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科技教育
“七五”期间,陕西省公路局把“教育奠基、科技兴路”放在重要位置。教育工作着眼当前,面向未来,从公路发展战略和现代科学管理的实际出发,一是大抓在岗人员的培训提高。共举办各类短训、轮训班34期,培训了1400多名机、财、物专业管理人员和政工干部。二是大抓专业技术培训。三是大抓后备力量的培养,先后通过委培、代培、选送上大中专学校等形式,培养大专以上毕业生310人、中专生342人。对2800多名青年工人进行了文化补习和技术补课。
一、制定奖励办法,鼓励科技人员
1985年初,省交通厅制定《陕西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励办法》和《陕西省交通科学技术推广奖励办法》并实施。对公路方面的八项科研成果和五项科研推广成果进行了奖励。其中交通流量自动分类统计仪、连续式路面平整度仪、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箱型梁桥、水平滑模就地浇注混凝土工艺等获得科研成果一等奖;无标尺横断面仪、震动压路滚获得科研成果二等奖;周至渭河大桥加固技术研究获得科研成果三等奖。加筋土在黄土地区的应用、箱肋单波拱桥、水平滑模获得科研成果推广一等奖,后张法混凝土箱梁桥获得科研成果推广二等奖,油温报警器获得科研成果推广三等奖。
二、坚持“科技兴路”的发展战略,全力抓好科技项目研究、推广
重点解决干线公路混合交通的综合治理技术,以提高公路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进行高等级公路的新材料、新工艺、合理路面结构的研究,以确保铺筑质量,降低造价;开展工程质量检验设备引进、仿制技术与优质工程系列化标准的研究,以准确、快速地对路桥工程质量做出检测评价等。“七五”期间,开展了加筋土挡墙、水平滑模、橡胶沥青应用、粉煤灰路用、公路水毁防治等项目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有四项荣获省厅科技成果一、二等奖。全局建成乳化沥青生产车间21处,配备乳化机42台,累计生产乳化沥青2.2万吨。
1986年5月,加筋土技术应用于西(安)包(头)公路。加筋土挡墙长152米、高35.5米,通过了厅级技术鉴定。12月,沥青(渣油)路面再生技术和乳化沥青路面研究通过技术鉴定。
1987年4月,省公路局首次从联邦德国埃尔巴(ELBA)公司和日本新泻铁工所引进了混凝土生产机械化流水线。这套生产线由埃尔巴公司生产的30-VAK型混凝土搅拌机、K6018-Z型混凝土泵送车和新泻铁工所生产的NTO5000-WETT6米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组成,采用强制式程序计量控制系统,并有添加剂计量加入系统,产量为每小时34—42立方米。该设备结构先进,搅拌均匀,计量精确,每立方米混凝土混合料可以节约25公斤水泥。该设备的浇筑采用混凝土泵车用压力输送,将混凝土浇筑到构造物模板中去。泵车输送能力达到200米,垂直达到100米。该设备质量高、效益好。用旧工艺灌注水下灌注桩需要24小时,使用该设备只需四小时;用旧工艺浇灌桥柱30人需工作十多个小时,使用该设备只需两个多小时,而且不会出现断桩事故。
同年8月,西安公路管理总段沥青拌合厂改烘筒炉烧煤为粉煤炉加热,每吨成品料烧煤由25公斤降到8公斤,操作工由4人减至2人。生产厂家江苏无锡筑路机械厂闻讯派人前来考察。
同月,省公路局从联邦德国ABG公司引进一台TITAN411型沥青摊铺机,用于高等级公路路面摊铺。该机采用双导向电子找平装置,路面精度高,平整度为±1.5毫米。摊铺宽度2.5—12米,操作轻便简单,性能稳定。
同年10月,陕西省路桥总队第六工程队在华(县)金(堆城)公路老爷岭隧道引进新奥法技术(应用岩体力学理论,以维护和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为基点,采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为主要支护手段,及时地进行支护,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弛,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量测、监控来指导隧道施工和地下工程设计施工的方法),每米进度造价节约32.1%,共节约资金89.8万元。省公路局的专家鉴定后认为新奥法技术推广成功,标志着陕西省隧道施工技术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同年11月,陕西省公路局机修厂研制生产的YQHB-18型沥青粒料搅拌设备通过技术鉴定。这一产品是省交通厅新产品开发重点科研项目。由省经济委员会、省标准计量局、西安公路研究所、西安公路学院、西安筑路机械厂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设备采用强制拌合,拌料均匀;采用间歇式拌合,定容加入沥青,能保证油石比;烘干时间可灵活调整,混合料温度可控制在120—130℃之间;采用旋风炉燃烧粉煤、取材方便、经济;采用电器程序控制,工艺过程自动化;备有成品料仓,可平地装料。
同年,陕西省公路局和西安筑路机械厂联合引进英国派克公司BLACK1000型沥青砼搅拌设备投入使用。这套设备具有生产效率高、经济性好、温度控制准确、搅拌均匀、成品料质量好的特点。额定生产率为每小时60—80吨;每吨成品料消耗柴油5公升,低于其他型号的同类设备,并可使用重油。
1988年1月,西(安)临(潼)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方案通过技术鉴定,基本达到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合同书要求。9月2日,全省第一台JZJ-2型交通流量自动记录仪在西(安)兰(州)公路咸阳渭河大型桥梁安装使用。年底,在省经委表彰的技术开发获奖项目中,桩基无损检测(水电效应法)获得一等奖,阳离子乳化沥青推广应用获得二等奖,加筋土在公路构造物上的应用研究和刚架拱桥的推广获得三等奖。
1989年5月,山区沿河公路河湾路基防护建筑基础冲刷研究通过省交通厅技术鉴定。
1990年4月,PBL-71型透层油技术开发成功,在西(安)临(潼)高速公路中使用;溢流式沥青脱水升温装置研制成功,并获国家专利。在陕西省第二届技术成果交易洽谈会上,LB1000型强制间歇式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桩基质量无损检测(水电效应法)获得金牌,移动式稳定土场拌合设备、XCPY-E型连续式路面平整度仪获得银牌,ZL-400型路沿式自动成型机、发光二极管大型可变情报板、JQJ-IA型架桥机、桥梁橡胶伸缩缝装置、沥青混合料摊铺机和WB220型全液压稳定土拌合机获得铜牌。
在获奖项目中,张农、卫英才、江炳臣完成的《小冠花公路路基边坡生物防治》,尹永、罗敦忠、李铮、鲁祥完成的《加筋土在公路构造物上的应用与研究》,尹永、倪仲永、杨新利、鲁祥完成的《粉煤灰路用研究——公路路堤粉煤灰加筋挡墙》,武军明、董孝新、王选柱完成的《沥青储存火管加热设施》,卫英才、刘叙富完成的《公路日常养护费用预算编制办法》,过伯陶、李永固、潘德胜完成的《预应力双导梁桁架设计与工艺》,徐怀琛、刘双庄、任宏、姚秉刚完成的《水平滑模应用提高——万能杆件拼装钢梁架支承》,徐逢麟、高仲毅、王尚志完成的《石质隧道光爆锚喷施工艺》,西安公路研究所与省公路局完成的《桩基无损检测(水电效应法)》等10项科研项目获得一等奖。辛进民、袁雪戡、尹永完成的《铜川黄堡桥旧桥改造技术研究》,省公路局负责完成的《阳离子乳化沥青推广应用》等两项科研项目获得二等奖。张凡、马良完成的《大荔太阳能与远红外加热沥青(渣油)装置》,省公路局完成的《刚架拱桥推广》等两项科研项目获得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