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伯未医书重刊专辑:金匮要略简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暍 病

暍是暑症,夏季暑热伤人都从外受,故仲景冠以太阳二字。或称中暍,或称中热,仅仅是名词上的不同。暑症并不复杂,《内经》说 “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可知发病时期只在炎夏,暑症的性质不离乎热。它的特点,在于外感多实症,独伤暑多兼虚象。原因是夏季炎热,使人多汗,体内气阴不足,从而脉症上常显示出虚弱现象。最明显的如仲景所说 “其脉弦细芤迟”,弦细芤迟四种脉象不能连讲,可能是或见弦细,或见芤迟。然而热症不见浮大滑数的阳脉,而反见弦细芤迟的阴脉,可以体会到暑邪极易伤气伤津,不能与一般热症并论。如果引用 “脉虚身热,得之伤暑”来说,理论还是一致的。正因为邪热体虚,故仲景用白虎之清,又用人参之补,成为中暍的主方。必须说明,《金匮》的中暍是一种伤暑症,不同于后世所说的中暍。后世所说的中暍是:夏日远行,忽然头痛壮热,汗出大渴,无气以动,昏晕闷倒,即 《巢氏病源》所说:“夏月炎热,人冒涉途路,热毒入内,与五脏相并,致阴气猝绝,阳气暴壅,经络不通,故奄然闷绝,谓之暍”。故后世的中暍症,当用苏合香丸(苏合香、安息香、丁香、木香、檀香、沉香、荜茇、香附、诃子、犀角、朱砂、熏陆香、冰片、麝香)和来复丹(硫磺、硝石、玄精石、五灵脂、青皮、陈皮)开窍及温里来急救,等待醒后再用清暑之剂,不能与 《金匮》中暍混为一谈。

夏令炎热,人多贪凉,所得疾患,并不限于热症。《金匮》上说: “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汤主之”即指夏季的寒症。由于夏季寒症的变化比较热症为多,故后来对于夏季寒症的叙述也比热症为多。大概外感阴凉,寒热无汗,头痛四肢拘急的,用消暑十全散(香薷、扁豆、厚朴、紫苏、白术、赤苓、藿香、木香、檀香、甘草),内伤瓜果生冷寒湿,腹痛吐泻的,用藿香正气散(藿香、紫苏、白芷、大腹皮、茯苓、白术、陈皮、半夏、厚朴、桔梗、甘草、姜、枣)。此外,有香藿饮(香薷、厚朴、扁豆、黄连)、六和汤(香薷、人参、半夏、杏仁、藿香、厚朴、砂仁、甘草、扁豆、赤苓、木瓜、姜、枣)、大顺散(干姜、杏仁、肉桂、甘草)、冷香饮子(附子、草果、橘红、甘草、姜)、二香饮(香薷、香附、苏叶、苍术、陈皮、厚朴、甘草、扁豆、木瓜、葱、姜)等方剂,多为夏季寒症而设。看了这些方剂,感觉到仲景用一物瓜蒂散治夏月伤冷水不够恰当。 《医宗金鉴》主张改用香薷饮和大顺散,有它发展的一面,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