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投资:基金入门与进阶实用指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4.2.2 打新制度介绍

2016年1月开始实施最新的新股申购制度,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取消了新股预交款制度,改成了中签以后再交钱,这就大大缓解了以往每次打新时对整个市场资金面的扰动。在最新的制度下,公募基金作为打新的一类参与者,应该说受益颇多,下面我们就详细展开来介绍。

1.网上网下打新双轨制

散户参与的通常都是网上打新。它采取的是按市值申购和摇号配售的方式,投资者根据持有的股票市值申购相应的股数,且有申购上限,所以中签率很低;而网下申购采取的则是询价方式,由于门槛较高,参与者相对较少,只要询价合理有效,一般情况下都能中签。

资金规模是参与网下申购新股的主要门槛。自2017年1月份取消投资者申购新股预先缴款后,沪深交易所规定参与网下配售投资者的基本门槛均是持有20个交易日平均市值1000万元以上的流通市值。

由于网下申购火爆,新股承销券商也提高了网下申购的资金门槛。没错,网下打新门槛交易所定的只是初级门槛,而新股的承销券商也可以就自己承销的股票再定一个更高的门槛。在2017年底,沪深两个市场已普遍分别提高至6000万元,甚至更多,这样加起来就要有1.2亿元的股票市值才能网下参与沪深打新。这个“门票”还是挺贵的,一般人买不起。

门票越贵,买得起的人就越少,分配利益的人就越少,网下打新的收益也就越高。

2.公募基金打新优势

参与网下打新的投资者有三类。

A类投资者:公募基金、社保基金、养老金。发行人和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将优先安排不低于本次网下发行股票数量的40%向A类配售对象配售,而且这个比例有时候会到50%-60%,对A类投资者是制度性优势。

B类投资者:企业年金、保险。发行人和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将安排不低于本次网下发行股票数量的10%向年金保险类配售对象配售。

C类投资者:个人、私募、各种资产管理计划等。新股剩下的份额由C类投资者分享。

所以看获配比例,一定是A>B>C。

而获配数量=申报数量×获配比例。

再来看申报数量,这一点上合格的个人投资者、私募机构等,可按照新股的发售市值顶格进行申购(有打擦边球嫌疑),而公募基金,基金专户(C类的一种)则要受制于产品规模,不能“超打”。

所以在2016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很多C类投资者收益率还是很不错的,因为可以“超打”,比如新股的单账户申购上限是5亿元,如果你是一个规模只有1亿元的私募产品,你也可以按照5亿元去申报,而如果你是一个规模1亿元的公募基金,你就只能按照1亿元去申报。这样一来,C类非受限机构或个人在获配比例上的劣势,可以从申报数量上来弥补。

而2016年底,大部分券商都下调了新股的申购上限,比如下调到了几千万的水平,这样一来,1个亿的私募产品和1个亿的公募产品,在资金使用效率上就一样了,大家都是满格申报,申报数量上没区别,而C类的获配比例还有所降低,所以收益跟A类比起来就一落千丈了。公募基金的打新优势也就体现出来了。

当然,打新的收益率是随着市场环境而不断变化的,新股发行制度,发行频率,新股涨幅等因素,都会影响打新收益率,不过从长期来看,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