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企业在德国收购策略与实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中资企业在德国收购的影响

中资企业在德国收购无疑会对中国产生积极影响,正如前文所言,由于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收购德国优势产业中的优秀企业可以帮助中资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进而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但是这种影响不是单方面的,不像德国部分媒体和公众所担忧的——中国政府暗地支持中资企业买空德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窃取阴谋论”以及中国妄图通过收购控制德国关键产业,进而干涉德国内政的“中国威胁论”,实际上,中资企业的收购会为德国和德国企业带来切实的利益,应该是一种互利共赢的结果,本节将更多地从德国视角来分析中资企业在德国收购的影响。

一、帮助德国企业走出发展困境,推动中德两国企业互利共赢

(一)帮助德国中小企业摆脱代际危机

尽管德国以盛产“隐形冠军”中小企业闻名于世,但它们也存在各种问题,如代际危机。由于这些中小企业基本都是家族企业和非上市公司,继承人的问题尤为突出,德国KfW银行集团曾做过一项调查(6),被称为“德国经济引擎”的中小型企业在德国大约有370万,其中有84.2万家,约占总数1/4的企业因为无合适家族继承人不得不选择被出售,否则企业可能就会停止经营并关闭。

图3-12 存在无合适继承人问题的德国84.2万家企业未来5年的出售计划统计

资料来源:易界并购.代际危机下的德国“隐形冠军们”[EB/OL].界面,http://www.jiemian.com/actizle/2035229.html.

这主要是因为德国长期以来的低生育率严重削弱了私营企业的潜在继任者,同时德国经济一直比较景气,就业率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吸纳了部分继任者。此外,很多潜在的继任者没有意愿和动力接管企业的管理工作,或由于缺乏使命感和经营经验而无法胜任。

以生产消防和救援车辆为主业的德国Ziegler为例,该公司拥有上百年的历史,由于第四代继任者缺乏工作热情和奋斗精神,公司管理混乱,员工士气低沉,核心技术流失,导致公司连年亏损,2011年公司不得不向法院申请破产。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以下简称“海运集团”)2013年通过竞标全资收购了Ziegler,通过一系列成功的战略整合帮助公司完成了由巨额亏损向持续盈利的转变,Ziegler员工增加了近30%,并研发出了多款极具国际竞争力的新产品,公司品牌由此获得新生,在德国市场的占有率也重新排到第一位。当然获益的不仅仅是Ziegler,海运集团也通过此次收购一举掌握了消防专业车辆的核心技术,并借此进一步打开了国内消防车市场,增加了自身在该细分领域的竞争力。

(二)为德国中小企业带来最为急需的资金支持

德国的中小企业每年为德国创造1/3以上的企业收入和2/3的就业机会(7),尽管绝大多数企业就人均收入而言极具竞争力,并且是细分市场的翘楚,但是在宏观层面上它们仍然会受到德国乃至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在微观层面上也会因为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无法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国际市场的深度开拓,进而丧失发展壮大的良机。相较于美国和中国,德国风险投资行业一直不够发达,中小企业尤其是初创型企业很难引起投资方的注意并吸纳足够的资金支持公司发展。据联邦德国股份投资协会(BVK)统计,2017年整个欧洲对初创型企业的投资为156亿欧元,仅为同期美国638亿欧元投资额的24.45%。德国的风险投资额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035%,而美国的占比是0.371%,从绝对数值上看,德国为1258.39亿美元,只有美国72552.29亿美元的1.73%。募资难已经是德国中小企业尤其是初创型企业发展壮大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在德国开展收购的中资企业一般都是实力较为雄厚的大中型企业,它们可以为德国中小企业带来急需的资金,帮助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雇用更多员工,加大对高端产品的研发投入,建立全球销售网络,进而推动德国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以金风科技收购德国VENSYS为例。2008年金风科技斥资4120万欧元收购全球最早研发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技术之一的德国VENSYS 70%的股权。当时VENSYS只是由几个研发人员构成,既无技术产品化的资金也无拓展国际市场的经验。在收购后的10年间,通过金风科技持续的资金扶持和帮助,今天VENSYS已经从一个科技研发团队成长为全球风电行业的技术领军者,金风科技也得以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风机制造商。

表3-2 2015—2017年中资企业在德国收购中小型企业的代表性交易

续表

资料来源:根据易界Dealglobe提供的收购数据整理而得。

中资企业在德国收购的目标绝大多数都是类似于VENSYS这样的中小企业,这种资本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实际上可以更好地挖掘德国中小企业的潜力。

(三)帮助德国企业拓展最具潜力的中国市场

尽管德国是发达国家,居民消费能力较强,但相较于中国,市场空间和整体消费规模仍然有限,而德国又是外向型经济,以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8)30的德国企业为例,其2/3的销售额来自海外,其中信息技术公司SAP、医疗巨头拜耳以及运动品牌阿迪达斯等海外份额都超过了80%。目前,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中国有望在三年内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任何企业如果想发展成为一家世界级的跨国公司都不能忽视中国市场,德国企业当然也不例外,实际上,德国的大型企业一直高度依赖中国市场。据中国德国商会统计,有超过6000家德国企业活跃在中国市场。德国企业尤其是大企业高度依赖中国市场,中国市场在德国企业销售额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甚至引起了德国社会和媒体对德国企业过于依赖中国市场的担忧。德国《商报》(Handelsblatt Premium)在2018年4月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德国经济已经紧密地同中国的发展交织在一起,对几乎整个德国工业来说,中国不仅当前是最重要的销售市场,也是未来发展的寄托,甚至排在本土市场之前,德国已经彻彻底底地对中国上瘾了。根据中国驻德国经商参赞处2018年的统计(9),过去10年德国对华出口额增长了450%,过去20年德国对华出口额增长了1500%。以德国DAX30企业为例,据咨询公司EAC统计,2016年这30家德国企业在华设立各类企业约有650家,在华销售额超过200亿欧元,占这些企业全球销售额的13%。像英飞凌(Infineon,32.2%)、阿迪达斯(Adidas,12.5%)、海德堡水泥(Heidelberg Cement,11.2%)、大陆(Continental,11.6%),西门子(Siemens,9.2%)、拜耳(Bayer,8.6%)和汉高(Henkel,7.3%)等在华销售收入占其全球市场销售收入的比重都比较高。

图3-13(1) DAX30企业在本土之外以及在中国的营收占比统计

资料来源:https://www.handelsblatt.com/today/finance/german-economy-exposed-to-a-chinese-slowdown/23535062.html?ticket=ST-742572-prphqSePXcCwe6rxe5s7-ap3.

图3-13(2) DAX30企业在本土之外以及在中国的营收占比统计

资料来源:https://www.handelsblatt.com/today/finance/german-economy-exposed-to-a-chinese-slowdown/23535062.html?ticket=ST-742572-prphqSePXcCwe6rxe5s7-ap3.

图3-13(3) DAX30企业在本土之外以及在中国的营收占比统计

资料来源:https://www.handelsblatt.com/today/finance/german-economy-exposed-to-a-chinese-slowdown/23535062.html?ticket=ST-742572-prphqSePXcCwe6rxe5s7-ap3.

德国三大车企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尤其严重,2017年,大众、宝马和奔驰在华销售占其总销量分别为37.3%、24.2%和23.2%。以大众为例,数据显示2016年大众在全球汽车销量为1031.3万辆,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市场就贡献了38.6%的销售额。2016年大众在华销量为398万辆,同比增长12%,实现销售收入500多亿欧元,实现净利润近80亿欧元,净利润率接近20%,远超汽车行业平均利润水平。(10)此外,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2016年在华销量同比都出现较快增长,中国市场的销量已经占据这三家汽车制造企业总销售量的1/3强,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外,中国德国商会公布的《德国在华企业商业信息调查2016》显示,尽管德国在华企业认为2016年中国的营商环境较为艰难,但仍对未来三年的整体形势保持乐观。其中超过一半的受访企业表示工业4.0以及中国制造2025给德国在华企业带来了机遇,拟加大在相关领域的投入。

除了对华直接投资,被中资企业收购也是德国中小型企业成功开拓中国市场的一种选择,借力中国资本进军中国市场正是绝大多数德国中小型企业选择被中资企业收购的考量因素之一,毕竟受限于自身规模,这些中小型企业无法像大众、英飞凌和阿迪达斯这类跨国企业一样可以不惜成本地进军中国市场。以德国2005年被上工申贝收购的德国老牌高端缝纫机制造商Durkopp Adler为例,该公司拥有上百年的历史,曾是德国最成功的高端缝纫机生产品牌,但是由于未能把握住中国市场爆发的发展机遇,导致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过低,销售收入持续下滑,经营严重亏损。上工申贝在完成对Durkopp Adler的收购后,将其技术引入国内并研发适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帮助Durkopp Adler成功开拓中国市场,一举扭转了公司亏损的局面,今天Durkopp Adler再次成为德国缝纫机行业的龙头,上工申贝集团也成为世界缝纫机行业的第二大公司。

回顾以往中资企业在德收购案例可知,中资企业收购德国企业的案例绝大多数都实现了“共赢”,中资企业在德国收购有利于德国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二、进一步促进中德两国经济联系

2017年7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时曾指出:“2017年是中德建交45周年,中德务实合作成果丰硕。德国已连续42年保持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地位。2016年中德双边贸易额1700亿欧元,中国首次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也是欧洲对华技术转让最多的国家,截至2017年5月,中国从德国引进技术合同累计金额达到768.2亿美元。中德两国投资合作已经由单行道进入双向快车道。”(11)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开始在德国进行收购,改变了以往主要是德国企业在中国投资的情况。2016年历史上首次中国对德国投资额超过德国对中国投资额,双向平衡投资有利于深化两国经济合作,真正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和德国分别是世界第二和第四大经济体,长期以来双边经贸往来密切,成果丰硕。自1972年开始,德国已经连续43年成为我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德双边贸易额出现飞速增长。1978年中德双边贸易额仅为16.8亿美元,直至2017年增长至1681亿美元(中方统计),增长超过了100倍。中德双边贸易额已经超过中国与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三国贸易额的总和,占中国与欧盟贸易额的1/3。2002年至今,我国一直是德国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国。2016年,双边贸易额为1700亿欧元,中国首次超越法国和美国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12)同时,中国还是德国第一大进口国和第四大出口国。2017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866亿欧元,增长9.76%,中国蝉联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国,中国还是德国第三大出口目的国(出口862亿欧元)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进口1005亿欧元)。(13)

图3-14 2017年德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国

资料来源:德国联邦统计局:Jahr2016:Volkrepublik China erstmalswichtigster Handelspartner,https://www.destatis.de/DE/ZahlenFakten/GesamtwirtschaftUmwelt/Aussen_handel/HandelspartnerJahr.html.

根据德国研究机构预测,鉴于2018年德国出口仍然保持稳定增长,德国很有可能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其中,中国对于德国来讲尤为重要。通过图3-15可知,汽车、机械和化工是德国的核心产业和最主要的出口行业。就这些行业而言,中国市场甚至超过了德国本土市场,是德国企业在全球最重要的销售市场。以化工产业为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同时也是发展最为迅速的化工产品市场(14),2017年总销售额达到1.8万亿欧元,几乎是美国市场的两倍。得益于德国制造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声誉,德国化工企业在中国市场发展迅猛,每年出口的化学产品高达74亿欧元。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BASF)在中国南京和东部沿海省份经营着多家大型化工厂,其2017年公司销售额的11%来自大中国区,而同为德国化工巨头的Lanxess和Covestro,在华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甚至更高,其中Covestro的比例为惊人的22%。

图3-15 2017年德国主要的出口产业(单位:百万欧元)

资料来源:德国联邦统计局:Die Wichtigsten deutschen Handelswaren 2017,https://www.destatis.de/DE/ZahlenFakten/Indikatoren/Indikatoren.html.

中国还是德国最重要的投资目的国之一。据统计,截至2017年中德双向投资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目前有超过5000家的德国企业在中国进行投资。像德国大众,拟在2022年前向中国市场再投资150亿欧元。德国生物医药巨头拜耳公司一直将中国视为其亚洲最大的单一市场,过去30年一再加大对中国的投资。截至2018年,拜耳已经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设立20多家公司,雇用了9781名员工(15)。德国百年保险品牌安联集团近些年也一直深耕中国市场,例如,2017年安联集团联合TH Real Estate共同设立封闭式美元基金,专注于投资中国品牌的折扣商场。2018年安联集团发布报告指出,中国寿险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寿险市场,应进一步加大对中国的投资。

近年来,随着中国创新驱动和经济结构升级,中资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越发明显,以往德国企业单向投资中国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双向投资的趋势,应该说这是一种更加平等、更加健康的合作发展模式,有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并扩大双方的利益聚合点,促进中德双方的经贸往来。


(1) 德法意三国联手严控中资并购[N/OL].2018-01-28,欧洲时报:http://www.oushinet.com/ouzhong/ouzhongnews/20180128/283166.html.

(2) 中国对北美的投资在2016年下半年达到280亿美元的峰值,2017年上半年下滑至240亿美元,下半年下降至60亿美元,2018年上半年仅有20亿美元,为过去9年最低水平。

(3) 继峰股份(603997)扮演白衣骑士帮助德国老牌汽车内饰制造商Grammer成功击退敌意收购方并通过认购强制可转换债券+二级市场增持+要约收购的“三步走”战略,成功完成“蛇吞象”的收购交易,100%控股Grammer。

(4) Stephan Scheuer und Klaus Stratmann, "Die neue China-Skepsis", Handelsblatt, Dezember 21.2017, http://www.handelsblatt.com/my/unternehmen/industrie/umstrittene-kaeufer-fuer-hightech-zulieferer-cotesa-die-neue-china-skepsis/20765430.html.

(5) 数据来源于德国联邦统计局,2016年12月31日统计,https://www.destatis.de/DE/Zahlen-Fakten/LaenderRegionen/Regionales/Regionaldaten.html.

(6) Volker Zimmermann, "SMEs and innovation: enterprises innovate less as their workforce ages", KfW ReseGWBh Focus on Economics, May. 2016, https://www.kfw.de/PDF/Download-Center/Konzern-themen/ReseGWBh/PDF-Dokumente-Fokus-Volkswirtschaft/Fokus-englische-Dateien/Fokus-No.-125-SMEs-and-innovation-May-2016.pdf.

(7) [德]赫尔曼·西蒙.《隐形冠军》[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5:34.

(8) DAX指数是德国证券交易所推出的一种蓝筹股指数,是德国最重要的股票指数,包含30家德国主要行业最大、最主要的公司。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转引自驻德国经商参赞处.德国跨国企业对中国市场依赖大,中美贸易战将导致德经济严重衰退[EB/OL].2018-05-04,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m/201805/20180502739989.shtml.

(10) Matt Gasuier,“World Full Year 2016:VW outruns Toyota to#1”,February 2017,https://best-sellingcarsblog.com/2017/02/world-full-year-2016-volkswagen-1-outpaces-toyota-despite-dieselgate/.

(11) 习近平.为了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EB/OL].2017-07-17,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17-07/04/c_1121263732.htm.

(12) 1961—2014年,53年间法国一直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直至2015年由美国所替代。

(13) Statistisches Bundesamt,“Jahr 2016:Volkrepublik China erstmals wichtigster Handelspartner”,18. Februar 2018,https://www.destatis.de/DE/ZahlenFakten/GesamtwirtschaftUmwelt/Aussenhandel/HandelspartnerJahr.html.

(14) 中国化工产业过去几年增速超过20%,2017年增长趋缓,但也超过10%。

(15) 数据来源于Bayer China-History,http://www.bayer.com.cn/index.php/AboutBayer/BayerChina/2nd/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