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迷茫问答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论自信的丧失

我总结了一下,发现内向、胆小、缺乏自信的人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没有存在感,缺乏别人对自己的认同感。

自信的丧失有很多原因,比如从小缺乏家长和老师的认可和鼓励,但最重要的一点,是没找到自信的支撑点。

你没看错,自信是需要支撑点的。

现在很多学生,思维很狭隘,他们的自信主要来自成绩的排名。有些人在小学、初中很自信,到高中就不自信了,因为小学、初中成绩很好,老师总是夸他们;到高中后成绩下降了,就没有自信的支撑点了。有些人是高中成绩很好,被老师肯定、同学羡慕,很自信,但到了大学,同一所大学的录取分数基本相同,也就是说,曾经赖以建立自信的成绩,被抹平了,他们就失去了自信的支撑点。

这类到了大学因为成绩排名而失去自信的人,往往又有几种表现:要么颓废堕落、自暴自弃,要么继续背书上自习、继续“死读书”拼成绩,因为他们多年的人生经历告诉他们,成绩排名上来了,也许自信就会恢复。

但事实上,大学里的成绩排名很难给很多人带来自信。因为高中的评价标准是单一的:你成绩好,你就很棒。但大学的评价标准是多元化的:你成绩好,但别人当了干部,独树一帜;另外一些人多才多艺,在各种表现场合都会志得意满;还有一些人,创业折腾,风生水起;当然,也有一些人,啥都不干,拼爹拼背景,他们的主要注意力都用在美颜美发、追剧追潮等事情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死拼成绩的人,很难不怀疑自己。他们发现,自己苦哈哈地拼成绩,可是别人还是当了干部、上了晚会、赚了钱,别人还是比自己吃得更好、睡得更香,前途也比自己光明得多。

这种把自信建立在专业成绩排名上的狭隘思维和自我认知,是多年应试教育造成的结果。因为没有人告诉他们,大学的评价标准是多元化的,社会的评价标准会更加多元化;因为没有人告诉他们,其实除了拼专业成绩这种硬实力,还可以拼思维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创意创新能力、组织领导能力、沟通表达能力、销售能力等软实力;他们甚至不知道,形象、气质也是一种软实力。

他们只是不断地困惑:为什么有的人专业成绩没我好,却被知名企业优先录用了?为什么有的人证书没我多,但收到的offer却比我多?

他们完全不知道,别人的证书没他多,但组织领导能力比他强;别人专业成绩没他好,但眼界比他开阔。

他们也完全不知道,有些岗位是要看综合素质的,有些岗位更需要软实力。

他们只看到自己的长板,比如成绩。而不知道自己的短板,比如:呆头呆脑,两眼无神,一脸死相,性格缺陷,人际关系恶劣,合作意识很差,表达能力欠缺,创新意识缺乏,眼界见识狭隘,社会经验缺乏……缺乏自信的人,除了缺乏对大学价值多元化的认识、自我的认知、能力种类的认知,他们的思维方式一般也有问题,如总是喜欢在不合适的范围内寻找不合适的对象来做比较。他们喜欢跟别人“比缺点”,自己哪个方面不行,就会刻意去关注什么,结果越来越自卑。比如:一个长得矮点的人会经常注意观察高个子,一个长得不是很好看的人会经常留心那些长得好看的人,一个牙齿不整齐的人会特别关注别人的牙齿,一个英语差的人总是和别人比英语,一个贫困的人总是和别人攀比消费,所以他们越来越不自信。

而正确的思维方式,是应该看到自己的优点。我观察过那些自信的人,他们并不是有多么的完美,只是经常意识到并注意发挥自己的优点罢了。比如一个英语老师,在组织领导能力等软实力方面都不擅长,但他很自信,因为他就只跟你比英语。

其实,思维方式存在问题的更本质原因,是这些人自我认知欠缺、自我定位不明,在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下,导致自我评价标准缺失。比如很多学生看见别人有才艺之后,也傻不拉叽地买把吉他去练习,希望增长一种才艺;看见别人会唱美声之后,也去买了光盘和磁带,跑到荒山野岭咆哮练歌;看到别人学英语,自己也跟风学英语;看到别人考研,自己也报个补习班。

其实,那些所谓的“粗浅才艺”都是浮云,生活大部分时候拼的是“独家功夫”,在你的领域定位好你自己、做好你自己就行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程序员不必是主持人,主持人不必是企业家,企业家不必是歌唱家,歌唱家不必是魔术师。大家都是在各自的领域里独树一帜,这就够了。

总结起来,自信是需要支撑点的。而找到和建立支撑点,又取决于你对各种软硬实力的认识、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高中、大学、社会、职场评价体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