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特威茨《实验心理学—掌握心理学的研究》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3 考研真题和强化习题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可能导致参与者的反应性?(  )

A.测量厕所墙上的涂鸦

B.考查劳动生产率的摄像机的设置

C.研究人们丢弃的废物

D.检查电话账单以获得员工拨打长途电话的数量

【答案】B

【解析】ACD都是对行为结果的测量,属于无干扰测量,因此,不会导致参与者的反应性。

2.参与性观察指(  )。

A.观察者伪装他(她)的身份,并加入到被研究的参与者的生活中

B.在选定的事件中,对参与者的行为进行无干扰测量

C.调查参与特定事件的人们

D.请求事件的参与者回忆该事件

【答案】A

3.下列关于自然观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它不允许人们操纵之前的条件

B.它主要从性质上进行描述

C.它的数据不容易被其他研究者复制

D.它包含对一个或多个变量的系统操纵

【答案】D

4.相关法(  )。

A.是作出两个变量间因果推论的最佳方法

B.通常包含对一个变量的精确的操纵,以及对它在另一个变量上的作用的观察

C.的评估通常是做事后回溯

D.无法确定两个变量关系的强弱

【答案】C

5.下列哪一个是正相关的例子?(  )

A.随着教育水平的降低,犯罪率逐渐增加

B.随着城市人口的减少,犯罪率逐渐降低

C.随着收入水平的降低,犯罪率逐渐增加

D.随着犯罪率的降低,收入水平逐渐增加

【答案】B

6.皮尔逊相关的适用条件是(  )。

A.两个变量之间具有高相关

B.一个变量的测量被实验者精确操纵

C.两个变量呈线性关系

D.两个变量呈曲线关系

【答案】C

7.下列三幅图是关于头颅大小与回忆量的三组虚拟样本的数据。下列三幅图中,哪一个表示强的负相关?(  )

图2-3  头颅尺寸与回忆量相关系数的三种情况

A.图C

B.图B

C.图A

D.都不是

【答案】A

8.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

A.在相关研究中,我们无法估计潜在因素的可能影响

B.随着相关系数的增加,我们可以确信两个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存在

C.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反映了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的强弱

D.可以对来自不同量表的两个变量求相关

【答案】B

【解析】存在高相关的两个变量并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因为也有可能存在第三个变量作为这两个变量的共同的原因。

9.相关系数的符号表示两个变量相关的(  )。

A.程度

B.方向

C.强度

D.线性

【答案】B

10.交叉—滞后法被用于(  )。

A.测量当两个变量之间有交叉时的结果

B.研究若干相关系数随时间的变化

C.研究多重相关

D.将无关变量的作用分离出来

【答案】B

11.设想研究人员发现一年中人们出席教会的次数与他(她)一年中所犯罪行呈负相关。从这个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

A.两个变量间存在相关。

B.参加教会活动影响你是否犯罪,但是我们不能确定,这将减少还是增加犯罪率。

C.参加教会活动使你不去犯罪。

D.犯罪使人不去出席教会。

【答案】A

【解析】两个变量之间存在负相关,说明其中一个变量的增加,会导致另一个变量的减少,即参加教会活动影响你是否去犯罪,参加的教会活动越多,犯罪率越低。

12.相关系数是关于两个变量之间(  )的统计量。

A.相关关系强度

B.相关关系强弱及相关方向

C.相关方向

D.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答案】B

【解析】相关系数的符号表示相关的方向,正号则两变量同向变化,而负号则两变量反向变化。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表示两者之间相关关系的强弱,相关系数越大则相关越强。

13.变量(  )。

A.通常是一个常量

B.只与相关研究有关

C.是可以被操纵或测量的量

D.只与自然观察法相关

【答案】C

14.(  )是一种将两个变量的数据放置在一个表格中,以考查一种变量值的变化是否依赖于另一个变量的研究。

A.实验研究

B.自然观察

C.混淆研究

D.列联研究

【答案】D

15.参与者反应性发生于(  )。

A.研究者感兴趣的行为受观察者影响时

B.研究者感兴趣的行为不受观察者影响时

C.研究者感兴趣的行为不能观察时

D.研究者感兴趣的行为是实验操纵的结果时

【答案】A

16.一个研究者对咖啡因的摄入量与心脏病的发生率感兴趣。他(她)在二者间发现了正相关。但是,随着咖啡因摄入量的增加,参与者的基线压力水平也相应发生变化。在这个例子中,压力水平(  )。

A.有一个有限的范围

B.与心脏病呈负相关

C.与心脏病是因果关系

D.是一个混淆变量

【答案】D

【解析】在这个研究中,自变量是咖啡因的摄入量,而因变量是心脏病的发生率。参与者的压力水平随着自变量的变化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无法确定因变量的变化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还是由于压力的变化引起,因此,压力属于一个混淆变量。

17.下列哪一项是习性记录的一个例子?(  )

A.一张列有SAT(学习能力倾向测验)总分与其他一些变量的相关系数的表格

B.一份关于蜜蜂定位他们的花粉来源的动作的完整描述

C.一张列有一些高校计划中男性专业与女性专业的百分比的表格

D.某种研究中混淆变量的列表

【答案】B

18.确定界限指(  )。

A.缩小所要观察的行为范围

B.将数据转化为列联表

C.扩大所要观察的行为范围

D.将行为转化为可操纵的指标

【答案】A

19.对公共厕所中的涂鸦的事后回溯研究属于(  )。

A.无干扰测量

B.参与观察

C.变异—个案研究

D.习性记录

【答案】A

20.T.R.是一位有语言障碍的中风患者。研究者通过将他与其他一些在年龄、教育水平以及一些其他特征相近的个体进行比较,来研究大脑特定区域的损伤与语言障碍的关系。这种调查方法属于(  )。

A.习性学

B.拟人化

C.变异—个案研究

D.民意测验

【答案】C

21.一位心理学家对儿童关于欺负行为的理解感兴趣。在一个学年中,这位心理学家操场上的儿童行为进行系统的观察。她用一个大的笔记本,在操场入口附近的长凳上,将她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请问这个程序存在问题吗?(  )

A.有,全距限制是这个研究中非常现实和严重的问题

B.没有,学生不可能注意她

C.有,无干扰测量通常存在问题

D.有,反应性是一个问题

【答案】D

【解析】这名心理学家对儿童的观察,是在儿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正在被别人观察时进行的,因此儿童可能不会自然的行动,即表现出反应性。

22.参与性观察和自然观察的主要区别是:在参与性观察中,(  )。

A.观察者对被观察的个体假定了一个虚拟的身份

B.观察者成为被观察个体生活的积极的参与者

C.观察者成为被观察个体生活的积极的参与者,并且观察者对被观察的个体假定了一个虚拟的身份

D.观察在自然的情境下进行

【答案】C

23.一位心理学家对几个大脑额叶受到永久性损伤的个体进行几年的研究。这项研究包括重要的神经心理学测验和长时间的交谈。这位心理学家使用的方法属于(  )。

A.个案研究

B.列联研究

C.民意测验

D.参与性观察

【答案】A

24.一位研究者在出勤率与期末成绩间发现了+1.44的相关。这表明(  )。

A.随着出勤率的增加,期末成绩上升

B.随着出勤率的减少,期末成绩下降

C.这位研究人员在计算相关系数时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D.良好的出勤率带来良好的成绩

【答案】C

【解析】相关系数的范围是-1~+1,该研究者获得的相关系数超出了相关系数的范围,因此,其在相关系数的计算时出现了严重的错误。

25.一位心理学想要研究大学新生参加体育运动与GPA(平均成绩点数)之间的相关。他应选用以下哪种研究技术?(  )

A.参与性观察

B.自然观察

C.列联研究

D.无干扰观察

【答案】C

26.无干扰测量________,无干扰观察________。(  )

A.指对进行中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指对行为结果进行观察

B.指对行为结果进行的观察;在对行为的观察过程中增加了反应性

C.指对行为结果进行的观察;在对行为的观察过程中减少了反应性

D.在对行为的观察过程中减少了反应性;指对行为结果的观察

【答案】C

27.在Rosenhan(1972)进行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冒充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住进了精神医院。在获准住院以后,这些假病人的行为表现恢复正常,并且系统的观察医院工作人员的行为。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医院的工作人员能否确定这些假病人是“神智正常的”。结果全部研究人员都被留至三周,诊断成精神疾病,大部分是“缓解性”精神分裂症,每个人虽然讲述的症状一样,拿到的药物都不同。但是,真正的病人却不是那么好愚弄的,常常有病人对某一个研究者说:“你没疯,你是来检查医院工作的!”或者说:“你是记者。”这项研究属于(  )。

A.参与性观察

B.变异个案分析

C.无干扰测量

D.自然观察

【答案】A

【解析】在这个研究中,研究人员作为被观察的被试生活中的一员,因此,属于参与性观察。

28.在进行自然观察时,为什么研究人员担心被认出是观察者?(  )

A.研究者无法在他的被观察者面前正常的行动

B.获得的结果无法被推广到其他的现实生活情况

C.如果被试意识到自己正在被观察,那么他们将不会自然地行动

D.如果被试意识到自己正在被观察,那么研究者无法自然地行动

【答案】C

【解析】当被试意识到自己正在被观察,那么他们将不会自然地行动,即出现反应性,因此,在自然观察时,研究人员要避免被识别为观察者。

29.人们通常说随着年龄的增加记忆能力下降。按照这种说法,年龄与记忆之间是(  )。

A.没有相关

B.交叉—滞后相关

C.负相关

D.正相关

【答案】C

【解析】两个变量之间反向变化,因此属于负相关。

30.相关系数可以告诉我们两个变量的(  )。(中山大学2008研)

A.关系的强弱

B.关系的方向

C.A和B

D.以上都不是

【答案】C

31.下面关于自然观察的表述哪一个是不恰当的?(  )(中山大学2007研)

A.对特征的概括主要是描述性的

B.涉及对一个变量或者多个变量的系统性操作

C.其他研究者不是很容易重复的数据结果

D.不允许研究者操纵有关前提条件

【答案】B

32.在计算皮尔逊相关系数之前,统计专家建议先对数据根据散点图来描述,因为(  )。(中山大学2005研)

A.需要确保两个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是线性的

B.图表在表述因果关系上比相关系数更明确一些

C.需要确保数据来自于一个波动的范围

D.以上均正确

【答案】A

33.如果一个变量的所有数据均相同而第二个变量的数据是规律变化的,那么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将接近于(  )。(中山大学2005研)

A.1.0

B.0

C.-1.0

D.1.0或者-1.0

【答案】B

34.如果两个变量是相关的,那么(  )。(中山大学2003研)

A.我们可推断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B.它们都是间断变量

C.一个是间断变量,另一个是连续变量

D.一个变量的值可预测另一个变量的值

【答案】D

35.在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前,一般建议先用散点图对数据进行描述,因为(  )。(中山大学2003研)

A.我们必须确定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线性的

B.针对因果关系来讲,散点图比相关系数能提供更多的信息

C.我们必须保证数据中不包含极端值

D.两者的比较可使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更加清晰

【答案】A

36.(  )是相关性研究的固有问题,因而在对问题做解释时,容易出现困难。(中山大学2003研)

A.参与性观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

B.反应偏向(reactivity)

C.限制性观察(delimiting observation)

D.变量混淆(confounding)

【答案】D

37.自然观察是一项很有价值的研究方法,因为(  )。(中山大学2003研)

A.它允许进行广泛的实验控制

B.研究容易重复

C.它主要是描述性的

D.它可定义一个问题领域并提出进一步的问题

【答案】D

38.假定接受心理治疗的次数与犯罪次数成负相关,说明(  )。(中山大学2003研)

A.接受心理治疗使你少犯罪

B.接受心理治疗影响一个人是否犯罪,但不能确定犯罪率是否上升或下降

C.两个变量间存在关系

D.均不正确

【答案】C

二、问答题

1.解释两变量间可能存在的非线性相关。

答: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分为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线性相关即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用一条直线进行描述。非线性相关即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不能用一条直线进行描述,即呈曲线关系。

比如,年龄与长时记忆的关系。年龄很小时,线段呈平直状;3到16岁时记忆量随年龄而急剧增长;到了中年期二者又呈平直状,之后随着年龄增长线段缓缓下降,直到老年时,线段又呈大幅度下降趋势。

2.什么情况下自然观察法是最适合的研究方式?它的优缺点各有哪些?

答:自然观察是观察方式的一种,是在自然条件下对有机体的行为进行观察,以探索其心理活动规律的研究方法。其特点是对要观察的对象及其所处情境事先不作任何设计。

(1)在研究的早期阶段尤其当人们只想了解感兴趣问题的广度和范围时,自然观察法是最适合的研究方法。

(2)自然观察法的优缺点如下:

自然观察法的优点

自然观察法可以限定问题的范围;为严格控制的研究尤其是实验研究,提供有趣的课题。

自然观察法的缺点

a.其描述性致使无法评估事件之间的关系。

b.有时它所提供的资料不太充足,许多结果无法再现。

c.没有被严格的维持在描述的水平上,经常出现对观察结果的解释。

3.什么是变量的混淆?试举一例。在这个例子中,是否存在一个解释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答:(1)变量的混淆是指由于研究中存在着与自变量同时变化的另一个变量,以至于因变量发生的任何效应都不能明确地归因于自变量,这种现象存在于相关研究中。

(2)比如头颅大小与词汇记忆量之间的相关研究中,就无法判断是头颅大小导致的回忆量差异,还是它同另外的因素,比如年龄,混淆在一起导致的。在这个例子中,可以通过对年龄相近的被试的头颅大小与词汇回忆量之间的研究,即对可能存在的混淆变量进行控制,以此来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4.试述相关研究的优缺点。什么是交叉—滞后法?它的用途是什么?

答:(1)相关研究法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方法,是一种描述性的研究方法。

相关研究的优点

可以显示变量间的共变关系,从而提示研究注意到各种现象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

相关研究的缺点

a.相关研究的结果往往取决于其选用相关法的前提条件是否满足。当前提条件不满足时,相关研究的结果不能反映真正的事物间的关系。

b.相关研究无法确定因果关系的方向。相关研究难以对各种假设作出取舍。

(2)交叉—滞后法是用来确定相关研究中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3)交叉—滞后法的用途是获得随时间变化的若干相关系数,依据这些相关系数的大小和方向,确定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什么结果,即确定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5.一所著名大学的校长要求招生委员会增加SAT的权重。他(她)声称SAT是对智力的很好测量。此外,他(她)写道:SAT可以很好的预测大学新生的学业成绩。你如何看待增加SAT的权重?你能给出另外的理由,用于解释为什么SAT能够很好的预测成绩吗?

答:(1)本题中,SAT和新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可以解释为两者均与第三方变量——智力之间的紧密相关,由于SAT可以很好地反映智力水平,而智力水平对学业成绩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因此给SAT加权,用SAT来预测新生日后的学业表现是比较合适的。

(2)SAT和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除了上述关于智力的解释外,还可以给出多种解释。比如,拥有较好家庭经济和教育条件的新生,往往在SAT上表现出色,也由于同样的原因,在日后的大学学习中也表现突出,因此SAT对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源于两者同家庭经济教育条件的密切关系。

6.在调查研究中,如果取样范围比较狭小(如研究中国儿童的问题,只在大中城市选取样本),一般会对相关研究的结果产生什么影响。(北师大2003研)

答:在调查研究中,如果取样范围比较狭小(如研究中国儿童的问题,只在大中城市选取样本),一般会低估相关研究的结果。

因为相关系数的计算受到数据分布情况,即全距的影响:全距大,当取样范围较大时,被试的团体异质,全体被试的数据的总分分布必然较广,计算出的相关系数也较大;当取样范围比较狭小时,团体内部的水平相差不大,即团体同质,则计算出的相关系数就较小,从而使真正的相关系数被低估。

7.为什么调查研究只能确定相关关系,不能确定因果关系?既然如此,调查研究有什么意义?(北师大2003研)

答:(1)调查研究是与实验法相对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和测验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通过调查研究可以获得大量的实验数据,这些研究具有真实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等特点,因此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

(2)调查研究只能确定相关关系,不能确定因果关系,是因为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和测验法等都只是收集研究数据的方法,只能获得相关的描述数据。相关性只能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而不能表明孰因孰果,不能人为地控制和操作某些变量以确定因果关系。

(3)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相当复杂的,在实际研究中很难完全寻找发现出变量之间的完全因果关系,所以需要调查研究获得相关资料。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为以后的实证研究提供相关的信息资料。调查研究还可以和实验研究相结合以提高研究效率,因此调查研究是实验研究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