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心纳谏的齐威王
从“田氏代齐”以后,齐国就一直被强大的魏国压制,甚至被三晋联手欺负,时不时地打到齐国长城,北边的燕国也常常来插上一脚,以齐国的国力,只能勉强应付而已。
好在魏国的实力一直在不断下降,齐国身上的压力逐渐减轻。魏、赵两国又已经公开翻脸;前几年秦献公又猛然发力,连续三次在河西大败三晋,迫使三晋把一部分精力转移到西部,这都给齐国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会。
于是在公元前356年齐威王上台以后,齐国迎来了一次重要的变革。
齐威王是田齐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君王,他跟当年的魏文侯类似,特别有容人之量,而且善于提拔和发现人才,只要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不问出身,不论来历,一概给予重用。
所以齐国朝堂上迅速聚集起一群才学盖世的强人,如众星拱月般簇拥着齐威王,共同把齐国推上了强国宝座。
其中最重要的人是邹忌。
传说他善于奏琴,因此得到威王的喜爱,让他住在宫里。有一次威王一个人在弹琴,邹忌不经过禀报,直接推门进去,大声赞扬:“大王弹得真好!”
齐威王很奇怪地说:“你刚进来,还没认真听,怎么就知道我弹得好?”
邹忌侃侃而谈:“琴理中蕴含着治理国家的道理。大弦象征国君,小弦代表百官,琴弦之间的配合有如政令,奏出的乐音就是治理国家的效果。大王的琴音,大弦温润柔和,小弦廉折清悦;拨弦深而回弦缓,回旋往复而不紊乱,这说明政治昌明;琴音和谐稳定,大小配合得当,清朗而互不相害,正是国泰民安的景象。琴音调而天下治,因此说大王弹得好。”
这是拐着弯进献忠言,而且切中要害,说明了治国的基本要点:严整、有序、君臣和谐。一番话说得齐威王心花怒放,当即任命他为相国,位居百官之首。
战国式的君臣关系就是这样,下臣们只有绞尽脑汁,靠三寸不烂之舌,说得君王心悦诚服,才能得到机会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而各国君王们,也在各种谋士、说客、纵横家令人眼花缭乱的说辞中间,小心翼翼地挑选着自己需要的人才和政策。
关于邹忌讽谏齐威王,最著名的还是下面这个故事。
传说邹忌身高八尺有余,相貌俊美。有一天早上穿好朝服照镜子,看到自己衣冠楚楚的样子,不禁得意地问身边的妻子:“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更帅?”
徐公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邹忌的妻子想也不想就回答:“徐公哪里比得上你?”
邹忌还不放心,又问自己的小妾,回答也是:“徐公比您差远了。”
这时有个朋友上门求帮忙,邹忌又问他,朋友也回答:“我看徐公不如您。”
过了几天,邹忌偶然见到徐公,顿时震惊,原来他比自己帅得多啊,这才知道身边的人们都没有说实话。
为什么会这样呢?他翻来覆去地想,终于想通了其中的道理:“妻子爱我,小妾怕我,朋友有求于我,所以都会言不由衷地奉承我。”
于是邹忌去找到齐威王,把这个故事讲给他听,然后说:“连微臣身边的人都不肯说实话,大王富有四海,又长期深居宫中,宫里后妃们都爱大王,朝臣们都怕大王,国内百姓们都有求于大王,他们肯说实话吗?由此可见,大王要听到真实的评论有多难啊。”
威王深有感触,当即发下命令,鼓励全国上下进献治国之策:“群臣百姓有能当面指出寡人的过错的,受上赏;上奏折进谏的,受中赏;在市井中议论寡人的过失,被寡人听到的,受下赏。”
于是齐国上下无数人前来提意见,各种奏折铺天盖地,齐国的国政因此得以走上正道,整个国家也走上了富强的道路,人们说,这就是所谓的“战胜于朝廷”。
善于讽谏的大臣远远不止邹忌一个,实际上,这是当时广泛流行的风气,另一个以直言敢谏闻名的人是淳于髡(kūn)。
淳于髡出身低贱,甚至可能是奴隶出身,“髡”指的就是一种剃光头发的刑罚,而且他还是个上门女婿,更说明他的身份之低微。
他的长相很丑,身高不满七尺,看起来滑稽可笑,但人很机灵,多次出使外国都成功维护了国家形象。
这样的人也凭借自己的才能得到了齐威王的重用,可见当时齐国对人才的选拔确实是不拘一格的。
据说齐威王刚刚登基那几年,沉湎于酒色,夜以继日地宴饮,荒废朝政,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劝说他。
淳于髡就去对威王说:“国内有一只奇怪的鸟,停在王庭之中,三年时间不飞也不鸣,请问是什么鸟?”
威王哈哈大笑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当即宣布停止各种酒色娱乐活动,开始处理国政。(另一个版本说这是楚庄王的事迹。)
他先把即墨大夫召来,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赴任后,经常有人向我说你的坏话,可是我去即墨视察的时候,看到的却是政通人和,民众安乐的景象,可见你是个不善于逢迎,只会埋头干实事的人。”于是封他为万户侯。
威王又找到阿城大夫说:“自从你去了阿城,每天都有人在我面前称赞你,可我看到阿城治理得一片混乱,赵国和卫国来进攻,你也没能及时营救,你用了多少钱贿赂我手下的人替你说好话?”说完,当即下令把阿城大夫和那些替他说好话的人一起煮了。
消息传出来以后,举国震惊:原来大王是如此英明的人,看来搞小动作是瞒不过他的,从此人人都踏踏实实做事,再也不敢欺上瞒下了,齐国因此迅速由乱入治。
关于齐威王和他直言敢谏的忠臣们的故事还有很多,这些故事基本上都是那些鬼头鬼脑的纵横家们杜撰出来的,或者有很多夸张的成分,可信度不高,但却能说明几个事实:
其一,齐威王的朝堂里人才济济。
再有,齐威王确实是个特别能虚心纳谏的君王,他任用忠直耿介的下属,广开言路,使得国家上下的风气焕然一新。
还有,他也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君王,求新、求变是他执政的特色。
这时候的齐国,刚刚完成“田氏代齐”的政权更迭,如同一只破茧重生的蝴蝶,在阳光下缓缓扇动翅膀,正准备大展宏图,开始一段崭新的生命旅程。
这个国家正值它最好的青春年华,齐国举国上下洋溢着对新时代的憧憬和向往,求新、求变是这个时代所有齐人共同的追求。
事实上,威王当政以后不久,就任用邹忌开展了齐国版的“变法”,东方传统强国终于跟在魏、楚、秦之后,也开启了自己的变革之路。
齐国的“变法”比较温和,基本上采用一些传统的强国策略,例如修订法律,加强对官员的考核,澄清吏治,广开言路,鼓励言论自由,加强军备等等。
这些策略不会立即让国家脱胎换骨,但也避免了尖锐的利益斗争,所以齐国没有出现秦国和楚国那种鸡飞狗跳、大动干戈的情形,而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改变着社会,缓缓地来到了一个新时代。
——如果要在战国时代选一个国家来居住的话,一定要选齐威王时期的齐国,那是一个政通人和的国度,举国上下都透着一股温和的、阳光明媚的气氛。
伴随着开明的政治政策,齐国也形成了极为宽松、自由的学术和思想言论环境,所有这一切,都在稷下学宫这座伟大的高等学府中集中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