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和声学表述的方式
和声学既然是音乐作品中和声现象的抽象归纳,就免不了要去除各种特殊性因素——例如节奏、织体、音量、音色——而把它们抽象成表象,例如和弦、序进、外音、等等,如前所述,因为只有表象才能进入抽象思维体系,并且只能以一种一般性的织体形式作表述,作为操练思维的手段。因此和声习题只能写成四部圣咏的形式了。
学生就得记住,他所面对的圣咏形式实际上是虚拟的,只有在某些特定表现目标——例如表现宗教意味,表现庄严、肃穆、沉思、宁静之类的——设定的情况下,才会用到这种织体。这是一种浓缩形式,其中每个和弦在实际运用时都可像速溶咖啡晶体那样被音型织体化开,其中每个和弦又有可能代表一个领域而被扩大。
小梅悄悄问小欣,这句话什么意思。小欣说,那是指一个和弦可以延展写成各种音型,而每个和弦又可以作为临时的主和弦,前后带上它的副属和弦,甚至副下属和弦。乐仁诗听着,点点头,继续说。
作为知性认识的和声学,它的教学进程本身又是千篇一律的:总是先介绍一个和弦,再列举它们在作品中的运用,然后讲解声部连接的基本技术,解题示范。这样的表述方式可以教会学生一套做题的技术,但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和声感以及对和声思维的领悟和把握。
然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又是不可取消的。我们多年来的“教学改革”一直因为抽象的和声规则不能“立竿见影”“学以致用”而饱受诟病,看来唯一可行的办法,还是一方面老老实实地先把别人的理论学到手,与此同时,认真思考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抽象规则和意象表现的关系,以及音乐表象如何生成音乐意象的关系,等等,才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
因为和声技法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学习者不能仅以对它有所认知便得满足,而应当通过极其娴熟的练习,如前所述那样,使它能够在非自觉意识层面上予以动作思维的方式操纵,并且形成自己的和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