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BI-RADS超声客观评价指标的构建及应用
国际上基于乳腺BI-RADS超声客观评价指标体系并未形成统一意见。Lee等将乳腺恶性征象分为主要和次要征象,主要征象包括:①形状不规则;②边缘毛刺征;③肿块内微钙化灶。
次要征象包括:①形状圆形;②边缘成角;③边缘微小分叶;④方位不平行;⑤导管扩张;⑥复杂囊肿;⑦后方回声衰减。并进行如下定义:BI-RADS 3类:没有恶性征象。BI-RADS 4类:4a:≤2次要征象;4b:≥3次要征象;4c:≥1主要征象。BI-RADS 5类:≥2主要征象。
Costantini等则把BI-RADS 3类的超声评价指标定义为:①圆形或椭圆形;②肿块位相平行于皮肤平面;③边缘光整;④边界清晰;⑤内部回声均匀;⑥后方回声无改变或增强;⑦仅表现边缘模糊或后方回声衰减。
把乳腺恶性肿块评价指标定义为:①形状不规则;②方位不平行皮肤;③边界不清晰;④有强回声晕;⑤后方回声衰减;⑥周围组织结构改变。其中BI-RADS 4类:≤2项恶性指标;BI-RADS 5类:≥3项恶性指标。
Gokalp研究的良性指标:①椭圆形、圆形或大分叶形;②方位平行于皮肤;③边界清晰;④边缘光整。
恶性指标:①形状不规则;②方位不平行于皮肤;③边界不清晰;④强回声晕;⑤内部回声不均;⑥后方回声衰减或混合模式改变;⑦微小钙化灶进行评估。并定义BI-RADS 3类:无恶性指标;BI-RADS 4类:1项恶性指标;BI-RADS 5类:≥2项恶性指标。而这些超声客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BI-RADS的诊断性能相差甚大,与BI-RADS的恶性风险预测也有一定的差距。
基于多位学者的结果及临床实践,我们分析326例乳腺结节的声像图特征并与手术的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如下恶性指标:①位相不平行于皮肤,即“高大于宽”的立卵形;②边缘不光整(模糊、成角、微分叶、毛刺);③内部回声不均匀;④肿物内微小钙化灶;⑤后方回声衰减;⑥结构扭曲等为乳腺恶性病变独立预测因素,并以此构建乳腺超声客观评价指标体系。定义无恶性指标为BI-RADS 3类,有恶性指标为4类或5类。其中BI-RADS 4a类:1项;4b类:2项;4c类:3项。BI-RADS 5类:﹥3项。研究证实,以BI-RADS 4b 类作为病灶良恶性诊断截点时,其约登指数最大,诊断效能最佳,诊断敏感度为94.90%,特异度为85.21%,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97。该研究提出的指标体系是基于最新BI-RADS分类定义,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较为明显的优势,所构建的超声客观指标较为全面,分类操作简单、易行,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