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辨识神人
——兼论西方认知史上一次悄然完成的范式革命
本章摘要
如同“凡事勿过度”一样,“认识你自己”[1]也是古希腊人信奉并经常用来告诫自己的一句箴言。然而,在试图明晰认识自我的同时,人无疑还有必要知道“他”是谁。在荷马史诗里,人物有着比较清晰的自我意识,一般情况下不会怀疑自己的凡人身份。令他们感到困惑的,经常不是如何“认识你自己”,而是如何辨识站在“你”面前的“他”到底是人还是神。史诗人物有时也能识神,个别首领甚至还知道如何识神的窍门,但这远不是他们的“常规”能力,肉眼凡胎的类别属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同比神明,占据认知的制高点。只要愿意,神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隐匿自己的真实身份,让“悲苦的凡人”晕头转向,无所适从,掉入误识的陷阱。人与神的区别不仅仅在于人“有死”,而神却可以永生。神在认知领域内所拥有的全方位的优势,其实也应该像他们的永生一样,成为我们界分神族与人类的一个同样重要的区别性特征。无法辨识神人的结果可以是非常严重的;我们知道,赫克托耳赫克托耳甚至为自己的误识而过早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不能准确地辨识对方,当然最终也会阻碍人们将思辨的触角伸展到灵魂的深处,透彻地解剖自己。辨识神人不仅只是一个史诗现象。它的意义远为充分地体现在“史”的层面上,是定位西方认知史发展阶段的一个能让我们有迹可循的标志。西方古今学者们范畴性地忽略了这个问题,未能将其纳入西方认知史和哲学发展史的大背景里来考量。神的变术也作用于自然领域。很难相信经常无法明晰辨识神人的史诗英雄们,会用科学的眼光认真审视外部世界里光怪陆离的形态变异,从自然本身中寻找导致变化的原因。只要神对凡人事务的直接和具体的干预依然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须认可的组成部分,史诗人物就不得不继续体验由此带来的困惑,承受它所造成的麻烦。很明显,科学理性不太可能不要求人们转变思路地直接从史诗这片神话养分过于充足的土壤上突变式地产生。在此之前,人们有必要切实做好两件事情。一件是把神的作用逐步隔离于自然研究领域,使其失去动因的位置;另一件或许更具前期的性质,那就是必须完成一次认知观念上的革命(希腊人“悄然”做到了这一点),在认识论领域里实实在在地确立起人的主体地位。人们必须相信,尽管辨识神人曾经是那样的需要,它的有效性却是人为的,必将随着自身使命的完成而逐步收缩它的应用范围,被一种崇尚务实和注重可检验效果的认知取向所替代。
本章着重讨论荷马史诗里人物如何辨识神人的问题,全文分作“引言”、“神与人的族类区别”、“如何识神”、“辨识神人”、“我不是神”和“余论”等九个部分。
[1] 参考本章注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