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初见
你说
人间四月最好
那是初生的喜悦
天地温润
草木欣然
一树的桃花
一江的春水
沾衣欲湿的微雨
指上余香的情书
是的
人间四月最好
你从春天里走来
穿过花园
穿过长长的时间的河流
穿过早已搁浅的梦境
让我看见了我的少年
初开的丁香
甜蜜月光
和蓝色吉他
还有
那件白衬衫
正如此时
这窗外的冰雪
2012年9月,公司在D市的生意因为一场项目招标的失败而暂告结束。我这个市场部经理也因此清闲下来,每天陪着妻子和六岁的儿子到处游玩,日子过的还算轻松惬意。我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不会因为暂时赚不到钱而沮丧终日,陪家人、读书、跑步、听音乐都是不错的消遣方式,至于明天会怎样,只有老天知道。
就这样过了大约两个星期,老板来电话让我去东源油田处理一笔销售业务。没办法,即刻动身前往暨城。用了三天时间,签了两份合同,请甲方负责人吃了一顿海鲜大餐、品了一回法国红酒,任务就算顺利完成。老板表示满意,同意我返回D市。当晚收拾行李,临行前,办事处的小张送了我两罐云南大红袍,说是老板的心意。
火车开出暨城车站,夜色正浓。
第二天早上八点左右,火车停靠在琴城车站,时间大约十分钟。阳光透过窗子照进软卧车厢,广播里忽然传出轻柔婉转的吉他声,这旋律是那么熟悉。接着歌声响起:如果生命能像古老的琴弦再次拨动,我渴望能重新诠释爱你的感受……
哦?是台湾歌手童安格的《听海的歌》!是童安格,一个被时代遗忘的真正的音乐家。我心里感慨着,车窗外人流涌动,站台上不时传来商贩的叫卖声。
眼前这座城市就是我十六年前离开的琴城么?我与它居然在这样一个平淡时刻不期而遇了!
随着耳边深沉又略带沧桑感的歌声,慢慢的、我的思绪仿佛被一只手忽然抓住,用力地推向记忆深处的那片清澈明丽的天空之下:高高的教学楼、略显陈旧的篮球场、一丛一丛的丁香树、公园里的铁塔、石拱桥、假山旁边的月季花,还有黛河的柔波、稻田的虫鸣、城墙上的灯火、鼓楼的月色、海边的朝霞、温热潮湿的空气、春夜里不安的思念、秋风中无奈的离愁……
就像穿行在岁月的河流中,那些久违的人和事在波光里不断浮现,由模糊渐渐变得清晰,我的心被往昔的影像轻而易举地融化了,那种衬托着青春底色的淡淡忧伤再次像拂晓时分升起的薄雾,开始在心头萦绕。或许那是一段永远无法真正淡忘的记忆吧?尽管我早已告别了那些渐行渐远的时光……
1994年,12月,初冬。
我刚刚二十岁,现在想想,那是多好的年纪!
一场大雪,从早晨一直下到了中午。
从县城返回D市,原本两个小时的车程,这辆半新不旧的大巴车却整整走了三个半小时。大巴车在乡村和城镇之间缓慢地穿行,车窗外的世界一片银白,漫天飞舞的雪花轻盈飘洒、气象宏大,有点像莫扎特C大调钢琴奏鸣曲,把远处的林丛和萧索的村落烘托得妩媚而庄严。
有时,原野里会出现一群安静自在的牛羊,远远望去,在辽阔天地的映衬下呈现出一种原始而苍凉的美。这应该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下得有些凶猛,又让人感到亲切,大自然的馈赠如此丰厚,人类的生命应该如何选择前行的方向呢?我在靠窗的座位上忽然想到这样一个哲学命题,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却又心有所感,或许,哲学的确是生命河流中偶尔闪动的光芒。
昨晚在二中附近的出租房里,跟葛亮喝了一夜的酒,现在还有些头晕。葛亮,我经常戏称他为诸葛亮,比我大一岁,是我高中三年的同学兼死党。其人性格宽厚豪爽,口才好,擅长讲故事、酷爱武侠小说和台球。曾经在高二上学期的期中考试前约我打过一个通宵的台球,并在同一时段探讨了李寻欢的感情生活与古龙的人生轨迹之间的辩证关系,某些观点不乏深刻,令我颇为叹服。可惜高考时发挥不好,跟我一起名落孙山。以葛亮一向乐观务实的心态,当然选择留在二中补习再战。我却因为一种挥之不去的失落感而选择去D市的松江商学院分院读自费大专班。
现在看来,那时正逢高校扩招,我也应该算是第一批为教育市场化改革做出贡献的人吧!
这次回县城二中,就是趁着周末休息来找葛亮叙旧的。酒过三巡,醉眼乜斜,葛亮跟我分享了一个高中补习生的心得体会,我也倾诉了一个大学自费生的无奈与落寞。看到他踌躇满志的样子,我想,也许高考真的是人生中一件极其重要的事。
当大巴车从容不迫地停靠在松江商学院D市分院的站牌时,雪霁天晴,夕阳西下、余晖映照,天际一抹绯红的晚霞慢慢地被高大的树木和教学楼挡在了身后。淡蓝色的宿舍楼在校园东南一角,附近有一家百货商店,旁边还有录像厅、游戏厅和台球厅,这“一店三厅”似乎是那个年代校园商业区的标配。
回到宿舍,4楼左侧432寝室,暖气扑面。校园的供热归属矿区热力公司,当时的供热质量真是比现在好得很多,我们有时候热得不行就会打开窗子,让清凉的冷空气透进来,调节一下室温。
今天是周日放假,室内人不多,上下结构的铁床,六张床铺都空着。我虽然有些疲惫,可还是想先去洗洗头再回来休息。端起脸盆刚走出寝室门口,就看见和我同寝室的彭钧,还有420寝室的杨老大兴冲冲地走过来。
彭钧,一个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杨老大,名叫杨秀,比我和彭钧年长两岁。他所在的420寝室成员均来自一个地方,都是同乡,当时的惯例是按年龄大小进行排名。结果杨秀年龄最大、且留有十几根稀疏的山羊胡子,略显成熟,理所当然成为大哥,也称杨老大。我入学第一天认识的第一个人就是他。
杨秀个头不高、说话嗓门大、为人热情,帮我找寝室管理员、拿行李,于是我们很快成为朋友。彭钧入学较晚,分到432寝室我的上铺,为人厚道幽默,身材微胖,却喜欢一身肌肉的美国动作片明星史泰龙。彭钧爱抽烟,通过我认识了杨秀,他二人同属烟民一党,点燃打火机的那一刻,已经兄弟相称了。而此时,这两个家伙不约而至,面带兴奋之色,一定有事。
“哎吆,我兄弟回来了!”
人还没到跟前,杨秀极具特色的声音就传了过来。
我说:“刚回来,杨大哥什么事这么高兴啊?”
“什么事?喝酒!”
杨秀一边说一边睁大眼睛看着我。
“喝酒?好事啊!跟谁喝?”我反问了一句。
说实话,前一天在葛亮那里刚刚喝完一顿,今天又坐了几个小时的长途汽车,着实有些疲惫,真想洗漱之后睡上一觉。
“大林,今天是杨大哥生日,哥几个打算聚一下,也顺便让大家彼此认识认识。”彭钧替杨秀回答了我的问题。
彭钧从认识我那天起,可能见我身材比他高大,就略去了我的名字:林一鸿,直接叫我大林。其实我俩同岁,我仅比他大几个月而已。
我一听是杨秀的生日,当然不能推辞了,就问了一下具体安排:晚上六点半,教学楼对面路北,厂西小酒馆。当时商学院归属于D市热电厂区域,位置在西侧,因此这一片被当地人称之为厂西,而厂西小酒馆在此地经营多年,口碑不错,据说深受历届学子的青睐。
我说:“参加杨大哥的生日宴会,一定要注意仪表。我刚坐长途车回来,满身风尘,必须要洗漱一下,换上一件衣服才是。”
“哈哈,好兄弟,随便你,今晚要看看你酒量咋样!我先走一步,还有几个兄弟要招呼,到时候你俩一块儿去吧!”
杨秀说完转身就走,他行事一向风风火火。
我让彭钧先回寝室等我,然后快步走进洗漱间。
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就在这样一次生日宴会上,邂逅了青春岁月里一段无法释怀的美丽与哀愁。
当晚六点半,厂西小酒馆灯火通明,两张餐桌并成了一张大方桌,酒菜几乎全部上齐,鸡鸭鱼肉一应俱全。
参加宴会者,除了我和彭钧,多是420寝室成员。经过一番寒暄介绍,我在脑子里基本上形成了一份420寝室的成员名单:老大杨秀、老二张海、老三马晓宇、老四刘超、老五石小庆,老六高博。
大家纷纷落座,我和彭钧各自交给杨秀二十元钱,这是我们当时聚餐的规矩,但凡关系不错的同学可称兄弟者,有人过生日一定要聚餐,因为条件有限,只能采取AA制,参加者每人二十元餐饮费,基本能够满足一次小型宴会的需求,这也算集中力量办大事。
那时候的物价真是亲民啊,二百元左右的人民币,就可以换来一桌子丰盛的酒菜,想想真是幸福感爆棚。
宴会开始了,一群处于青春亢奋期的孩子举起酒杯,说着质朴亲切的话语,表达着年轻的激情。酒气氤氲、菜香浓郁,一杯啤酒喝下去,少年们的脸上泛起红晕,饕餮的欲望也被激发出来,开始大快朵颐。
我生来性情内向孤僻,不善应酬这样的场面,加上长途乘车的劳累尚未缓解,一时之间竟有些无所适从。
就在这时,我发现在餐桌的一角,坐着一个身材娇小的女孩子,大约十四五岁的样子,穿着一件鹅黄色的圆领毛衣,乌黑的长发整齐地披在肩上,一双大眼睛里闪动着新奇的目光正在看着我。
我那时最大的弱点就是不会跟女生交流,哪怕是一次目光的对视,虽然这只是一个妹妹一样的小女生。当我发现她在看着我时,本能地回避了她的目光,转而看了一眼身边的张海。
张海也是我入学不久通过杨秀介绍认识的,大我一岁,在420寝室排行老二,我习惯叫他二哥。
二哥人长得帅、喜欢打篮球,最突出的优点就是陪女孩聊天儿,特能说,也特别招女孩喜欢。据说高中时交往了七八个女生,最后一个还是学霸,考上了省内知名的医科大学、读本科,而他却落榜来到了这里。出于自尊心,原本想和女朋友分手,不料却被对方一通死缠烂打、连哭带闹的折腾,终于妥协了,答应继续交往,二人保持着“两地书”的恋爱关系。二哥每次写情书都长篇大论,不写满十几页信纸绝不收笔。
张海似乎也发现了小女孩和我的对视,此君在这方面一向目光敏锐,赶紧站起来提示大家静一下,然后颇为郑重地指着长发大眼睛的女孩说:“非常抱歉,刚才忘记介绍了,这也是我们的同乡,一个小妹妹,读中专班的,名字叫程菲儿,哥几个欢迎一下。”
掌声响起,程菲儿很有礼貌地站起来朝我们点头微笑。这时,杨秀端起酒杯,用他特有的大嗓门儿致辞:
“感谢各位兄弟今天来给我过这个生日,尤其感谢小妹菲儿也能参加,今后,菲儿就是我们大家的小妹,有什么事就来大专班找你这些哥哥!来,大家一起干杯!”
少年们喝完这杯酒,似乎完全消弭了彼此之间的陌生感,开始推杯换盏的亲切交谈。
在这样一个同乡同学的生日聚会上,我和彭钧算是杨秀的特邀嘉宾,因此也要尽力与这个420寝室的小集体进行友好的交流。
彭钧和我酒量差不多,三瓶啤酒之后就脸红耳热,老大杨秀、老二张海、老三马晓宇,三个人高中时就是同班同学,凑到一起话题不断,讨论热烈。老四刘超和老六高博话语不多,而老五石小庆是个流行歌曲爱好者,听彭钧说我也喜欢音乐、爱唱歌,就凑过来问我喜欢谭咏麟还是张学友,我说喜欢窦唯,他问窦唯是香港的还是台湾的,我说窦唯是大陆的,唱摇滚歌曲的。石小庆有些好奇也有些佩服我的音乐“品味”,而他的表达方式就是敬酒,我记得那次我们好像连续干了三杯!
放下酒杯,我不经意地扫视了一下,发现男孩们大都进入微醺状态,只有程菲儿静静地坐着那里,慢慢地一面喝着杯子里的橙汁,一面像欣赏舞台剧一样欣赏着眼前的“生日夜宴图”,眼里有孩子的天真,也有一点青春期的羞怯。
我顿时觉得这些哥哥们只顾喝酒谈笑而冷落了她,就端起杯子对着她笑笑,提醒她多吃菜、照顾好自己。菲儿似乎有些紧张,脸红了一下,微微欠身朝我点点头。这时,我忽然发现她娇小可爱的神情是那样的美,美得让人忘掉了身边的喧闹,仿佛这一秒钟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
一杯又一杯醇香的啤酒、一句又一句暖心的话语,让远离父母的少年们很快沉醉了!青春的岁月就是这样平凡而美好,每一颗年轻的心灵都很容易感动,无关于贫穷还是富有,无关于梦想还是现实,那只是一种纯粹的生命能量的释放与燃烧,像春日午后的阳光,像自然生长的草木,绽放着绚丽的色彩与光华。
什么时候喝醉的,什么时候回的宿舍,都记不清了,我只记得走出小酒馆的那一刻,是菲儿帮我拿的大衣外套。还有,那天晚上,夜空晴朗,繁星满天,我的鞋子踩在雪地上,弹奏出清脆悦耳的音符,心头有一丝莫名的幸福感轻轻划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