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思维的品质
因为每个人的生理基础、心理素质都不相同,因此音乐思维的质地就会不同。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项目的品鉴中了解到,音乐思维应该有怎样的能力。
感受力
这就是我们在音乐思维的定义中首先提到的乐感,提到内心听觉是准入的门坎。然而,音响瞬间消逝的特性,使得这样的感受力更进一步体现在它的敏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分辨音响表象的性质,如高低、长短、强弱、刚柔,明暗等等,而且还要能够通过自己的音乐教养,在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秩序感上领悟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倾向性、色彩性、协和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性,亦即风格、社会、情感等等方面的信息。
这一切还得有良好的记忆能力,包括储存容量和提取速度,否则这些感受力都不能起作用。
想象力
具备一定的感受力是学习音乐最起码的条件,但并不是每个音乐学习者的演奏、作曲等等,都能让人觉得是美妙的。这关键在于他对音乐意象的创造——包括音色锻造的技能和音响表象组合的趣味——有否想象力。
很多人把想象力与联想力混为一谈。实际上,想象是指对于“象”之“想”,或者“拟”。在音乐艺术中所谓的“象”,并非只是形,或是某种具象,而是无形的情之象,例如某种意境、某种心绪。
其次,所谓“拟”,亦即一种对于音响表现予以组合的活动,通过音乐意象的激奋作用,使听者的生理、心理产生情绪的反应、经验的唤回。因此,从学习音乐一开始,就要培养自己把音响表象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的能力,至少要仔细倾听各种语言音调的表现,倾听人们的欢笑和哭泣、诉说和愤怒,倾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卷浪击岸的潮声、渐渐远去的雷声、秋风吹过树林的萧索声、小溪从乱石中跌宕而出的潺潺声,等等。
创造力
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大概就可以使一个音乐学习者成为受到众人欢迎的演奏者或作曲者了。但是要成为出色的、非凡的音乐家,即超越一般水平,具有历史意义的,那就需要创造力才行。
创造力是关乎思维品质的最重要的能力。可以从灵敏度、流畅度、新异度和甄选力四个方面去考量:
灵敏度
艺术思维的灵敏度,是指对于思维材料——表象,或者由此构成的意象——的“嗅觉”,从微小的信息中有着直觉[1] 判断,能够预估出它的效果和发展潜力。艺术家都善于从生活的平凡中发现不平凡的意义:小说家能从在车厢里偶遇的事件中感到其中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于是写成文章;画家从老妇人脸上的皱纹想到生活对她的磨难,于是加以刻画。
“你这里的破折号之后,既有意象,又有表象,那是什么意思?”
“这里所说的表象,即前文提到过的艺术表象,是指词语、韵脚、格律、色彩、线形、音色、音调、节奏型、和声进行等等。对于技巧高超的艺术家而言,往往仅仅在文字上、和声上做点游戏,就能激发出平时的积累,唤起想象,写成一部很精彩的作品。这往往会让很多人嫉妒得很。”乐仁诗禁不住笑起来。“意象,可能是指生活中的一则生动事例、一些有趣景象、某种有特色的音调,也可能是艺术家自己写出来的一些初步意象,例如一个动机、一个人物,一件小事,等等。这些虽然是最初的意象,但是在大师的眼里似乎已经能够看到它将经过的必由之路和最终结果。正是这种敏感,使得一些知其然又不知其所以然的艺术家认为,他的任务就是把意象本身的命运发掘出来而已。”
在音乐思维的训练中,学生做和声习题时能够“善解人意”,从给定的旋律中看出哪些音调可以做成倚音,哪些又有做成留音的可能性,从而顺利解题——这可以培养出他对艺术表象的敏感;作曲家则是另外的灵敏:在心中涌起的草稿中抓住偶然因素——有趣的音调、有特色的节奏——发现它们的价值:独特性、可持续发展性,因而把它们加以强调;出色的演奏家在乐谱中找到别人忽略的细节——诸如分句、高点、演奏法的改换,以及内声部潜在的线形——发现其中蕴含的表现性、情感性,从而作出细致的、独特的处理。
没有这样的灵敏度就会错过许多本可突显特色、渲染情感的细节,致使整个音乐思维的进行只是平铺直叙。
流畅度
所谓思维的流畅,即对某个问题可以找出多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为一个指定的旋律配置不同的和声,给一段音乐做不同的表演处理,亦即通常所谓发散思维。据说柴可夫斯基入学考试,为一道试题做了两百个变奏。
新颖度
如果说灵敏度要求的是发现问题的能力,流畅度要求的是提出答案的数量,那么新颖度要求的是答案的变化。
所谓新颖,当然有不同程度的理解。一道习题可以作出十个解答,那当然流畅,但大体相似,那新颖度就不够了;换言之,解决问题的方案互不相同,这样的思维更有价值。这样的新异,还可以放到更大的范围中去比较,例如同班同学都没有这样的方案,甚至历史上从未有过,那就是独创性了。
甄选力
所谓甄选力是指在诸多答案中迅速作出取舍的能力。如果说灵敏度和流畅度是发散思维,新颖度是求异思维,那么甄选力就是一种取舍思维。
很多人以为对艺术创作而言,最难的是散发思维和求异思维。实际上,心理学家对许多艺术家的调查,发现最重要的还是在多样方案中能够果断割爱,立刻作出选择的能力。
不少缺乏经验的艺术家往往在取舍的阶段陷入优柔寡断的困境,他们总想从多样的解题中选出最佳方案。实际上,音乐思维并不是理智的判断,而是在非自觉心理层次中进行的,因此这是一种通过直觉亦即不依靠思考而获得的领悟能力,这种领悟,又往往是以往经验迅速的唤回——而得到的。
其实,对于一个具备娴熟技巧的艺术家而言,无所谓最好方案,因为任何一个被选出的方案——只要他认为与总体目标相近——都可以经过他的技巧,实现创作的意图。恐怕要紧的是“迅速”,因为创作过程是需要热情支持的,一旦陷入长时间的冷静思考判断,没有热情支持,是不可能再有情感发展的连续性了。
乐仁诗说完这段话之后,又靠到摇椅背上晃起来。小欣现在知道了,这个姿势就是表示你可以提问了。
“有了这些音乐思维品质的常识,也就是给我们今后评价作品有了依据了吧?”
“不完全是,”他又坐直起来,“说到评价音乐作品,那又会牵涉到很多方面了,例如作品内容的社会价值,它在音乐史上的地位,文本对主题的表达是否到位,作品的情感表现是否真切……”他斟酌了一下,似乎在想这一串排比句有什么遗漏,再一想,随便聊聊也无所谓,于是接下去说,“但你说得也有道理,至少在作品的形式美方面,这些音乐思维的品质可以作为我们私下里评点某些作品的根据吧”。
谁知道乐仁诗随口说的一串排比句,小欣都似懂非懂,例如对于非具象的音乐作品而言,它的内容是什么?什么叫作对主题表达的到位?什么叫作情感表现的真切?她还想问,但转而一想,像她这样追问不休,一生二、二生三,真要叫这老头寸步难行了,因此话到嘴边又缩了回去。
老乐已经看出她的顾忌,就说,如果一对一的场合都不敢问,那还有什么机会呢?
他简单地回答了她的第一个问题:“音乐作为一种符号,就有它表面上的意思,这叫‘能指’,它的言外之意,叫作‘所指’。一般人认为音乐的内容,就止于‘能指’而已,只能解释一下标题音乐,或是有些造型意味的作品,所以总认为艺术是反映现实的,对于非标题的音乐他们就束手无策了。”
喝一口咖啡,他接着说,“从音乐的特点而言,它表现的是概括性的情感,因此要说内容的话,就是‘能指’表现出来的抒情性、戏剧性、史诗性、风俗性等等,以及它的‘所指’指向的意义”。
“就简单地说这些吧,”他放下杯子,靠在椅背上,“今天作为绪论,这个问题涉及到一些基本常识,所以不妨也提一提,以后有机会再深入,也会涉及另外的问题吧。”
“最后一个问题!”小欣像是追赶公交车,生怕车门关了那般叫了起来。想想自己这般急吼吼,也笑了。“那音乐批评是音乐思维吗?”
“严格意义上说来,音乐批评是一种价值判断,发生在自觉意识层面上的类比归纳,因此这样的抽象思考,并不是音乐思维。但音乐批评的前期又必须是建立在欣赏基础上的,换言之,得借助音乐思维才能完成。总之,从广义而言吧,这是音乐审美活动中的高级阶段。”
“哦。”
注 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