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脑梗死的“罪魁祸首”——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位于人体颈部,左右各有一条,是由胸腔内的主动脉发出抵达脑部的血管,负责脑部血液的供应。健康人都可以感受到自己的颈动脉搏动,但不能同时按压两侧颈动脉,否则会影响大脑的血供。当抢救患者判断心跳是否停止时,首先就会判断颈动脉是否有跳动,在人体的喉结处向左或向右旁开两指即可触摸到。
颈动脉狭窄在中老年人群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正常情况下,颈动脉内膜光滑,管腔无阻塞,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动脉壁上会因为动脉粥样硬化,逐渐形成一层硬壳样的物质,我们称之为“斑块”,如果颈动脉斑块逐渐增大,管腔逐渐狭窄,那么血流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表现出脑部供血不足的症状,这种病症我们称之为颈动脉狭窄。它经常发生于颈总动脉的“Y型”分叉处,即颈内动脉起始处,因为分叉部位的血流动力学容易发生改变,形成涡流,所以脂类物质容易沉积。
如果斑块脱落,还会形成小栓子,像漂浮物一样,从大血管往二级血管、三级血管漂流,直到把小血管完全堵住,造成脑梗,因此我们常常说颈动脉狭窄是脑梗死的“罪魁祸首”。
哪些人群容易患颈动脉狭窄
日常生活中,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人群,以及血液呈高凝状态,具有长期吸烟史、大量饮酒史和长期缺乏运动、肥胖或超重等的人群是颈动脉狭窄的高危人群。据以往文献证实,颈动脉狭窄病情严重的患者几乎都在65岁以上,但最新证据表明,颈动脉狭窄患者越来越趋向年轻化,这可能与现代人的生活工作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情绪不稳定等有关系。因此,45岁以上的人群,且同时具备两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应定期接受颈动脉筛查。
注意,这些可能是颈动脉狭窄的表现
颈动脉是供应脑的主要动脉血管,轻、中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常因无明显临床症状而容易被忽视;重度的颈动脉狭窄患者会出现脑缺血的相关症状,如头晕、头痛、耳鸣、记忆力减退、失眠、视物模糊、意识不清楚、面部麻木、伸出舌头不居中、说话不清、听不懂别人说的话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表现为一侧肢体感觉异常或运动功能障碍,一般持续几分钟,24小时内可恢复,但是比较严重的患者也会发生缺血性脑卒中,表现为一侧肢体感觉障碍、偏瘫、无法正常说话、脑神经损伤,严重时昏迷。当然,也有少部分患者以为是急性脑梗死来医院就诊,检查后发现是颈动脉狭窄造成的。
做哪些检查可以及时发现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疾病的筛查方法有很多。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是最常用的无创且价格低廉的方法,它能通过显示颈动脉血管的走行、管腔大小发现绝大部分颈动脉狭窄患者,并且可以判断管腔中有无斑块和斑块大小。如果要进一步提高筛查的准确率,明确狭窄的程度和范围,识别斑块的性质并对不稳定斑块及时处理,以预防严重血管事件发生,可以选择螺旋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板块磁共振成像或直接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
颈动脉狭窄有哪些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
如果狭窄程度不严重,可以保守治疗。注意改善日常生活习惯,如严格戒烟,低盐、低胆固醇饮食,控制血糖、血压,坚持功能锻炼。按时或按需使用血管扩张剂、抑制血小板凝集药物。
手术治疗
颈动脉狭窄70%~80%的患者,医生会建议采取腔内或开放手术治疗。
腔内治疗是经股动脉穿刺,将球囊导管送至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扩张、重建动脉管腔,结合血管腔内支架的使用,可较好地改善临床症状,手术风险低、恢复快。
动脉旁路手术也叫血管搭桥手术、血管移植手术,它是用替代血管将闭塞动脉的两端桥接起来,用以恢复远端供血的方法。
动脉内膜剥脱术是切开颈动脉,将粥样斑块取出,从而恢复供血。
生活中,该如何预防颈动脉狭窄的发生
首先,生活上我们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戒烟、限酒,控制油脂和盐的摄入,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做适应身体条件的运动锻炼,控制体重。
其次,对于45岁以上颈动脉狭窄的高危人群,定期做颈部超声检查是疾病筛查的有效手段。
此外,日常工作生活中,学会及时识别身体的异常信号也尤为重要,如突发头晕目眩,一侧面部或肢体的无力、麻木,或者出现短时间内眼前发黑,甚至言语困难等情况时,应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齐加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