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34.1 概念题
1用事实说话[暨南大学2011年研;辽宁大学2010、2007年研]
答:用事实说话是指记者把思想观点藏在精心准备的某个事实中,让受众通过这一事实,自己来悟出某种道理。它通过客观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活动的基本规律。
2新闻背景[南京大学2007年研;中央民大2006年研;上海交大2005年研]
答:新闻背景是对于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环境和主客观条件所作的说明。它通过引用有关材料应用交代、说明、解释、对比、衬托等手法,显现或暗示新闻事实的成因、意义等,藉以深化新闻主题,帮助受众透过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更好地理解事实的本质及其对周围事物的影响。新闻报道中的背景材料,被称为是“新闻背后的新闻”。对它所下的最简单的定义是“用来说明事实的旧事实”。背景材料是有助于理解新闻事实的必要材料,运用时务必精挑细拣,尽量控制在“必要”的限度以内。
3“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人大2005年研]
答:“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是指在新闻写作过程中,新闻记者应该通过达到具体真实,从而实现新闻报道的整体真实,遵循新闻的基本属性——真实性,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其强调的是新闻与事实之间,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决定新闻存在的基础,新闻只是对事实的报道。
34.2 简答题
1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
答:任何文章的写作,所遇到的基本的矛盾都是如何处理材料和观点的矛盾。新闻写作遇到的矛盾也不例外,它要处理的是新闻事实与记者所要表达的观点之间的矛盾,而解决这个矛盾的基本方法是“用事实说话”。
“用事实说话”的原因,具体参见本章复习笔记相关内容。
2为什么说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试结合实例说明用事实说话的常用手法。[南京大学2007、2006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5年研]
相关试题:
(1)简述“用事实说话”的方式。[华中科大2011年研]
(2)新闻写作怎样用事实说话?[中央民大2006年研]
(3)新闻报道怎样做到较好地用事实说话?[湖北大学2004年研]
答: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离不开两个要素:“事实”和“观点”(即说话),它的特点在于两者结合的方式。从形式上看,新闻报道,尤其是动态消息,并不直接论述对事实的观点,即通过发表有形的意见来说话。而是叙述和再现事实,运用事实本身的逻辑反映现实,采取“寓论断于叙事之中”的方法,即通过发表无形的意见说话,这是新闻报道特殊的价值和独特的作用。
(1)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具体原因具体参见本章复习笔记相关内容。
总之,新闻写作最基本的内容是事实;新闻写作最基本的素材是事实;新闻写作成败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是事实。没有过硬的事实,有再过硬的笔头也是做无用功。新闻写作最基本的手段是如何运用事实。
(2)用事实说话的常用手法
①选择典型事实说话
典型事实应具有以下特点:a.它必须是鲜活的读者所未知的事实;b.它必须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c.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d.有的放矢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一个标准。
②通过再现场景说话
“再现场景”是指把新闻事实的某些现场情景具体地描述出来。“场景再现”在有关新闻写作的一些论述中还被称为“以氛围逼真”,即“让受众犹如身历其境地感受新闻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再现的写作方式虽然难度比较大,但它所增强的可感性显著,对读者说服的效果相应地也显著。
第一人称再现法,是由记者直接把读者带入现场,也是“再现场景”常用的一种手法,它具有特殊的真实魅力,使得读者在“请看事实”的过程中,接受与领会记者传达的信息、想说的话。
③运用背景材料说话
背景材料在新闻报道中有许多作用,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是通过灵活地使用背景材料,巧妙地表达记者的观点。运用背景材料说话,通过背景材料表达记者的倾向,是客观报道的主要手法之一。运用背景材料说话应注意以下几点:
a.善于联想
这是一种通过把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与其他一件或几件事实关联起来陈述的方法,暗示与引导读者进行联想,从而得出结论。
例如,在一篇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进攻莫斯科的消息中,记者加讲了这样一小段背景材料:希特勒军队进攻莫斯科的路线与季节同1812年拿破仑进攻莫斯科的路线与季节几乎一模一样。把希特勒军队的作战行动与100多年前的拿破仑军队联系到一起,引导读者回忆起那次战役的结果:拿破仑的军队大败于俄国。现在沿着同样的路线、在同样的季节里进攻莫斯科的希特勒军队,将会得到什么下场?记者把自己的观点“希特勒必败”,就这样不动声色地藏在背景材料中。
b.善于对比
这是指通过背景材料进行对比与衬托。
例如,在一篇关于赫鲁晓夫的报道中有这样一段叙述:赫鲁晓夫昨日深夜派人把斯大林的遗体从红场水晶棺中抬出,烧成灰烬。赫鲁晓夫任乌克兰第一书记时,在党的会议上高呼:斯大林是他的父亲。第二句是记者加的背景材料。这位记者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也没有作任何褒或者贬的表态,但通过叙述前后两件事实,如此鲜明的反差,已给读者提供足以做出正确判断的事实依据,同时也使读者心照不宣,完全明白记者的意图。这显然比记者直接站出来下结论更有力、更有效。
c.不同的背景材料表现不同的观点
新闻事件是复杂多样的,每个新闻事件经常可以找到多方面的相关背景。报道同一件新闻事实,由于选择和运用不同的背景材料,从阅读的效果分析,会对读者的判断产生不同的影响。从用事实说话的写作方法分析,记者可以表现不同的倾向性和观点。
例如1994年12月俄罗斯出兵车臣共和国。西方通讯社在报道这一事件时,不同通讯社的记者在自己的稿件中加进不同的背景材料。有一家通讯社的消息所加的背景为:这刚好是苏联出兵阿富汗十周年。另一家通讯社的消息所加的背景为:1944年,当时的苏联曾把这个被指控勾结纳粹的难以驾驭的民族迁往中亚。第一条的背景材料把俄罗斯出兵车臣同苏联出兵阿富汗相提并论,其指向很明显,记者想表达的意思是俄罗斯出兵车臣同苏联出兵阿富汗一样,属于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武力干涉,这是侵略行为。而第二条的背景材料通过揭示出车臣有“前科”,它在历史上就与中央政府不和,表明俄罗斯的出兵属于解决国内政治问题,而且这个问题有很复杂的民族与历史原因。由此可见,当新闻事实被不同的背景材料加以说明时,会表现出记者不同的倾向性,以使读者做出不同的判断或结论。
d.综合立体地使用背景材料加大说话的深度和力度
④借助“直接引语”说话
直接引语是指记者通过采访得来的被采访者的原话。在报道中直接引用原话已经成为现代新闻写作不可或缺的手法。直接引语有以下几个作用:
a.直接引语是新闻报道中不同身份、不同个性人物所说的话,不拘一格地引用它们,可以使报道具有现场感,富有变化和人情味,有助于克服新闻写作中容易出现的单调乏味与概念化。
b.直接引语一般都有出处,即消息来源,有助于提高新闻的真实性。如果直接引语来自重要人物或重要机构,还有助于提高新闻的权威性。
c.它有一个特殊的作用,是“借助直接引语说话”,记者可以利用新闻报道中的人物之口,讲出自己希望说出又不便直接出面说的话。按照西方记者的说法,采用直接引语的技巧,就是“把用记者的嘴说话,改为用被报道者的嘴说话”。这样的报道看起来更客观,因而加强了说服力。
3简述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湖北大学2007年研]
答:直接引语是指记者通过采访得来的被采访者的原话。在新闻报道中直接引用原话已经成为现代新闻写作不可或缺的手法,西方新闻教科书把它称为“新闻写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之一”。
直接引语主要的作用,具体参见本章复习笔记相关内容。
34.3 实务题
请你使用“用事实说话”的方法,采写一篇新闻报道。
答:示例如下:
维和十年大爱无疆
“每一位维和警察都是大国责任的具体体现”
2010年1月20日上午九点,在海地地震中遇难的中国英烈的遗体送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来自社会各界的数千人来到现场,与八位英雄作最后的告别。
对于那些曾经和八位英雄朝夕相处的战友们来说,这些天所发生的一切就好像是一场梦,大家都不愿相信这是真的。维和工作难免伴随着危险,不过,英雄的战友们却一致认为,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它不仅体现了每一个维和队员为和平事业的奉献精神,更体现了我们国家的大国责任感。烈士生前同事卢聪说,每一位维和警察就是这种大国形象的具体体现:“正是中国维和警察在任务区的身影,让其它国家的人民看到中国担负起了大国责任。”
十年维和不辱使命
忠诚、拼搏、团结、奉献,这是八位英雄用自己的生命写下的遗言,这也是中国维和十年精神体现。1997年,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在联合国总部宣布,中国政府决定原则上向联合国任务区派出维和警察,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公安部副部长孟宏伟介绍,中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作为一个大国来说有一个很重要的责任就是参与国际上的各种重要事务,维护世界和平。
1999年,公安部开始在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和广东等地选拔维和警察。在这次地震中牺牲的郭宝山当时主要负责这项工作。由于没有任何经验,我国可以说是白手起家。
经过严格的挑选和培训,2000年1月13日,中国第一批15名维和警察首先到达了联合国东帝汶任务区的后勤基地,并全部顺利通过了联合国采取死亡淘汰制的考试。2000年1月18日,中国维和警察正式来到东帝汶首都帝力。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副巡视员陈三虎告诉记者,那是中国的警察队伍第一次向世界警坛展现我们自己的形象。
2003年11月,公安部向联合国利比里亚任务区派遣首批5名维和警察,这是中国首次向非洲地区派遣维和警察。
2004年4月,中国向联合国科索沃任务区派遣首批12名维和警察。
2004年5月,公安部向联合国海地任务区派遣一名维和警察,这是中国首次向美洲地区派遣维和警察。
2004年9月,中国向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派遣了一支125人的维和警察防暴队,这是中国政府历史上第一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成建制维和警察防暴队。
公安部副部长孟宏伟说:“中国派出的成建制的防暴队整体军事素质、业务素质,都是一流的。”
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在屡次的平定骚乱、巡逻保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显示了中国维和警察的总体素质。2006年2月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警察总监为了表彰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亲笔用中文和英文写下了和平之师几个字。
截至2010年1月,我国共向亚洲的东帝汶、阿富汗,欧洲的波黑、科索沃,非洲的利比里亚、苏丹和美洲的海地7个任务区派遣维和警察1569人次,其中向海地派遣维和警察防暴队8支1000人次。目前尚有191名维和警察在外执行任务。
从最初派出15名到现在的1569人次,回望中国十年的维和路程,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副巡视员陈三虎认为,这跟我们国家的发展和崛起有着很大的关系,“觉得是一个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也责无旁贷。”
十年来,中国维和警察不辱使命,多次获得联合国和平勋章和各种嘉奖,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和赞誉。在派驻人数最多的海地任务区,所有中国维和队员都被授予过“联合国维和勋章”。
坚守就是最好的纪念
地震中八名烈士离我们远去,而地震之后直到现在他们的战友仍然在海地执行维和任务,他们的身影活跃在每一个救灾的现场。
在地震中联海团的大楼倒塌的瞬间,当时正在附近执行勤务的驻海地的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的队员们眼睁睁地看着7层的大楼变成一片废墟。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及时向营地报告,但是现场通讯完全中断。13名驻海地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的队员们,震惊之余没有丝毫的混乱,坚守在现场。地震后,人们开始在联海团大楼的废墟上展开救援,是他们从大楼的废墟中寻找第一名幸存者。当天,他们一共从联海团大楼的废墟中救出4名幸存者。
不仅烈士的战友们继续奋战在海地,由公安部选拔的四名增补的维和警察已经在北京待命,随时准备奔赴海地接替牺牲的烈士的岗位。他们是现任广东高明边检站站长的女警官段忠惠、公安部边防局的干事施金东、广东边防总队的心理医生何光伟和广东边防总队政治部主任胡运旺。他们都认为,对烈士最好的纪念就是尽快进入角色,完成他们的工作任务。
忠诚、拼搏、团结、奉献,这是八位烈士,用他们的生命书写的维和精神。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我们正在努力尽到自己对世界对人类的责任,而担负这种国际责任,意味着我们要承担更多的艰险,付出更多的牺牲。我们在悼念八位烈士的时候,更加体会到古老的中华民族正在走向世界,正在勇敢地承担起神圣的责任。
(文章来源:焦点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