的地方。
北京城市的发展,代表着新兴国家的发展范式。
而不同国家的发展范式对我的冲击,其实远没有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之间的差异来得猛烈。
2008—2017年,在我从事传统石化行业的9年时间当中,石化产业流通环节的“基础设施”几乎没有大的变化,这些“基础设施”包括交易的法律支持、合同条款、支付货币及方式、交易产生的单据等,追根溯源,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原油贸易大发展时期逐渐打磨确立下来的。整体的结构性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没有本质的变化。
石化产业作为全球第一大产业,代表着传统产业的运行现状。
而在数字世界中,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经济体正以人间一日、此中一年的发展速度,高速地发生着变异与自然选择的进化过程。
2008年11月1日,比特币面世。比特币白皮书——《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推出了划时代意义的一个产品,即比特币。在过去11年里,比特币的价格起起伏伏,也出现了硬分叉。很多人对于比特币的价值逻辑嗤之以鼻。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比特币作为一个自治体系,完美地运行了11年,不考虑中本聪为比特币设计的对冲人性的激励机制,作为其底层技术的区块链技术,也终于浮出水面,体现了其巨大的商业应用价值。
围绕区块链这一核心技术,演变出两条商业路线,即币圈与链圈。
自比特币大放异彩开始,很多人开始推出各种形态的数字货币,包括各种竞争币、平台币、稳定币等,各类数字货币交易所也提高了数字货币的流通性,参与交易的群体也从高水平技术人群向普通投资者转移。当然,新事物在发展初期难免会鱼龙混杂,很多“空气”项目也浑水摸鱼,这对市场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随着国内禁止ICO,币圈在2018年,其美丽的“泡沫”破裂,浊气也随之弥漫。
很多人对于区块链技术的直观理解,其实是将其等同于数字货币。很多人开始唱衰区块链技术,源于数字货币的野草式“生长”和国家对其的燎原式的管控。
作为另一条商业路线——链圈的从业者更专注于区块链技术与自身所在行业场景的技术结合。普华永道有一个“六原则”方法论,我个人觉得非常适用于判断一个场景是否适合区块链技术改造:一是是否多方参与,二是是否需要分布式数据库,三是是否存在互不信任的情况,四是各自遵守的法律、规则是否有所不同,五是是否需要被永久记录,六是参与者参与的规则是否稳定。
基于这六个原则判断的结果,与目前区块链技术应用较好的行业场景特征基本吻合,即银行间支付、大宗商品贸易、医疗和数字创作等领域。由于都是由产业公司和金融机构发起的,链圈的发展相对低调且缓慢,但依据Gartner曲线的预测,未来5~8年,区块链产业的落地是必然的趋势。
更有意思的是,在我们看来,币圈与链圈其实是区块链技术从数字端映射到我们经济世界的一个事物的两种形态,就像光的波粒二象性一样,都是同一个东西。合二为一地接受与应用,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块链技术对于生产关系的重塑,从而产生新的生产力和生产资料。分工合作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但过度分工带来的更多的合作摩擦会抵消分工带来的增长,此时,伴随合作摩擦的增加,知识产权和工业制造的恶性竞争达到拐点。区块链技术为降低交易摩擦提供了技术解决路径:“代码即法律”解决了不完备合约和单据的低效问题,在时间上实现了价值创造;基于技术增信,即实现无需信任的信任,大幅降低了交易的门槛和摩擦,从而激活应用这项技术的商业体,并以此衍生出其他新型商业模式。区块链技术可以为世界经济带来帕累托改善。
我于2017年8月离开传统石化行业,受命筹备组建了现在的中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从事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尤其是在区块链技术与大宗商品贸易结合领域进行尝试与探索,并与团队完成了中国第一船原油进口与第一船成品油出口试点工作,这些工作得到了厦门海关的大力支持。区块链行业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在这过去的二十多个月当中,欧美出现了三个区块链联盟,专注于大宗能源商品交易及银行间支付,这让我有了一种非常浓烈的危机感。我们的全球贸易格局是构建于现在的“基础设施”之上的,而在“基础设施”领域中国经济的话语权并不大,在一日千里的数字世界中,全新一代的“基础设施”呼之欲出。我们也在组建亚太地区的区块链联盟体,希望未来在全球能源交易的“基础设施”中,中国及亚太经济体有独立的发声通道和与对世界贡献度相匹配的话语权。
在我们从零开始筹备区块链项目的时候,其实走了很多弯路,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方向,没有人做过。志钧和小龙的这本《区块链项目辅导手册》,对我而言着实拜读甚晚,如果这本“指北针”能够早一年推出,我相信我会避免用那么多时间与资源去做那么多无用之功。如果有人正在筹建一个全新的区块链项目,这本书,应该是必读之书了。
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人投入这个世界大势之中从事区块链项目的开发与落地工作,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区块链这一技术及其带来的商业和组织变革以更加开放、积极和包容的心态去应对。因为区块链不是一个具象的技术或者商业形态,而是一个能让人类世界的关系形态产生阶跃可能的“底层设施”。面对这样一个人类世界的增量要素,我们都需要保持好奇之心,怀揣敬畏之心,尤其是要解放思想。
因为,揣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
是为序。
中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