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冬春季多见,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病变常同时侵犯黏膜下层及鼓膜。病势轻的,炎症在鼓室、咽鼓管为主;病势重者,炎症扩展到鼓窦和乳突气房,使其黏膜或骨质化脓坏死,即成为急性乳突炎。卫生习惯不良、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外伤、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均可导致此病。
本病症状特点为:发热、耳痛,在1~2天内加剧,呈搏动性跳痛,听力减退,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后,一般发热、耳痛减退。若为乳突炎,则鼓膜穿孔出脓之后,发热、耳痛不减,乳突部肿胀、压痛明显。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如不彻底治疗,容易转为慢性。有的患者会出现并发症,重者可危及生命。干老将本病病程分为3期:
初期(发生发展期):突然发热,恶寒,头痛,全身无力,食欲不振,小儿往往体温可达40℃或更高,尤其是未满周岁的婴儿,体温升高更显著。患耳深部疼痛,逐渐加重,听力减退,或有眩晕。检查鼓膜充血明显,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聋。此期以风热犯袭为主,肝胆火炽为次。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方选银翘散、桑菊饮、蔓荆子散之类。药如金银花10g、连翘10g、薄荷6g、桑叶10g、菊花10g、蔓荆子10g、苦丁茶10g、夏枯草10g等。
中期(化脓期):为病之高峰期。见壮热不寒,耳痛剧烈,呈搏动性跳痛,似刺似钻,夜不能寐。如乳突受累,则疼痛更甚。听力减退也更明显。鼓膜充血深红,且外凸。待鼓膜穿孔之后,脓液溢出,则发热减退,耳痛减轻,听力亦稍改善。假如鼓膜穿孔后,脓出而又突然减少,发热、耳痛均不减轻,乳突部明显肿胀、压痛。X线拍乳突侧位片显示乳突气房混浊,房隔模糊不清,甚则房隔被破坏,呈一融合的空腔,此即可诊断为急性乳突炎。此期多见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弦数。证属肝胆火炽,三焦热甚,治宜清肝泻火,消肿排脓。一般在鼓膜穿孔前,选用仙方活命饮加减。方中金银花为主清热解毒,可用10~20g;白芷、防风祛风消肿排脓,用10g;归尾、赤芍各10g,乳香、没药各3~6g活血散瘀;穿山甲、天花粉、皂角刺各10g活血排脓,均为要药。若大便秘结,可加生大黄5~15g,后下,或直接用1~2剂大承气汤以泻火通便,釜底抽薪。对小儿,亦可用甘中黄煎。鼓膜穿孔后,脓液排出,热势未退尽者,可以用龙胆泻肝汤或黄连解毒汤,方中可以加一些生大黄。
后期(即恢复期):发热渐退,脓性分泌物转变为黏液性,量也逐渐减少直至干净。鼓膜大多数能愈合。少数治疗不当或抵抗力弱,或兼感湿热之邪者,可能转变成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此期证属虚实夹杂,余邪未尽,正气已伤,治宜扶正祛邪,方选四圣饮合四苓散,或用五神汤。药如金银花10g、当归10g、黄芪10g、甘草3g、茯苓10g、白术10g、泽泻10g、滑石10g等。
外治:初期可用黄柏滴耳液滴耳,每次2~3滴,每天3次。乳突部红肿者,用马氏青敷药,以饴糖赋形,外敷,每天换药1次。凡化脓性中耳炎耳部灼热疼痛者,亦可用此方或青敷散在耳郭周围敷之,有降热清火消肿止痛之功。
病例
赵某,男,4岁。初诊:1999年5月15日。
感冒第4天,发热已退,但右耳深部疼痛。翌日更痛而难以承受,身体也同时出现疼痛,今天高热,耳内疼痛如雀啄,日夜难眠。大便两日未解,渴而狂饮,溲赤。
检查:右耳外耳道深部有黄色稠脓积潴,擦净后可见鼓膜充血,中央部已有细小溃孔,脓从内部涌出,随光线闪动而呈“灯塔征”,鼓沟及其附近,也呈充血状态。右颈颌下可扪到淋巴结肿,无粘连,无压痛。体温38.5℃,舌红,黄腻苔,脉数(102次/分钟)。
案解:感冒时邪,不泄横窜,化热生脓,犯及听宫,中医所谓聤耳,正指此而名。脓初溃溢,适在高峰之顶巅。急于清热解毒,用于挫其锋而杀其威。黄连解毒汤主之。
外治:黄柏水3支,滴耳。
二诊:1999年5月19日。脓泄很多,质稠而厚,昨天起转为稀而色白。寒热退,食欲来,平静能眠,大便已解。
检查:外耳道脓液潴积,清除后可见鼓膜中央性穿孔,旁及鼓沟的充血消失,已还其正常状态。体温:36.8℃,舌薄苔,脉平。
案解:大脓一泄,邪毒排空。但仍宜重视与治疗,诚恐转为慢性,则后患无穷矣。用药则宗惯例,“高峰苦寒以挫其锋,溃后甘寒以理其后”,改取五味消毒饮。
三诊:1999年5月25日。脓液日渐减少,一切进入正常状态。嬉戏而食欲旺盛。
检查:外耳道干净干燥,鼓膜溃孔残痕已模糊难见。舌薄苔,脉平。
案解:“为虺弗摧”已摧,慢性之虑可免。再予解毒,作扫尾之用。
丁半合剂2瓶,每日2次,各50ml,开水兑服。
本案患儿,年仅4岁,因感冒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从其症状及检查结果来看,就诊时已是高峰期,宜一鼓作气将其拿下,挫其锋而杀其威。干老认为是感冒时邪,不泄横窜,化热生脓,犯及听宫,选用苦寒清泄之黄连解毒汤。方中黄连、黄芩、黄柏、金银花、苍术清热燥湿、解毒排脓,贝母清热化痰,甘草清热解毒并调和诸药。并结合外治,以黄柏滴耳液滴耳,使药直达病所。虽仅服3剂,然而获效满意,脓液转为稀而色白,寒热退,食欲来,平静能眠,大便已解。检查见旁及鼓沟的充血消失,已还其正常状态。体温36.8℃,舌薄苔,脉平。这些资料和数据比之初诊是变化明显的。稚嫩之体,三日苦寒,诚恐不胜药力,干老认为“高峰苦寒以挫其锋,溃后甘寒以理其后”,改取五味消毒饮,并加用白芷、桔梗助其排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