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年代文女炮灰(9)
天还没亮,窗外就已经叽叽喳喳一片叫唤。
胡同口乱糟糟的,是每个月的供应来了。大概是出了新东西,才能让邻居们这么早就在那里等着。
乱哄哄的一片,叶书诺也不敢靠近,婶婶娘娘们的威力可是太大了。
胡同口的闹腾直到下午才落幕,周围的这些亲戚邻居们早就都敲响了警钟。家家户户都有要下乡的孩子,需要带的东西那可太多了,世上还是疼孩子的父母多一些啊,这是供小于求,难买啊。
这段时间叶书诺在家也没闲着,学习《***语录》,这时家家户户都挂着***的画像。
在这时的人民心里,***就是拯救人民穷苦大众于水火的菩萨。虽说子不语怪力乱神,但是也没差了。
学习***思想,争做新青年,不说其他地方,张家父母所在的厂里面那是一片的欣欣向荣。
大事虽然告一段落,但是张玄策一个人待在山沟沟里也太可怜了。所以叶书诺还是需要跟着张玄策去山沟里的研究所。显然叶书诺早就忘了张玄策的同事们。
*
火车站上
乌乌泱泱茫茫人群,全都是半大的孩子,好些个还穿着绿军装,胸前别着大红花。上山下乡正式开始了。
“儿子,好好的!到了给爸妈发封电报!”一位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一去不知几年才回,怎能不让父母担心。
“爸……”孩子眼眶红了,眼里泪光闪过,“放心吧,爸。我都这么大了。”
“闺女,妈给你买了麦乳精,给你塞在包袱里了。你去那边得吃好喝好,妈在这里啥都有……”
“妈……”女孩红了眼睛,“妈我舍不得你……”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了下来。
旁边的父子看着这边的母女,感慨万分。
父亲对着儿子说:“去了那边照顾好自己,照顾照顾你蓝妹,你蓝叔出差了,连闺女走都没法送。”
儿子耳朵悄悄红了,连忙道:“我一定照顾好蓝妹!”
知子莫若父,父亲看着儿子,笑道:“如果把蓝妹变成咱家的,也行啊儿子。你蓝叔天天在我耳朵边儿上说他闺女是多么多么好,你要是能把蓝妹变成咱家的,能气死你蓝叔,哈哈……”
父子俩一打趣,气氛也就不再沉重了。隔壁的母女也已经平静下来,这边的儿子拿起那边女孩的行李,和女孩一起登上了到站的火车。
儿行千里母担忧,不管家长给做了多少准备带了多少东西,终究还是不放心的。
不过这个时候人民淳朴,知青们一路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兴致勃勃,一路歌声,显然是已经对新生活充满了向往。
随着火车“哐当哐当”的声响,一车的知识青年远离了家乡,去建设我们美丽的中国。
虽苦虽难,但是总要有人付出。我们的和平盛世,是许许多多的前辈一起奋斗出来的。
*
张家。
一家人整整齐齐地围着桌子坐了一圈,气氛沉闷。
孩子们要毕业的毕业,要工作的工作,慢慢都离开了家,离开了张父张母,老人心里不舍,但也欣慰。
可这知青下乡可是大事,离开家怎么着也没离开京城啊,这下乡可是不知道离多远呢!
“妈,咱家里还剩下老四、老六、老七、老八没工作,老七、老八还小,不用考虑。但是老四、老六可怎么办?”老大张建军眉头紧锁。
自从听到家里适龄的必须下乡之后,张家就没有安生过,是这个去舍不得,那个去也舍不得。
老大张建军、老二张建民、老三张建业可都已经结婚成了工人了,知青下乡怎么也轮不到他们。
可是后边的这几个弟弟,可都是适龄的。有的想继续读书,但是没家每户必须有个下乡的,都不想下乡,祖国怎么建设?
为了人员问题,张父张母好几天没睡过安稳觉了。舍不得这个,也舍不得那个。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最终老两口子也没讨论出个结果,就把几个儿子叫到了一起。马上就到他们这片报名了,尽快得出个结果来才是。
“老四的大学闹得很,都要停课了,这马上就要大学毕业,工作也没个着落。”说着,张地盛长叹一口气。
沈丽芳心里也是难受的紧,“老四这还好说,大学毕业弄个工作还不简单,大不了先找个厂子干着点,之后再说。老五就更不用说了,但是老六可怎么办?”
老六张玄良,今年正好十七岁,高中毕业,没有工作正好下乡的年纪。
“实在不行先给老六买个工作。”张建民也是不想让这个老实巴交的弟弟下乡的。
“说的容易,可去哪买?这个时候都缺工作。”张地盛一语中的。
“只能这样了吗?”沈丽芳眼底闪着泪花,但心里也知道,她这个六儿子大概是留不在城里了。心里一紧,眼泪簌簌而下。
张地盛也是心疼自己的儿子的,但是毕竟是张家大家长,又是做爹的,怎么也不能哭出来,只得憋在心里默默难受。
张玄策和叶书诺一进门便是这样的场景。
沈丽芳见叶书诺跟在张玄策后边进了门,连忙擦干眼泪,整理了整理衣服,道:“诺诺来了?吃了吗?我给你做点儿?”
“妈你别忙活了,我和诺诺在外边吃了。”张玄策径直走进门,拿过凉水壶给叶书诺倒了杯水,“怎么了妈?刚才怎么还哭了?”
“没啥,没啥。”
对于张玄策,沈丽芳心里是有愧的。
当初张玄政比张玄策弱些,她偏心张玄政她是知道的,更何况张家院子小,张玄策结婚没地方住,还是跟着叶书诺住的,沈丽芳就自觉矮了叶书诺一头。
说到这,就不得不说说张家房子了。
本来兄弟八个,院子里满满当当六间房加加盖的两间小屋,怎么都够住的。但随着张建军、张建民、张建业结婚,这房子就不够住了。
兄弟仨一人一间婚房,张地盛沈丽芳一间正房,一间仓房一间厨房,剩下兄弟五个挤两间小屋。
到张玄策结婚,腾不出房子来了。虽然沈丽芳不想让儿子住媳妇家,但是没办法,只得让小两口住媳妇家。
现在张玄政和张玄良一间小屋,剩下老七老八一间小屋。
“老五啊,”张地盛突然说,“你妈不想给你添麻烦不想说,但是爸也没办法了……”
“爸,是不是张玄政和小六工作的事儿?”
张玄策看他爸一张嘴就知道他爸想干什么了,之前叶书诺把城里的情况说了说,着重说了他家几个人够年龄的事儿,他也就知道什么情况了。
“爸你别担心,张玄政大专念出来了,一毕业直接去机械厂里上班,坐办公室的工程师。”
张玄策顿了顿,继续说:“小六可能没办法了,不管是我研究所那边还是诺诺广播电台那边小六都不够学历。所以小六只能下乡。”
“不过,小六有两种选择。”
张玄策看向张玄良:“第一,你报名下乡,报我研究所那边的兵团或者附近的生产队,我还能照顾你。第二,你报你五嫂爷爷家那边,你五嫂大伯就是她家那边生产队的大队长,去了也能就近照顾你。要是你报别的地方,可就没这么好的待遇了。”
张玄良听了张玄策的话之后,沉死了几秒,道:“五哥,我想跟着你,报你那边。”
“那行,明天开始报名。明儿一早你就去,先报名的知青是能自己选地方的,晚了就只能分了。”张玄策嘱咐张玄良。
“放心吧,五哥。”张玄良对于下乡,非但没有担心,还有些跃跃欲试。
张玄良从小跟着张玄策屁股后边长大的,五哥出去工作很久才回来一次,在家里虽然兄弟们多,但都和他说不到一块儿去。这次跟着五哥说不定还能有意外收获。
别说,张玄良还真的有意外收获,就是他的小媳妇儿,当然这都是后话了,暂且不提。
张家从决定之后就开始了紧忙慢忙的收拾。该带的东西都带上,可不能忘了。农村里毕竟比不上大城市,东西不好买。
城市里的父母们为着孩子们准备下乡的一应物品,知青们怀着极大的热情踏上陌生的地方,建设新中国。
不管以后如何,结果如何。现在的他们是热情洋溢地,兴致勃勃地为着中国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