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防治与卒中筛查(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脑血管病的社区人群防治

脑血管病的防治,就是使其发病率、死亡率下降,控制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力争对发病机制的研究有某些突破性进展,发现更有意义的防治措施,争取10年内防治区人群中脑血管病发病率下降10%左右,死亡率下降15%,使脑血管病的发病年龄逐步推迟,这是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纲要提出的奋斗目标。
一、社区的防治意义
脑血管病的防治要贯彻“社区化”原则,运用社会医学理论和方法,从社区的角度研究卫生服务和预防疾病的要求,进行组织和实施。这是搞好医疗卫生工作的一条可行途径。脑血管病的人群防治大致分为两种策略,一种为个体策略,目标是检查发现并治疗发生某种疾病的高危个体。另一种为群体策略,目标为全体人群,强调不仅查出并防治高危个体,更要努力改变环境,促使更多的人改变不健康行为和不良生活方式。
总之,脑血管病的防治目的是:监测危险因素,干预危险因素,预防脑血管病的复发及提高康复水平。
二、“社区”防治概念及组成
什么是“社区”?社区(community,公社、团体、共同体等)一词,源于国外,是伴随西方现代社会学的引入由英文翻译而来。美国社会学家戴伦·波普诺在《社会学》一书中指出“社区是指在一个地理区域围绕着日常交往组织起来的一群人”。社区的正确含义应是以地理界限划分的社会团体,其基本构成为人口、地域、生产关系、行为规范及服务设施。是指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这一特定区域居住一定数量的人口,该人群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或利益,如城市的工业区、大学区、商业区、居住小区等,农村的乡、镇、村。只要具备了上述地域人口、家庭以及共同的生活环境和特点等均可称为社区。
高一级防治机构要建立“脑防办”,统筹管理各自的防治。每个社区要由社区内的医疗机构参与防治并指导工作,每个社区防治人员要通过培训和学习,熟知脑血管病的防治知识。
三、社区防治的内容
1.调查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流行病学。
2.开展宣传活动由服务站医生共同组织居民召开会议,宣传脑血管病防治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居民参与脑血管病防治的积极性。
3.社区的健康教育。脑血管病的防治,首先要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最终使发病率下降。而实现前提就是在开展针对全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健康促进是为导致健康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条件所采取的健康教育与环境支持相结合的策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方式要根据人群的构成、文化层次、共同生活习惯等选定。应尽可能使之适合于该实际情况,如对大学生,宣传要有一定的深度,知识新颖,有说服力。而对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的居民,健康教育的内容应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重点突出、言简意赅的宣传形式效果最佳。另外,根据国内人群防治研究经验,多数居民对包含各种防病知识的“百科全书”并不太感兴趣,嫌读起来费时费力,如果定期发放一些针对性强、通俗易懂的宣传材料,很多人乐于接受。其教育方式包括:①每月为脑血管病高发人群安排一次学习时间,学习脑血管病防治知识。②开展热线电话咨询,通过电话服务解答问题,传授脑血管病防治知识。③由社会管理医生向患者面对面进行知识教育。④发放学习资料,通过各种方式(专栏、标语、发放小册子、义诊)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居民预防脑血管病的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识。
4.监测脑血管病的发病因素
(1)不可干预因素:年龄、性别、遗传、种族。
(2)可干预的因素:
1)非人为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高黏血症、动脉硬化、肥胖、打鼾、心源性疾病。
2)人为因素:吸烟、饮酒、缺乏运动、习惯咸食或甜食。
3)环境因素:季节、气候、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劳累。
4)精神因素:精神紧张、兴奋、抑郁、失眠。
5)血液因素: 高纤维蛋白、高血小板聚集、高同型半胱氨酸升高、高血脂、高血糖。
5.干预措施
(1)干预方法:①对社区中发现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级管理,采取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干预措施;②在干预措施中开展经常性的强化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能力;③对各类心脑血管病患者强调定期临床随诊和治疗;④重点积极干预高血压和短暂性脑缺血患者。
(2)干预项目:
1)非人为因素:高血压→降压治疗;高血脂→降脂治疗;动脉硬化→预防治疗动脉硬化;糖尿病→控制糖尿病;心源性疾病→控制心源性病因。
2)人为因素:对于吸烟、饮酒者→控制烟酒;不合理饮食者→调整饮食结构;对肥胖者→积极运动;对有精神因素者→调节精神因素,保持乐观。
3)血液因素: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应用抗凝药物。
6.建立人群档案。社区对所管“高危人群”要建立“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档案,有条件的要配合微机管理。
7.干预后的评估。各社区要定期对干预后的人群档案进行分析,做出诊断,找出存在问题,以利纠正。
四、社区防治的管理
社区防治要在当地政府管理部门领导下进行,并由社区内的卫生管理体系协调,社会各界人士支持和参与、督促各社区内的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要有任务、有落实、有检查、有法规,并要有监督机制。
1.发挥社区行政领导的作用
 目前,在我国若没有地方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搞好社区人群防治实为一句空话。要使各级行政机构了解开展人群防治的必要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使各级政府部门认识到脑血管病的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且治疗费用越来越昂贵,社会负担越来越重。社区防治应引起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建立相关领导机构,制订相关措施,并组织落实。
2.争取社会各界支持
 社区防治工作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不是哪一个部门或单位所能独立承担的,必须努力争取多部门、多单位、多行业的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方能收到显效。在我国目前形势下,首先是医疗卫生部门的分工与协调,应制定合理政策,鼓励各级医务人员和各个专业的有关人员积极参与预防疾病的工作。并且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联系当地计划、财政、教育、公安、宣传、媒体、体育、工商、食品加工、老龄委、妇联、劳保等部门,组成一支防病的强大联合体,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3.社区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
 要使社区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脑血管病防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愿行动起来积极参与脑血管病的防治,这是开展社区防治工作的又一必备条件。这就需要我们宣传教育,鼓励发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