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会计账户
会计科目,指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分类的项目,是组织会计核算的依据。为了完整、系统、连续地反映和监督各项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及其结果,提供经济管理所必需的各种核算资料,还必须根据会计科目开设账户。设置和运用账户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
一、会计账户的概念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它只说明某一科目应包括的经济业务的内容,不能反映出经济业务发生后引起的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增减变动情况及结果。因此,必须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相应的账户,以便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系统、连续地记录。所谓账户,是指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用来分类、系统、连续地记录和核算经济业务过程和结果的一种工具。
账户是依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因此,应当按照会计科目的分类,相应地开设有关账户。首先,应当根据会计科目按经济内容分类开设账户,以工业企业为例,应当开设资产类账户,负债类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其次,根据会科目提供核算指标详细程度的分类,按科目、子目、细目开设,即根据会计科目开设总分类账户,用以登记各项经济业务,提供各种总括分类的核算资料,根据二级和明细科目开设明细分类账户,用以登记各项经济业务,提供各种具体的、详细的分类核算资料。对各项经济业务通过总分类账户进行核算,叫作总分类核算;对某项经济业务通过有关明细分类账户进行核算,叫作明细分类核算。
二、会计账户的分类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有一个科目就必须开设一个账户,所以账户数量较多。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开设的账户有85个,在我国历史上,会计制度规定开设的账户数量多达100多个。且账户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每一账户既有各自的核算内容,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账户体系。因此,为了弄清每一账户性质和具体内容,揭示账户之间的共同规律,以便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账户,应按一定标准对账户进行分类。账户分类标准一般有以下三种。
(一)账户按性质(或经济内容)的分类
账户的性质即是账户的经济内容,是指账户核算、监督的会计要素项目的具体内容。账户按其性质不同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费用成本类账户和收入成果类账户五大类。其中,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是根据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科目设置的,费用成本及收入成果类账户是根据成本类和损益类的相应科目设置的。这是账户最基本的分类。通过这种分类,可以掌握每一账户的性质特征,明确账户间的区别,以便在经济业务发生时能迅速判断应使用的账户。
(二)账户按提供指标详细程度的分类
账户按提供指标详细程度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总分类账户简称总账或一级账户,它是根据一级会计科目开设的,用来提供总括分类核算资料的账户。例如,“原材料”总账用来提供所有材料的增减变动及结存的总括核算指标,因此总分类账户只能用货币量度。明细分类账户简称明细账,它是根据明细科目开设的,用来提供详细具体核算资料的账户。例如,“甲材料”明细账用来提供甲材料增减变动及结存的明细核算资料。明细分类账户除用货币量度外,有些账户还要用实物量度。如“原材料”“产成品”等明细账,既要提供货币指标,又要提供实物数量指标。有些总分类账户所统驭的明细分类账户数量较多,可根据二级科目设置二级账户,二级账户是介于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之间的账户。经济业务通过总分类账户进行的核算称为总分类核算,通过明细分类账户进行的核算称为明细分类核算。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之间有密切联系,总分类账户对明细分类账户起统驭作用,明细分类账户对总分类账户起补充说明作用。对于发生的经济业务应按平行登记原则,分别在有关总分类账户及所属明细分类账户中进行登记,关于平行登记原则详见第7章。
(三)账户按与资产负债表的关系分类
按账户与资产负债表的关系分为表内账户与表外账户。表内账户用货币计量单位反映,表外账户可用货币计量单位反映,也可用其他计量单位反映。常用的表外账户有:租入固定资产、代管商品、受托代销商品等。
三、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
要正确地设置和使用账户,首先必须了解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是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工具。它不仅要有明确的核算内容,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结构。
各项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的变动,虽然错综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增加和减少两种变动情况。
因此,可把账户划分为两个基本部分,分别记录各项要素的增加和减少的数额,就可满足记账、核算的需要。
账户要依附于簿籍开设,亦称账簿,这样,每一个账户只表现为账簿中的某张或某些账页,它们一般应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1. 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
2. 日期和摘要(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和概括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
3. 增加和减少的金额及余额(记录的金额);
4. 凭证编号(账簿记录的依据)。
如表3-4所示的是三栏式账户的一般格式。
表3-4 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在教学中,为了方便演示账户的结构,一般截取账户中最重要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表示,如图3-1所示。在西方会计中,由于这种格式非常像英文字母“T”,所以称为T形账户。在我国则称为“丁”字账户,并以其中的一方记增加额,另一方记减少额。
图3-1
上列账户的左右两方,分别用于记录其增加额和减少额,账户在一定时期(月、季、年)内所记录的增加额和减少额,称为本期发生额。其中,所记录的增加额的合计数,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所记录的减少额的合计数,称为本期减少发生额。本期发生额是一个动态指标,反映一定时期内各项资产、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情况。
每个账户的本期增加发生额与本期减少发生额相抵后的差额,称为余额。余额是一个静态指标,它反映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某个时点的状况,即在一定时期内增减变动的结果。余额按其所在时期的不同时点,又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本期期末余额就是下期的期初余额。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账户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是记在账户的左方还是右方,以及账户左右两方的名称,则要根据记账方法的要求和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性质来加以确定。
四、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
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两者的区别是: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的格式和结构。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科目和账户不加严格区分,而是相互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