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时装工业导论》出版了,这本大学通用教材的出版,对我国时装工业的发展和时装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时装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时装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在人类进入服饰文明以来的漫长历史长河中,始终是对于人类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文化艺术演进、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改变,还有不同信仰和不同习俗等反映最敏感、表现形式最自由、最富超前意识和个性化创新意识的服装种类。时装消费中的行为模式和视觉语汇,传递着人们在与自然环境的新型关系中寻求自我调节、在新兴科学技术的应用中寻求自我发展、在社会变革的挑战中寻求自我完善的创新精神和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态度。时装产业的发展不仅具有与时俱进的历史能动性,同时又有难以逾越的历史局限性。
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过程中,尽管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我国时装消费的成长趋势已对世界产生极大的吸引力,而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正是在此条件下进行由大变强的建设。
首先,中国时装产业的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自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来,人民群众衣着消费的时尚化倾向日益增强,已成为中国时装产业快速发展的强大社会动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伴随着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人们对服装的功能要求不断细分,无论在工作、休闲、运动、娱乐、社会交际、家居等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要通过服装表达对生活的审美愉悦,使功能成为社会美的一种形式,即所谓功能美;二是人们在多元文化共生时代对服装的审美价值取向更倾向于个性化和自由的形式,选择创新,否定模仿和照搬,这使更多的创意文化元素融入服装的生产要素之中;三是人们在衣着消费中更加崇尚具有时代标志性的技术美,体验新技术的愉悦,技术作为人与客观世界的中介,是人类自由的实现方式,成为最基本的文化现象。技术塑造了社会和文化,反过来,社会文化也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时装消费作为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同样依赖于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新型时装材料和工艺装备、生产技能创新以及将工程技术与文化艺术融为一体的先进工业设计都成为时装技术美的直接表达。
基于上述变化,中国国内服装消费进入高增长时代。2000~2010年,中国人均GDP增长1.55倍,而城乡衣着消费总支出按可比价增长了3.35倍。虽然,时装消费还只是城市消费的主要倾向,但中国城镇化率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无疑蕴含时装需求的巨大潜力。
其次,中国时装产业的快速发展是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结构升级的集中体现。时装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时装产业发展不仅以物质生产力为其基础,而且还依赖于以精神创造为核心的文化艺术生产力的导向。因此,时装工业的发展标志着纺织服装业在物质层面创造力和精神层面创造力的有机融合和同步提升,这是中国纺织工业由纺织大国建成纺织强国的内生动力。
物质生产力是时装产业的基石,其决定要素是从纤维材料到服装生产直至进入市场这一庞大的错综复杂的产业供应链体系各个环节创造力的汇聚。时装工业的文化艺术创造是一种精神生产活动;它借助于一定的物质生产条件,把思想观念物化在物质载体上,通过物质载体供人们实际消费,满足人们的精神审美需要,是独立于物质生产之上的完整的艺术生产系统。因此,时装生产包括物质性生产和艺术性生产,时装消费包括物质性消费和艺术审美性消费。这是时装的市场交换价值高于普通服装的关键所在。时装与普通服装生产投入同样的物质资料,却能实现物质性劳动和艺术性劳动创造的两种附加价值。这也是我国纺织服装业应对国际竞争新形势、适应国际分工新定位和应对国内消费结构升级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增大的新形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另外,中国时装产业的发展是中国纺织工业加快自主品牌建设的重要推动力。时装品牌是时装生产与消费互动以及市场激烈竞争的产物。时装生产与时装消费互为前提,相互创造。时装生产为时装消费创造消费的对象和消费的方式,而消费为时装创造生产的观念和生产的目的。生产实际上也是消费,生产消费资源和生产能力;消费实际上也是生产,它生产着生产的动机和再生产着生产能力。这种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决定了时装产业在整个纺织服装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
这一庞大的产业体系构成在复杂多变的市场选择和配置过程中,时时处处都面临优劣、快慢、真假、公平与欺诈等诚信道德的挑战,竞争使生产与消费间的诚信关系上升为交换价值倍增的品牌关系。生产与消费(包括生产性消费)的诚信关系,主要表现在质量、创新、快速反应和社会责任这四位一体的价值体系上。其中质量是品牌的生命,离开了质量,一切都无从谈起;创新是品牌的灵魂,无论是物质生产还是精神生产,失去创新能力的生产者只能是无意识的被动躯体;快速反应是活力,是一种机制,在新兴科技条件下,快与慢的博弈,使强与弱、大与小、成功与失败的相互转化可能在瞬间发生;社会责任是品牌的社会公德表现,无论是生产还是消费者,特别是生产者,在劳动关系、消费者权益、社会资源与环境、市场秩序、社会义务与责任方面都成为市场检验的对象。一件产品联系着供应链,一条供应链涉及产业体系,时装产业的品牌建设牵动着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整体品牌生态建设。品牌建设是产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升级的标志。
我国时装产业的发展有赖于大量的高素质服装人才的培养,很高兴看到《时装工业导论》作为“十二五”部委级规划教材出版,这无疑是对服装教育和时装业的一大贡献。本书站在国际时装业发展的高度,结合我国时装业发展的实际,系统地阐述了时装业的发展规律,同时从培养创业创新型人才角度出发,科学地安排了教学内容和方法。
《时装工业导论》通篇体现了三大主线:第一条主线突出了历史发展的观点。时装工业泛称时装产业,首先它的发展不是孤立的,是伴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其次,时装产业内部不断演进,其产业链不断延伸并优化,又在相关产业中彼此不断渗透和整合。第二条主线突出了创新的观点。时装产业是一个充满活力、不断创新和充满创意的产业,时装业从生产要素、产业组织、供应链管理到品牌创建、商业模式打造,无不以创新为本,不断演绎着斗转星移、交替变化的时装流变形态。第三条主线突出了教育的观点。现代时装产业离不开现代时装教育,在高新技术、信息网络和经济全球化时代,教育的功能侧重点已不是教人既存的知识,而是学习力、感知力、知识的整合创新能力和实践创业能力。
让我们共同创造中国时装产业新的辉煌。

2012.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