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师继续教育培训教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十八章 功能性便秘

便秘是指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或不尽感以及在不用通便药时完全排空粪便的次数明显减少等。其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种,功能性便秘是指缺乏器质性病因,没有结构异常或代谢障碍,又除外肠易激综合征的慢性便秘。
【诊断要点】
1.分型
(1)慢传输型便秘(STC):
占13%,指肠内容物从近端结肠向远端结肠和直肠的运动速度低于正常人,与异常的肠动力相关。
(2)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OOC):
占28%,指粪便堆积于直肠内而不能顺利地从肛门排出,可伴有轻度的结肠传输缓慢或正常。
(3)混合型便秘:
兼备上述两种特点。
2.临床表现
(1)粪便干结、排便费力:
有时是患者的唯一的主诉,直肠便秘者排出的粪便多为粗大块状,而结肠便秘则多为小粒,类似羊粪状。
(2)左下腹痉挛性痛及胀压感:
由于粪块在乙状结肠与直肠内过度停滞,常有里急后重欲便不畅等症状。
(3)痔疮:
常作为便秘的继发症出现。
(4)其他:
上腹饱胀不适、嗳气、反胃、恶心、腹痛、腹鸣、排气多等主诉。长期便秘在部分病人可出现轻度“毒血症”症状,如食欲缺乏、口苦、精神萎靡、头晕乏力、全身酸痛等。
3.辅助检查
(1)结肠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黏膜是否存在病变,明确病变性质,除外器质性病变。
(2)特殊检查:
结肠传输试验、胃肠通过试验、肛门直肠测压、排粪造影、气囊排出试验、结肠压力监测等。
4.诊断标准
罗马Ⅲ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
(1)必须符合以下2项或2项以上:①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②至少25%的排便为干球状便或硬便;③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阻塞感或梗阻感;④至少25%的排便需要手法帮助(如用手指助便、盆底支持);⑤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⑥便次<3次/周。
(2)在不使用泻药时很少出现稀便。
(3)没有足够的证据诊断IBS。
【鉴别诊断】
主要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相鉴别,后者的诊断要点患者有腹痛和(或)腹胀症状,并与排便关系密切发作时排便频率及粪便性状改变有关。
【治疗原则】
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恢复正常的肠动力和排便生理功能。治疗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症状类型、发病频率和病情严重程度,采取个体化和综合性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
(1)调节饮食:
指导便秘患者增加膳食中的纤维素含量,以粗制主食及富含食物纤维的蔬菜和水果为主,养成多饮水的习惯,建立规律的饮食习惯也有助于减少便秘的发生。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功能性便秘患者应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不论有无便意,每天均应定时排便。同时,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劳逸结合。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特别是腹肌的锻炼也有利于改善胃肠功能。
(3)调整心理状态:
临床医师应重视精神心理因素在便秘发生中的作用,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和治疗,调节其心理承受能力,避免受一些大的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对防治便秘也是至关重要的。
2.药物治疗
功能性便秘患者一般治疗无效时,可考虑选用药物治疗。
(1)容积性泻药:
主要为各种含大量纤维素的制剂,可溶性纤维素如果胶、车前草等;不可溶性纤维素如植物纤维素、木质素等,增加粪便量及轻度刺激肠蠕动,有助于产生便意和排便反射。服药后多饮水可提高疗效。但此类药物起效较慢,且大剂量易引起腹胀、腹痛,对结肠乏力的患者应慎用。
(2)渗透性泻药:
包括不被吸收的糖类(如乳果糖、山梨醇、甘露醇)、聚乙二醇和盐类泻剂等。此类药物在肠道内产生高渗环境,提高肠腔内渗透压,使水和电解质保留在肠腔中,软化粪便,用于治疗轻、中度功能性便秘效果较好,可作为长期应用的手段。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胀气。
(3)刺激性泻药:
为作用最强的一类泻药,包括蒽醌类(番泻叶、大黄、麻仁丸)、蓖麻油等,能直接刺激结肠黏膜而促进蠕动,减少肠腔水分吸收。对功能性便秘患者可尝试临时使用,以求迅速缓解症状,但可出现腹痛、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刺激性泻药长期使用易出现药物依赖,甚至损害患者的肠神经系统,使结肠动力减弱,进一步加重便秘。此外,蒽醌类药物可引起结肠黑便病,应予警惕。
(4)润滑性泻药:
常用药物为石蜡油,能润滑肠腔,妨碍结肠对水的吸收,使粪便易于排出,主要适用于硬结便秘患者。长期使用可干扰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伴有胃食管反流、年老体弱、长期卧床者应慎用此类药物,以免引起脂质吸入性肺炎。
(5)促动力药:
作用于肠神经末梢,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或直接作用于肠壁平滑肌,促进肠动力,可考虑应用于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莫沙比利是目前仍应用于临床的促动力药,近年多项研究表明,以莫沙比利作为基础动力药,配以其他类型的泻药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有效方案。
(6)其他:
中医药和微生态制剂在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中可能有效,但尚需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大规模临床试验研究支持。
3.生物反馈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是将不能觉察的生理活动信息转变为患者可视、可懂的信号,进而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训练和功能协调,建立正确的排便行为。主要用于治疗肛门括约肌失协调和盆底肌、肛门外括约肌排便时矛盾性收缩导致的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
4.手术治疗
少数患者症状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经严格的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经各种特殊检查显示有明确的病理解剖和确凿的功能性异常部位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应慎重掌握手术适应证,针对病变选择相应的术式。手术治疗有一定的复发率,应采取必要的非手术治疗措施巩固治疗效果。
【转诊指征】
达到下列转诊条件之一的患者,应及时转到综合医院专科治疗。
1.诊疗手段不完善或诊断困难的患者,需综合医院协助明确诊断。
2.治疗效果欠佳或治疗过程中出现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的。
3.伴有其他症状 如消瘦、营养不良、贫血等。
4.出现严重并发症 如肠梗阻等或需外科治疗如急腹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