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章句

现在所说的道德章句,是汉代河上公所注解的。汉文帝崇尚清静无为之治,命朝中大臣们修编《老子》,当时还没有注解《老子》的章句出版,文辞深奥玄远,大都不能解读。听人说都城河边有一位老人善于解读《老子》,于是枉驾前去问询。后来河上公授予文帝素书《老子》一册,慎重地鉴别其中的意旨,分析为八十一个章句。章著二字,以作为训示一章之义。譬如体道章、养身章、安民章等等。自从有了章句著之后,很多为《老子》作注的著作都出现了。然而大道与世势有所下降,时代也有所不同,注解的人大多随着时代所崇尚的,又各自按其自有的诚心而师法老子。所以汉人注的为汉《老子》,晋人注的为晋《老子》,唐人、宋人注的为唐《老子》、宋《老子》。有以清虚无为的旨义解读《老子》的,有以吐纳导引解读《老子》的,有以性命祸福、兵刑权术解读《老子》的。纷纷言语锁碎,以自我意识为法度,却不知道德的本原意旨是内圣外王为要,因此不能相互阐发,却又反而相互指责,可惜啊!大概自从关尹子、文子亲见犹龙之后,他们自己所撰著的书籍,尚且还能窥测睽其师的原旨。列子、庄子二位后贤,先后都能阐发老子的思想指归,内涵又偏于清虚幽远,某些方面又超过了老子的旨义,大概近于自然之道而远于人事情态。更何况是孙子、吴起假借老子的思想,历述兵法之道,申不害、韩非以刑名之道加以诡辩,这又是以人情为理念而缺少了自然之道,应当怎么样呢?千年以来,没有一个确切恰当的佐证。至于说像那盖公、曹参运用清静无为之道使天下安定统一,以开启汉室盛世隆平之治,就是善于运用老子之道的人。观看河上公著撰的分章题目,其中义旨虚静玄远,的确与经旨相同,然而作出题目的义旨,注释的人没有对此有所叙述,故而从治道上去查核就有所缺憾了。这里就是经书原旨所以要阐述的原因,现在不说章句的题目而说经文是遵守经文之意,其中的义旨就是演说的经文原旨,这里将章句的题目列举如下:

体道、养身、安民、无源、虚用、成象、韬光、易性、运夷、能为、无用、检欲、厌耻、赞玄、显德、归根、淳风、俗薄、还淳、异俗、虚心、益谦、虚无、苦恩、象元、重德、巧用、反朴、无为、俭武、偃武、圣德、辨德、任成、仁德、微明、为政、论德、法本、去用、同异、道化、偏用、立戒、洪德、俭欲、鉴远、忘知、任德、贵生、养德、归无、益证、修观、玄符、玄德、淳风、顺化、守道、居位、谦德、为道、恩始、守微、淳德、后已、三宝、配天、玄用、知难、知病、爱已、任为、制惑、贪损、戒强、天道、任信、信契、独立、显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