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不毁乡校
《左传》
【题解】
《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春秋》三传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籍。“传”是注释说明的意思。“《春秋》三传”都是注释鲁史《春秋》的,另两种(《公羊传》和《穀梁传》)偏重发挥义理,只有《左传》是以叙事为主,史料价值很高。相传《左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编纂,但其实际成书年代或在战国中前期。此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二百五十多年间东周列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左传》的思想内涵极为丰富,大体上以儒家思想为主,也囊括了法家、兵家等多方面内容。内中尤以“民本”思想特别值得我们重视。本段文字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前542),篇题为前人所加。
郑人游于乡校[1],以论执政[2]。然明谓子产曰[3]:“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4],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5]?然犹防川。大决所犯[6],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7],不如吾闻而药之也[8]。”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9]。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10],岂唯二三臣?”
仲尼闻是语也[11],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春秋左传注疏》卷四○
【注释】
[1]乡校:古代地方学校。周代特指六乡州党的学校。 [2]执政:执政的大臣。 [3]然明: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姓然明,名鬷蔑(zōnɡmiè 宗灭),故下文自称蔑。子产:姬姓,公孙氏,名侨(?—前522),字子产。春秋时期郑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郑简公十二年(前554)为卿,二十三年开始主政郑国,相郑简公、郑定公二十馀年。 [4]损:减少。 [5]岂不遽(jù 巨)止:难道不能迅速制止议论?遽,赶快,疾速。 [6]决:堤岸溃破。 [7]道:同“导”,疏通。 [8]吾闻而药之:我听到这些来救治弊端。药之,使之为药,救治。 [9]信:确实。 [10]赖:依靠。 [11]仲尼:孔子字仲尼。
【解析】
不毁乡校一事发生在子产主政郑国的第二年(前542)。其时子产推行一系列治国新举措,遭到部分人的反对。于是,郑国人聚集乡校,批评子产的施政举措。大夫然明建议子产毁乡校,以杜绝众人的议论;而子产以政治家的气度欢迎这些批评,认为压制舆论会使民怨沸腾,诚恳接受批评才是施政的良策。《国语·周语上》“召公谏厉王弭谤”的记载说,周厉王为人暴虐,又拒绝批评,最终被臣民抛弃。子产显然熟悉这段历史,从中汲取了教训,因而做出了如此明智正确的选择。