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健康公开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写在前面的话

相信你为孩子选择的医生

“你们什么药也不开,就让我们等,要是孩子病情加重了怎么办?”家长希望孩子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不要让孩子的病情加重,这是情理之中的。但事实上,在疾病的初期没有任何一个症状能准确提示这个病肯定会加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过早用药、不过度治疗的原因。

如果医生们在评估孩子检查后的各项指标,建议“继续观察”时,家长安心“等待”即可,这是给孩子发挥自身免疫力的机会。比如孩子早期的发热只是上呼吸道感染,通过保证摄入充足的液体来湿化气管,就可以得到缓解和自愈。当然在治疗过程中,感染确实有发展成肺炎的可能,但我们不能因为这很小的可能性就直接给孩子按肺炎治疗。如果孩子的病情确实严重,医生们一定不会懈怠。

儿童疾病有特殊性

家长有时候会觉得医生的建议超出了自身的生活经验,那有可能是医生进一步考虑到了儿童疾病本身的特殊性。

儿童不是小版的成人 孩子从出生到经历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一直不断地发育和成长,直到发育完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生理特点和成年人是有差异的。即使孩子得的是和成年人同种疾病,其症状和发展过程也会不尽相同,而且孩子年龄越小,这种差别会越大。

孩子“老爱”生病,很正常 孩子出生半年后,从妈妈体内获得的免疫力就基本消失了,生病成为必然,生病的过程是孩子自身继续获得免疫力的过程。孩子生病就成了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新手妈妈千万不要叹息为什么宝宝“如此体弱多病”,而是应该多做预防工作,降低孩子“下一次生病”的概率。

儿童更容易受感染 儿童常见病以先天性疾病和急性感染性疾病为主,而且不同年龄患病种类不同。儿童疾病的季节性表现在:春季常见各种传染性疾病,如水痘、手足口病;夏季容易发生细菌性痢疾;秋季多见各种呼吸道疾病、秋季腹泻;冬季常见各种病毒性、细菌性肺炎。在疾病高发期,家长首先要将“预防”两字牢记心头,做好榜样,既要让孩子获得健康知识启蒙,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儿童病情变化快 由于儿童免疫功能不完善,感染容易扩散,病情发展快,病程中易反复、易波动、易发生突然变化,可能孩子刚表现有些异常,病情就突然变得很严重了。但若能及时加以恰当诊治,病情恢复也较快,较少情况或案例变为慢性或留下后遗症。所以孩子生病时,家长要带孩子及时就医,并遵从医嘱,采用科学的护理方法。

并不是输液和住院才是治疗“大病”的最佳方式

在很多家长们看来,需要输液,甚至住院的就一定是“大病”,而得了“大病”一定得输液和住院才能治疗。但我希望通过讲述几个治疗“小病”和“大病”的例子,给家长提供更多的治疗思路。

幼儿急疹 通常是婴幼儿第一次发热(一般都在39℃以上),而且至少持续3天,新手妈妈遇到这种情况肯定会被吓到。这时即使被告知需要输液治疗,家长也能接受。但我会跟家长反复解释,这是比较常见的幼儿疾病,无需输液,也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幼儿急疹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抗生素治疗也是无效的。家长要做的更多的是保证孩子摄入足够液体,3~4天后,热退疹出,再过3天左右,基本就可自愈了。

呕吐 呕吐常常让孩子们非常痛苦,也容易造成脱水,所以很多家长希望通过输液来帮助孩子止吐和纠正脱水。其实,我们可以通过更为科学的治疗和细致的护理降低输液率,减少孩子们的痛苦,比如,用一片昂丹司琼(止吐药)加上口服补液盐就可以解决95%以上儿童的呕吐和脱水问题。

肺炎 妈妈们一听到“肺炎”两个字,就会非常紧张。实际上,不是所有的肺炎都需要直接输液治疗的,肺炎也是要进行评估分级的。程度轻的肺炎不用直接选择输液治疗,可以口服药配合雾化在家治疗解决。对于非常小的婴儿、咳喘重的孩子,我们可能也会建议住院观察,但多数通过合理的雾化、水化都能顺利缓解,住院治疗是为了孩子得到更好的护理和病情监测,并不是为了输液,而且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为3天左右。

此外,对于其他儿童疾病如腹泻、便血、哮喘等,也都很少需要输液治疗。我们不选择让孩子住院或输液,而在门诊治疗“小病”,其实是为了更规范地预防和治疗“大病”!

远离朋友圈的“流感神药论”

“这次的流行性感冒太严重啦!我们家大人小孩都被传染上了,小孩子一感冒就是大半个月,还没好,老人又开始发热,去了某医院,医生还不给输液,我最后在朋友圈里买到……”

一场流感,带给医护工作者的不仅是超出日常工作负荷的疲惫感,更是对于很多家长陷于“药物滥用”误区的无奈。流感爆发后,不断有新的国内外流感指南、专家共识出台,为流感的诊治提供科学的指导,但很多家长急切地想要得到能“赶紧”治愈孩子疾病的“神药”。而他们手中的信息往往局限于朋友圈转发的同样弥漫着焦虑气息的“求助帖”,有些流传很广的防治“妙招”甚至是谣言。

流感不是普通感冒,它确实要比普通感冒严重。流感病毒传染性很强,但流感也是有自愈性的。根据统计,全球每年有5%~10%的成人和20%~30%的儿童发生流感,大部分流感患儿都得以自愈。但对于高危易感人群如婴幼儿,特别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流感并发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及胃肠道症状较成人常见。建议5岁以下儿童疑似流感时要及时看医生,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科学检测流感病毒的方法很多,但没有任何一种检测方法是100%准确的,不要过分依赖检测结果,医生的经验才是诊治的关键。

得了流感,靠输液或口服使用抗生素来抵御疾病是徒劳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推荐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作为流感抗病毒药物的一线治疗药物,临床最常用的是奥司他韦(达菲)。奥司他韦用于治疗流感,最理想情况是在症状出现48小时内开始应用治疗,特别是儿童和孕妇。奥司他韦可使流感患儿的病程缩短30%,病情严重程度减轻38%,成人和儿童使用奥司他韦的疗程相同,只是具体使用剂量不同。

奥司他韦也不是“万能神药”,它对普通感冒是无效的,滥用司他韦同样会带来耐药性的风险。为了防止抗病毒药物出现和抗生素一样的耐药情况,我们不推荐大范围或常规应用抗病毒药物预防流感,而且普通抗病毒药物如金刚烷胺、利巴韦林等并没有预防流感的作用。若家庭成员中有人确诊患流感,对于密切接触的老人和孩子,可以用奥司他韦预防,但具体剂量和疗程要咨询医生。对于流感的防治,接种流感疫苗是有效手段,对此我会在本书中作具体论述。

过敏性疾病防治策略,拥抱不完美中的完美

与追捧“抗流感神药”的态度相反,当医生建议患过敏性疾病的孩子服用激素类药物时,患儿的家长却是非常排斥的。国外开展过一项针对5岁以下儿童过敏性哮喘控制效果评估的调查:在哮喘的治疗中,父母对激素类药物的应用充满了担忧,因为父母担心药物可能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家长对药物所持的怀疑态度使孩子的治疗更加困难。

近几年,中国儿童患过敏性疾病的发展速度之快,远远超过我们对过敏疾病认识的速度。很多家长已经开始更加冷静地看待孩子“过敏”这个问题,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一起在经历疾病的“训练”,刚上幼儿园的孩子会很清楚地告诉自己的生活老师,自己有“过敏性鼻炎”或“过敏性咳嗽”……

但在医学诊疗上,大多数医生还停留在出现过敏症状后的药物治疗上,为了让患有过敏性疾病的儿童舒适地生活,根据过敏疾病的病情,合理采用激素治疗是医生们采用的一种相对完善的手段。但对于如何预防儿童过敏,如何指导过敏儿童的生活方式等方向的研究,我们需要更完美的方案。

几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儿童过敏性疾病的研究,除了阅读大量最新最权威的国内外文献,每年也会定期参加国际研讨会议。我想努力地把国际上先进的医疗理念和国内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为孩子们提供更好更安全的治疗。

在参加澳大利亚临床免疫学和过敏学协会(ASCIA)年会时,我听取了专家们对过敏性疾病研究的前沿成果,此外,会议交流中,关于一些面向过敏儿童服务网站的介绍也带给我不小的触动和启发。这些网站的服务信息包括给家长看的过敏科普材料,儿童过敏的调查资料以及过敏儿童的日常食谱、免敏食材的购买和制作方法。我一直在努力维护自己的预防过敏科普公众号,希望给妈妈们提供一些防治过敏性疾病的科普知识。但个人的力量确实也很有限,希望有一天可以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我们一起建立更加完善的信息分享平台,为更多的过敏儿童提供更有效更贴心的服务。

傅宏娜医生与那米拉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